魏章友
《電子商務概論》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應用學科,又是一門交叉性技術學科,涉及計算機、商務、經濟、營銷、物流等多個方面。《電子商務概論 》是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對于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來說,該課程在其所學知識結構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對此前所學知識的總結,也是開設后續課程的基礎。開設《電子商務概論》課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掌握該課程中所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以適應互聯網時代工作、學習和就業的需要。
一、高職院校《電子商務概論》教學現狀
(一)《電子商務概論》教材相對滯后
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商業模式不斷翻新,新的案例不斷涌現,但是高等學校的教材革新相對較慢,一部教材從規劃、編寫到出版要一年左右的時間,編寫的教材出版后很快就成為了過時的內容,高等學校的教材很難及時反映電子商務領域最新的變化和發展概況。
其次,由于編寫教材的作者通常是來自高等院校的教師,他們多是站在理論研宄的角度觀察分析問題,缺乏實戰分析的能力和經驗。大多數的教材理論內容偏多,缺少實用性的案例和案例分析,很多教材千篇一律,缺少創新,甚至是陳舊的內容。教材缺少應用性和實戰性,造成學生不重視教材,不能系統學習和掌握相關知識,也增加了教師授課的難度。 很多教師授課比較隨意,根據自己的偏好和研宄領域更改教學計劃的現象比較普遍。
(二)師資力量薄弱
我國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開設至今不過十多年。作為一門新型專業,在師資隊伍中并沒有專業完全對口的教師。目前在該專業的授課教師主要來自于管理類,營銷類和計算機等完全不同的專業。教師往往通過自學的方式,甚至是“邊教邊學”來實現教師自身初始知識的積累。這樣一來不可避免地會造成專業知識不夠系統,不夠深入,無法做到對于學科知識的整體把握,更談不上電子商務在企業中的實踐應用,同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同的專業背景不可避免地對于實際教學產生較大的影響和側重。這也一定程度造成了電子商務教學的混亂。
(三)教法學法較為單一
電子商務課程的教學,不同于傳統基礎理論課的教學,應該更加突出應用性,最好是置身于真實的互聯網環境中進行。本可以較好地實現信息化教學。但是,由于教學條件的限制或者是管理安全的需要,很多學校教室的計算機并沒有接入互聯網,電腦只是用來展示PPT的機器。因此,電子商務教學往往采取講授法,配以板書、多煤體課件等手段。作業也主要以書后作業為主。這樣勢必造成教師講授過多,實踐少的情況,缺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生在學法上主要以記憶為主,學習興趣較低。
(四)實踐課開設效果不明顯
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均意識到學生實踐技能的提升的重要性,也設立了電子商務實驗室或者是實習機房,而且購買了模擬軟件,但根據調研,很多學校的模擬軟件設計不合理,與實際的電子商務的真實交易流程相差較大,學生在練習之后再對照真實的電子商務網站, 感覺沒有太大的實踐能力的提升, 這樣就會直接導致學生的頂崗實習的前期認知過程的困難,進而影響學生的就業甚至是創業。 同時,實踐基地建設不能適應理論教學的需要。不能讓學生真正掌握電子商務實戰技能的掌握。
(五)電子商務課程考核方式落后
電子商務課程的考核方式應該是考核學生的應用能力,特別是利用互聯網技術和方法對傳統商業進行改革的能力,然而目前電子商務課程的考核,多數還停留在閉卷答題的層面上。學生考試前復習,根據平時的筆記和教材去死記硬背一些概念和理論,然后在考試過程中根據自己的熟記程度答題通過考試。這樣的方式一方面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無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和實踐能力。
(六)ITMC教學軟件在教學過程中利用率低
ITMC電子商務專業教學資源庫平臺以行業企業用人需求為教學依據,以新技術更新為學習熱點,以打通行業企業與教育界的無形壁壘為指向,以形成職業教學(知識點)與企業典型工作任務(技能點)匹配、校企“雙主體”育人機制為目標的工學結合平臺。教學資源庫平臺利用“云計算”技術手段,建成滿足“教學做測”一體化教學,具有完全開放、可擴充的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管理平臺和信息多元互動、提供個性化定制服務的技術支撐平臺。
但是,部分高職院校主要用這個軟件做比賽訓練用,只是少部分學生用到了這個軟件,大部分學生沒有使用過這個軟件,大大降低了軟件的利用效率。
二、高職院校《電子商務概論》教學改革對策
(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提高電子商務專業教師理論和實踐水平,重視教師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培養,是進行《電子商務概論》教學改革的關鍵。電子商務領域的迅猛發展,新的技術、商業模式、市場問題層出不窮,作為《電子商務概論》課程的專業教師更應該不斷地學習和充電,提高自身的理論知識水平,在強大的理論基礎下,才能在實踐課程中有所創新和建樹。學校也應加強教師的進修、學習,也可根據需要將企業優秀的專家請進學校,給學生做講座,同時將教師分批次送出去,送到企業一線,去切實體驗電子商務的具體操作流程,掌握最新的電商信息和發展趨勢。所謂“名師出高徒”,只有教師的專業技能提高了,才能對學生的理論和實踐提供更多幫助。
(二)合理開發《電子商務概論》的校本教材
高職院校應組織專門的人員和部門編寫教材,根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市場需求成立教材編寫委員會,委員會的成員,不能只看學歷,還應該考慮其社會實踐能力。因此,該委員會的成員應多樣化,不僅要有一線教師、學生代表,還應該有懂經濟、計算機、管理等學科的專家教授,以及企業專家等組成,認真聽取各方建議,這樣編寫出來的教材才能更好地適應教學實際的要求,充分體現《電子商務概論》學科的特點,突出其針對性、應用性、實踐性和可操作性。
(三)理論和實踐結合,培養符合就業崗位的需求
《電子商務概論》課程為適應新的人才培養模式,采用基于工作過程的任務驅動教學模式。采取的是“讓課堂走進企業”的創新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將理論講解安排在校內,實踐環節不再在模擬實訓室,而是到企業。我們不但要求學生掌握電子商務的相關概念、理論,互聯網技術等,還要求學生學會運用各種電子商務技術的應用,更應該學會如何解決實際問題,并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去理解、掌握理論知識。實現“學”到“工”中去,并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社會能力及綜合素質。
(四)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適應新的就業形勢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大學生就業形勢一年比一年嚴峻,如何擺脫大學生“畢業意味著失業”的困境,對于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我們教師要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一個人如果缺乏創造性,對知識的運用也是死板的。在工作崗位上,每個人都是在處理著一個接一個的問題,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才能夠很巧妙的處理好這些問題,才會具有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果。在教學中應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引導他們參與各種學習活動,自己去探索、思考,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掌握自學方法以及探索知識的規律。同時,要引導他們進行創造性思考、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鼓勵學生的創新精神,鼓勵學生創業,培養他們的創新創業能力。
(五)合理利用ITMC模擬軟件,強化學生的基本技能
實踐教學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消化專業理論知識的一種好方式,也是專業培養過程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學生通過操作電子商務模擬系統,可以掌握電子商務的具體流程。系統模擬的是當前企業或電子商務公司的業務處理流程。在模擬實驗中可以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每個小組的成員相互協調分別以供應商、采購商、市場中介方、第三方認證、銀行、倉儲管理員、財務管理者、系統管理員等多個角色進行模擬練習。模擬系統中模擬的環境包括:搜索引擎、郵件服務、門戶網站、商貿信息網以及企業用戶自己創建的各種商務網站在內的模板,支持網絡搜索、郵件、新聞組、信息發布、網絡廣告、競價排名、域名申請、公共信息、在線直銷等諸多網絡服務項目。在這種網絡環境下,學生可以分別扮演企業和消費者兩個角色,進行相關操作。
(六)校企共建合作實習基地
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高職院校應努力共建合作實習基地,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在引進企業新的理論和電子商務最新動態的同時,積極走出去,深入到各大電商企業洽談相關的合作和實訓事宜,以多種形式進行校企共建合作實訓實習基 地,實現校企合作 常 態 化。作 為高職院校,應根據其人才培養目標、社會發展、市場需求等要求,在加強理論學習的同時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通過建立校企合作的方式,達到“雙贏”的新局面。
(七)改進考核方法
在教學中,教會每位學生從第一次課開始開設個人網上商店,并跟隨課程教學進度持續經營至課程結束。課程的考核采用平時成績、理論考試成績和網店經營業績三者結合的模式進行,各部分比例為 30%、30%、40%。平時成績主要考查學生的出勤情況、課堂學習態度、課堂任務的完成情況等;理論知識考核主要考查學生對主要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運用知識分析的能力等;網店經營業績主要考查學生網店開設情況、網絡營銷狀況、經營業績等,可以用店面裝修、商品數量與質量、經營持續時間、具體的網絡營銷方案、網店推廣情況、營業額、賣家信用、商品銷售期的被瀏覽次數等指標進行衡量。
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和應用,同時面對的學生生源質量下降的客觀條件下,高職院校《電子商務概論》教學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對原有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和完善,以更好地促進高職院校《電子商務概論》的教學健康穩步發展。為社會培養更多理論功底扎實,實踐動手能力強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作者單位為常德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