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高科 駱云飛 李艷芬
摘要:通過對M市中小企業進行調研,發現管理會計在該市中小企業應用中存在崗位、人員缺失等問題,究其原因有管理會計理論體系尚未成熟統一、中小企業決策者不重視管理會計等,進而從國家和中小企業兩方面提出了相關解決措施。
關鍵詞:管理會計 中小企業 管理會計理論體系
中圖分類號:F2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6-0056-02
管理會計作為提高效率、增加效益的主要手段,在我國企業的應用還沒普及,特別是中小企業。本文研究了管理會計在中小企業的應用,以期為更多的中小企業科學地應用管理會計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通過問卷調查、走訪等方式調研了M市20家民營中小企業,中型、小型企業各10家,被調查對象中董事長占10%,財務部門負責人占68%,其他職能部門負責人占22%,從行業分布看,物流公司5家,板材加工企業3家,石材、機械、食品制造企業6家,投資公司2家,醫藥公司1家,批發和零售企業3家。
一、調研結果
1.管理會計崗位、人員設置方面
通過調研發現,被調查企業中約80%的企業沒有設置專職的管理會計崗位,約20%的企業設置了該崗位,但沒有嚴格區分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崗位職責;在人員設置中,從事財務相關工作的人員占56.3%,其中專門從事管理會計工作的占10%,約占財務人員的20%。
2.預、決策的實施方面
通過調研發現,被調查企業中約80%的企業會預測銷售,編制相關預算表,但對投、籌資項目進行專項預測的企業卻很少;約60%的企業會預測成本;約45%的企業會預測資金的需求量;約80%的企業會對長、短期經營狀況進行決策。約50%的企業認為預、決策的實施效果一般,近10%的企業認為實施效果很差。
3.控制的實施方面
通過調研發現,被調查企業中約75%的企業對日常經營活動進行成本控制,進行成本控制的企業中,約20%的企業開始采用標準成本法,采用作業成本法的企業為零。
4.績效考核實施方面
通過調研發現,被調查企業中約70%的企業實施了績效考核,但考核指標主要是由企業管理人員自行制定,基本不與本企業員工商討。考核內容主要針對工作業績,考核目的主要用于薪金的調整分配,考核周期一般以月度考核為主。
二、影響管理會計在中小企業應用的因素
從上述調研的情況來看,目前管理會計在M市中小企業的應用狀況不容樂觀,其主要影響因素有以下幾點:
(一)尚未形成成熟統一的理論體系
自2014年起,我國政府及理論界加強了對管理會計的理論研究,財政部于2014年印發了《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財會〔2014〕27號);2016年6月,財政部又印發了《管理會計基本指引》;2017年10月財政部印發了《財政部關于印發〈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第100號——戰略管理〉等22項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的通知》(財會〔2017〕24號)。但管理會計學科理論目前仍未形成成熟統一的理論體系,尤其是針對中小企業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
(二)管理會計方法可操作性不強
中小企業相關人員普遍反映管理會計方法理論性較強,應用限制性條件較多。管理會計的技術方法大致有完全成本法、標準成本法、變動成本法、作業成本法、量本利分析、全面預算管理、業績評價、責任會計等。在調研中發現M市大多數中小企業曾用過或正在運用管理會計方法,但只用到了其中的1~2種方法,由于其抽象的公式和模型,使得大多數企業無法根據自身業務類型和運營狀況進行成本計量、業績考核等,可操作性差。比如要使用本量利分析,就必須滿足六個假設,而其中的相關范圍和線性相關等假設在現實生活中很難做到。
(三)中小企業決策者缺乏重視
大多中小企業的決策者就是投資者、管理者,而這部分人管理水平不高,他們只關心企業的資產負債、銷售總額及利潤情況,或為應付外部相關部門的檢查,一般只要求會計人員把賬做“合規”就可以;他們在作出決策時,大多要考慮當下行政或社會方面的影響因素,而對如何利用管理會計來改進企業管理并無太大興趣,忽略了管理會計中預、決策的功能。即使個別中小企業決策者對管理會計方法有一腔熱情,但又礙于企業規模偏小、內部管理不規范等因素制約,他們也不愿花過多資金聘用高水平、高素質的管理會計人員為其服務,更不愿花過多的精力推廣應用管理會計工具,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管理會計在中小企業的廣泛實踐與應用。
(四)會計信息使用者對信息的需求程度不高
管理會計的主要工作內容是圍繞本企業成本管理問題,對成本進行分析、預測、決策和控制等,但目前從中小企業會計信息使用者的角度來看,他們所需求的信息基本不涉及業績評價、經營決策等問題。中小企業會計信息的使用者相對較少,主要有兩類,一是外部會計信息使用者,主要有稅務、工商、銀行方面,他們重點關注資產負債、盈利及稅收等狀況;二是內部會計信息使用者,他們主要是企業的投資者、管理者、決策者,從前面的分析可見,他們也只關心資產負債、盈利等狀況,這些信息都是財務部門提供的,在中小企業中管理會計人員也是站在財務會計部門的立場向管理當局提供會計信息的,而責任會計的職能尚未真正發揮作用。
三、加快管理會計在中小企業應用進程的措施
(一)國家方面
首先,加大宣傳力度。政府應向中小企業管理者宣傳管理會計在加強企業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等方面的優勢,讓他們有意識地去了解管理會計相關內容。其次,選取試點,應用比較。政府應組織相關部門及人員選取部分中小企業作為試點,根據行業特點將管理會計工具方法應用在各試點企業的管理中,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比較應用管理會計前后各項指標數值的變化,讓更多的中小企業管理者或決策者真正意識到管理會計對企業管理的重要性,從而主動地嘗試應用管理會計方法。再次,出臺針對性的規定。針對中小企業的特點,政府應同時出臺專門針對中小企業應用管理會計的相關規定,比如,要求中小企業應用管理會計的3至5年間,其管理者每年都要總結本企業現階段管理會計的應用情況及對公司經營管理、盈利能力的影響;再如,要求中小企業必須聘用至少一名有管理會計資質的會計人員,并設置相關機構。最后,加強對管理會計人員的培養及培訓,拓展管理會計咨詢服務業務。政府可以通過學校、會計相關協會等機構加快對管理會計人員的培養,在培訓期間或培訓結束,讓他們到企業真正參與實踐,與企業管理者共同總結本企業應用管理會計的情況,并與其他學員定期探討、交流實踐經驗,力爭理論有所創新;同時,制定培訓政策,要求他們定期參加培訓。不斷拓展管理會計咨詢服務業務,推動管理會計事業的發展。
(二)企業方面
首先,管理者要重視管理會計的重要性。中小企業管理者應緊跟國家政策導向,通過自學或參加各類培訓班主動了解、學習管理會計的相關知識。其次,要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管理會計貫穿于各個管理環節,融合業務活動的全過程,管理者應完善內控制度,優化管理流程,為管理會計獲取真實、及時的數據提供制度保證,同時應有意識地利用管理會計工具方法,將財務活動和業務活動等有機融合,推動單位價值創造能力的全面提升。再次,聘用或培養管理會計人才。中小企業管理者應從企業長遠利益出發,高薪聘用有實戰經驗的管理會計人員,并對本單位的部分財務會計人員進行轉型升級,主動出資將他們培養成管理會計人員。最后,管理者也應鼓勵本單位現有的財務會計人員主動學習管理會計的相關知識或參與相關培訓或考取相關的資格證書,并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增強他們的參與意識。中小企業管理者為保證管理會計工作的開展與深入實施,應從各個角度在企業內部積極營造良好的內部氛圍。
參考文獻:
[1]李月平.管理會計在中小企業中的應用探討[J].會計之友,2016(21):52-53.
[2]張世孟.試析管理會計在中小企業中的應用[J].財經界,2017(1):232,344.
[3]劉桂娟.中小企業管理會計實踐存在的問題與決策對策[J].中國商論,2017(5):78-79.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