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珊
自二戰結束之后,國際貿易格局不斷分化,集中表現為發展中國家或經濟體的崛起與國際貿易多極化的發展,這一演變促使國際貿易規則發生較大的變化,不同規模、不同層級的貿易區域同時存在,特別是在目前 “一帶一路”戰略的發展下,我國對外貿易的創新發展格局業已形成,在新的發展時期應該更加注重技術創新、路徑創新,這也是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新趨勢,本文綜合歐美亞貿易格局的發展變化對新時期我國對外貿易的創新發展提供一定的建議。
一、歐美亞貿易格局的演變歷程
國際貿易格局分化首先表現為國際貨物貿易的多極化發展,自二戰結束到上世紀50年代是國際貿易格局發生劇變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主要以美國國際貨物出口水平的增加為主要特點,美國貨物出口額占到同期全球出口貿易額的11.3%,但是同期法國和日本、中國、朝鮮等國家的占比分別僅為2.3%、1.9%和0.5%,此時全球貿易格局以美國一家獨大為主要特點。
直到上世紀80年代,以歐共體中德國為主要代表的歐洲外貿型國家迅速占領出口貿易市場,這一時期美國的出口貿易總額降低至13.4%,而法國、德國、俄羅斯以及日本的對外貿易總額有不同程度的上升,20世紀80-90年代,以亞洲四小龍為代表的亞洲經濟體快速崛起,之后是以中國為代表的金磚國家快速發展,貿易結構迅速實現多極化,亞洲經濟體在國際貿易中占據的地位迅速上升,經過20年的發展,在21世紀初期,中國出口貿易額占到全世界總貿易出口額的12.2%。呈現出快速上升的局面,特別是自1995年之后,發展中經濟體的比重迅速攀升,而發達經濟體的比重明顯下降,整個歐美亞貿易格局的演變呈現出清晰地脈絡,其中主要以歐美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格局中地位的下降以及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中地位的上升為主要趨勢。
二、歐美亞貿易格局的演變下新時期中國貿易創新發展思考
(一)加強對外國市場環境的研究分析
外國市場具有與中國市場不相同的政策、資金、市場環境,同時由于國外市場激烈的競爭環境,我國企業產品的實際發展應該尤其重視對外國市場的分析,首先要對外國市場的投資環境進行分析,根據不同國家的相關產業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以及相關政策進行針對性的發展理念的制定,進行針對性的產品輸出。
(二)加強對外國市場特性的分析,差異化配置產品
要發展壯大投資規模,增強品牌競爭力,同時豐富產品構成,在國際市場上形成重要的核心優勢。并積極尋求差異化產品的解決方案,研究競爭對手的產品特色,維持足夠的產品創新度,在產品的配置和綜合發展方面也要表現出一定的現代化理念,推進產業、企業的現代化和多樣化產品發展道路。進行針對性的發展要突出本土產品的優勢,比如我國小家電制造的深厚歷史和技術積淀,加強低價的優勢的同時也不能忽視技術和創新帶來的更大的發展空間,因而相關企業還要加強針對海外市場的技術研發和輸出,既要做到與當地市場形態形成良好的融合,也要進行差異化的競爭,形成一定的競爭優勢的同時良好的開拓外國市場,才能在海外復雜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做到生存并不斷的發展。
(三)政府和企業合力規范出口貿易行為,形成良性外貿環境體系
我國企業發展對外貿易離不開政府的支持,而對外貿易的發展繁榮又進一步增加了政府的效益。政府可憑借金融、政策等對企業的外貿發展進行支持,為當地企業提供應對國外反傾銷和其他惡劣市場競爭環境的強有力后盾,具體如下:
中國作為世貿組織的成員國,中國政府應該能夠給予中國企業應對外國反傾銷最廣泛、最有效的保護,中國政府要努力適用世貿組織規則規定的反傾銷調查方法和程序,克服西方發達國家對中國的“非市場經濟國家”的無理指責。在遇到爭議性問題時,中國要勇于將問題提交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構裁定,對于中國企業的相關商品,要按照調查當局根據反傾銷物品“全部或大體上全部由國家壟斷貿易并由國家規定國內價格”的判定法則來確定,對于中國企業相關產品的壟斷貿易行為的界定我國政府要積極承擔責任,保護本國企業在對外貿易中的合法權益。
我國企業要正確的認知反傾銷只是一種地方保護主義主導下的貿易保護行為,對于進口國而言,進口產品低廉的價格必然對國內生產廠家產生巨大的沖擊,影響本土產業的正常生產、銷售、采買等,但這不代表本土產品在外國便不能以低價態存在,而是要求我國企業加深對WTO相關規則的理解,根據國際國內質量管理法律法規嚴格規范企業的出口產品質量,只有質量好的產品才會受到國際社會歡迎。
三、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國際貿易格局的異化演變,中國在國際貿易中所占有的比例逐漸加大,地位逐漸提高,但是在對外貿易發展中,我國還存在技術密集程度不足、資本總體投入不足等問題,導致相關企業的實際競爭力不足,而要更好的發展對外貿易,便要重視國際市場,規范國際貿易體系,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的全面發展。(作者單位為依萊特照明(香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