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銳
摘要:隨著人工智能等新興信息技術的發展,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如何在新形勢下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成為新的挑戰,因此我國迫切需要大量品學兼優的人才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作出貢獻。為了做好高職院校的思想教育工作,本文將依此為出發點進行探討。
關鍵字:高職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實現途徑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5-0124-02
一、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為了全面發展大學生的個人素質,需要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這是高職院校開展學生工作的精神動力。為了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促進個人全面成長,讓學生更好地貫徹社會主義價值觀,做好接班人的準備,需要做到正視自我,加強對社會的體驗和認識。近年來高校學生因為沖突而發生悲劇的事件令人唏噓,因此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幫助高校學生改善人際關系問題勢在必行。為了弘揚正確的價值觀,幫助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擔當的社會人是思政教育的目標。
二、以人為本,抓好顯性教育,建設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
(1)豐富各種課堂教育形式,全方位實施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品德”與“馬克思主義理論”這兩門課程是國家教育部規定的高校必修課,通過課堂教育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健康人格的培養,幫助他們提升品德修養。為了體現以人為本的目標,課程在教育形式上種類頗多,有視頻、辯論、調查、參觀和社會實踐等,為了讓學生更加認可這門課程,需要做好學生的反饋工作,并結合當下的一些熱點事件進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師不能忽視的一門課程,需要不斷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思想品德的提升,真正幫助學生成才。比如“職業發展規劃指導”“大學生心理健康”等課程就可以幫助學生提高社會適應能力以及心理素質水平。其他課程的教師也可以結合課程特色,穿插一些思想政治教育。
(2)改進團部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發揮網絡黨建平臺教育功能。黨團建設是高校發展學生積極分子的重要陣地,為了能夠更好地開展黨團活動,促進學生積極向上、追求進步,提高大學生道德水準和政治素養,需要緊緊抓住90后學生的心理特點,比如追求個性和創新等,更新黨團活動的開展方式,加入更多的交互教學方式,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地氣和動人心,比如可以采取先進個人表彰和匯報大會等提高大學生的斗志。在社交媒體發達的今天,加強高校網絡文化建設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場所,要通過信息化建設創新工作方式,將黨建工作結合網絡平臺,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網絡環境,提升校園網的思想性、學術性和服務性,針對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內容構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時性。另外,需要加強校園的論壇、社交群的建設,關注學生的言論同時把握他們的思想動態,剔除不良信息,凈化網絡環境,打造文明的網絡交流空間,滿足學生生活和學習環境的健康需求。
(3)加強思政教育的師資力量。“思想政治課”與“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是高校思想教育的重點,與輔導員工作相輔相成。為了能夠因材施教、以人為本,提高高職院校思想教育工作水平,需要充分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授課教師需要在課堂做好基礎學科教育工作,指導學生正確理解課程內容并答疑解惑。作為這些課程的授課教師,需要不斷尋找合適的教育方法來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實現教育育人的目的。另外一方面,輔導員需要和學生打成一片,充分深入班級和班會活動,關注和把握學生近期的學習情況和生活情況,深入地與學生對話交流,取得學生的信任和尊重,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教育過程中只有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才能把握好教育工作的尺度,采用合理的教育手段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和生活,同時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教師和輔導員是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除此之外還應該調動一切可以整合的力量來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比如黨務工作人員、共青團工作人員、各部門管理負責人等。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崗位分工不同,但是教育的目標是一致的,就是將學生培養為人格健全的人,這樣才會引導他們的心理健康、行為文明,成為一名合格的大學生。學生可以從不同教師和不同活動中受到感染,從而能夠在生活和學習的各個方面不斷對照自身,實現自我完善,提高思想政治修養。另外,高校的綜合管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綜合管理具體包括了行政管理、生活管理、學習管理等方面,除了課堂專業知識的教授外,還需要從管理方面入手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有利于課堂理論知識的理解。在管理工作中,需要注意方式方法,建立合理的獎懲制度,完善管理制度,才能起到正面的效果,否則會引起學生的不滿,反而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抓好隱形的環境文化建設,是潛移默化地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
(1)發揮校園文化育人功效,促進自我道德提升。在以往的調查和研究中,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指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最受歡迎的活動有社團活動、志愿者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等,因此高校的教育不是局限于課堂教學,還體現在校園活動中,校園活動是學校教育的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同樣需要課堂教學和實踐活動雙管齊下。具體可以通過指派優秀的輔導老師指導學生合理開展社團活動,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采用言傳身教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實踐中大學生會對課堂中的理論知識加以理解,并發揮自己的自主性,不斷地檢討自己的行為,從而達到自我認知和自我完善的目的,實現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達到教育的最終目的。學生的學習需要不斷經過實踐的檢驗才能知道真相,才能站在客觀的角度看待問題,發現自身的不足,然后才能完善自身,避免了迷茫和慌亂。
(2)實踐源于真知,共同建設社會文化,促進學生全面成才。大學生提升對社會的認識和豐富人生經驗光靠課堂上的理論灌輸是遠遠不夠的,畢竟紙上得來終覺淺,需要從實踐中不斷摸索,比如參加志愿者活動、專業實習等方式磨煉自身的技術水平和思想道德素養,提升對復雜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因此,高校在做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不能僅僅做到課堂理論教學工作,還需要通過組織社團活動、管理學生日常生活等方面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另外,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的單元,也是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家庭、社會和高校共同努力,為學生構建健康的環境,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因此,社會和家庭都需要為大學生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為大學生的思想品德發展提供沃土。另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責任重大,不僅需要向學生做好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傳播工作,還需要加強學生道德實踐工作,在學生學習、生活和就業等方面幫助他們實現健康發展。思想政治教育不是解決當下的問題,還需考慮到未來的發展,要有長遠的眼光。
四、結語
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是教育中的重要一環,關系到國家的未來發展、社會的穩定和諧。加強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為了打造國家未來的接班人,因此需要一大批身體素質高、政治覺悟高、技術水平高的人才,需要高職院校尋求創新,不斷深入和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找到適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為國家培養更加有戰斗力、凝聚力和創造力的接班人。
參考文獻:
[1]胡一喬.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輔導員眼中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1(6):45.
[2]曹慶波.高校校園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初探[J].黃石教育學院報,2006(2):57-60.
[3]趙愛琴.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長效機制探析[J].黨史文苑,2010(10):54-55.
[4]劉紅霞.校園文化建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1):56-57.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