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純
[提要] 本文從財務政策對就業的影響入手,著重分析我國促進就業的財務政策現狀及問題,并探索財務政策對當前就業問題的有效應對策略。
關鍵詞:財務政策;就業問題;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8年3月23日
一、財稅政策對就業的影響
(一)財政政策對就業的影響
1、公共支出對就業的影響。政府財務公共支出對就業有著較大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購買性支出對就業的影響和轉移性支出對就業的影響。從購買性支出方面來講,政府的購買性支出主要用于購買日常政務活動所需要的服務和商品以及購買國家投資所需要的服務和商品。具體來講,失業現象的增多會導致個人投資和消費減少,而政府購買性支出能夠支持企業的生產,阻止企業生產下降,進而抑制失業現象。并且,政府投資支出能夠拉動就業,促進能源、交通、農業等產業的發展,進而增加就業量。從政府轉移性支出方面來講,財政補貼支出和社會保障支出能夠重新分配支援,增強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并且,政府的轉移性支出會影響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為失業人員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避免失業群體消費能力的急劇下降。
2、財政宏觀調控職能對就業的影響。首先,我國財政具有資源配置的功能,能夠對現有的經濟資源進行合理配置,進而促進就業和經濟發展。同時,財政與市場的合理分工配合能夠有效解決就業問題;其次,我國財政具有收入分配職能,能夠調節社會成員的物質利益關系,進而增強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促進就業。具體來講,當失業人員增加的時候,我國財政能夠為失業人員提供公共保障和公共服務,優化收入再分配,并為失業群體提供再就業培訓機會,進而促進失業群體的再就業,解決就業問題;最后,我國財政具有促進經濟增長的職能,能夠有效提高社會經濟水平,為人們提供就業機會,解決就業問題。
(二)稅收政策對就業的影響
1、稅收對勞動力需求的影響。稅收會影響社會勞動總需求。稅收政策能夠調節私人投資和公共部門投資,進而促進經濟發展,增加就業機會。具體來講,公共投資能夠有效提高社會對就業的需求量,進而加快人們的就業。并且,稅收會影響勞動力需求的結構,加快勞動力結構調整,進而緩解就業壓力,促進就業。另外,稅收還會影響所有制結構、產業結構和區域經濟結構,提高經濟發展水平,增加社會對勞動力的需求,促進就業。
2、稅收對勞動力供給的影響。稅收會影響勞動力的供給量,具體來講,稅收對人口增長速度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夠減緩我國人口增長的速度。并且,稅收能夠影響人們的工作和休息行為。例如,個人所得稅的征收減少人們的工作時間,進而減少勞動力供給。同時,稅收會影響社會保障制度,為失業人員提供保障扶持,降低失業所引發的社會風險,使失業人員不必著急參與就業,減少勞動供給。
二、我國促進就業的財務政策存在的問題
(一)財務政策體系不健全。現階段我國促進就業的財務政策體系還不夠健全,難以解決社會就業問題。具體來講,我國關于促進就業的稅收政策優惠期限較短,很多稅收政策文件都是暫時性的,沒有形成系統的就業政策系統框架,難以實現長期性的就業效果。并且,我國關于下崗失業人員的營業稅、建設稅、所得稅和教育附加稅的免稅時間只有三年,政策規定缺乏穩定性,不利于我國就業政策的實施。另外,我國財稅政策的目標不僅僅是解決社會就業問題,應重視財務政策對就業工作的長期促進作用,建立長效機制。此外,現階段,我國促進就業的財務政策范圍較小,難以解決農村勞動力、畢業大學生、城鎮失業人員等群體的就業問題。
(二)投資力度不夠。人力資本投資能夠有效提高勞動力的質量,而教育投資是人力資本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勞動力質量的提升起著關鍵作用。雖然現階段我國教育投資的力度正在不斷增大,但是我國教育投資力度與發達國家相比遠遠不夠,教育投資比例過小,難以滿足教育對資金的需求,嚴重影響高素質人才培養,不利于就業問題的解決。
(三)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現階段,我國財務政策對社會保障的支持力度較小,社會保障制度還不夠完善。而社會保障制度直接關系著人民的生活,需要國家財政的充足支持。然而,現階段,我國社會保障與就業支出所占財政支出的比重較小,國家缺乏對社會保障的重視,導致社會保障面臨嚴重的資金問題。另外,我國還沒有形成與就業相協調的社會保障機制,社會保障覆蓋范圍較小,很多私營企業員工和個體勞動者都沒有被納入社會保障體系之中。并且,現階段,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對就業問題解決的作用十分有限,如果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不再享受事業保障金。在這種情況下,享受較高標準事業保障金的人員便不會再尋找就業機會,難以發揮財務政策對就業的促進作用。
三、財務政策對當前就業問題的有效應對策略
(一)堅持就業優先導向。我國財務政策的實施要堅持就業優先導向,將促進就業作為財務政策的重要職能,重視社會就業問題。為此,我國財務政策的制定要關注民生,確保居民收入,保障百姓的基本生活。并且,我國應積極維持就業增長,降低失業率,保證人民收入的持續增長,緩解社會就業壓力。另外,我國財務政策的實施要保證經濟增長的源泉,充分利用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加快勞動力資源向現實產品的轉化,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不斷提高勞動力素質,促進勞動力就業。
(二)加強就業扶持政策
1、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政策支持。我國財務政策應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支持,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使中小企業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促進就業。為此,我國財務政策應積極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資金支持,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規范中小企業的技術資金使用及其他專項資金的使用,建立中小企業財政投入長效增長機制。并且,我國應積極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相關財政補貼,對就業效益明顯、發展潛力較大的中小企業予以財務政策支持。另外,我國應加強對中小企業的稅收政策支持,延長中小企業的稅收減免期限,為接受再就業人員的中小企業提供稅收優惠,充分發揮中小企業促進就業的作用。
2、加強對勞動力市場的支持。我國財務政策應加強對勞動力市場的支持,為就業提供良好的勞動力市場。為此,我國應積極運用財務政策優化勞動力市場外部環境,通過財務政策彌補市場的缺陷,完善就業服務,為勞動力提供準確的市場信息。并且,我國財務政策能夠打破勞動力市場的區域壁壘,促進勞動力流動,消除對勞動力的年齡歧視、性別歧視和地域歧視,加快勞動力自主就業。
3、加大人力資本投資。人力資本投資能夠有效提高勞動力素質,提升勞動力就業能力,進而解決就業問題。因此,我國財務政策應加大對人力資本的投資,為勞動力素質的提高提供資金支持。為此,我國應加大對教育投資,強化基礎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重視高等教育,充分發揮教育對人力資源的培育作用,通過教育提高勞動力素質。并且我國應加強對就業培訓的投入力度,強化對就業培訓的財務政策支持,完善就業培訓制度。為此,我國應積極健全企業的職工培訓制度,為企業職工培訓設置專項培訓資金,促進職工就業培訓的開展。同時,我國應積極扶持為員工提供就業培訓的企業,為這些企業提供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財務政策。
(三)完善就業財務政策體系
1、健全財稅政策體系。我國應積極健全財稅政策體系,充分發揮財稅政策對就業的促進作用。為此,我國應放寬稅收優惠的時間,對優惠稅收政策的時間進行科學安排,充分發揮稅收優惠政策對經濟和就業的促進作用。另外,針對沒有實現預定就業目標的財務政策,我國應積極修改并適當延長財務政策的執行時間,構建長效財務政策機制。
2、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我國應加強財務政策對社會保障的支持力度,積極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為此,我國應積極完善社會保障相關法律,以法律形式規定社會保障的支付標準、資金來源、資金管理權利等。并且,我國應積極加強財務政策對社會保障的支持力度,拓寬社會保障籌資渠道,完善社會保障籌資機制,確保充足的社會保障資金。
主要參考文獻:
[1]肖強.資產價格調控的貨幣政策工具選擇——基于MS-FAVAR模型[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4(7).
[2]王紅鈺.我國財政社會保障支出的就業效應研究[J].中國市場,2017(21).
[3]何代欣,馬昆姝,王周飛.擴大就業創業市場的財稅政策取向[J].稅務研究,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