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晴 周燕
摘 要:美國真正實行法治教育已有40年,其經歷了法律學習運動時期、組織發展和課程開發時期,全國推廣時期。文章通過分析美國法治教育存在的典型性特點,旨在為我國青少年法治教育提供借鑒。
關鍵詞:美國;法治教育;中小學
中圖分類號:G415文獻標識碼:A收稿日期:2017-12-10
1958年美國制定了《國防教育法》,決定改革學校現有的課程體系,對數學、科學學科加強重視。但很多教育家認為,如果將來的數學家、科學家只懂知識,而不了解怎么做一個良好的公民,那么這個國家的教育是失敗的。若要保證美國的自由、人權,公民教育應該有一席之地。因此法治教育應運而生。
1.法律學習運動時期
美國法治教育的創始者、教育家伊西多·斯坦一直致力于將法律資源引入高中課堂,他發現給學生講一些真實的法律案例,要比按照憲法照本宣科效果好得多,因此,他將有關憲法、刑法、民事侵權行為的典型案例融進高中課程,學生們好評如潮。法律學習運動是法治教育的前身,它是為了普及一種公民教育。
2.組織發展和課程開發時期
隨著法律學習運動的興起,美國創立了一系列組織支持該運動。1963年薇薇安·門羅創辦憲法權利基金會,為中學生開發全新的參與性課程,進行關于權利法案的知識的宣傳活動。1964年創立的公民教育委員會為中小學生開發了一套公民教育課程,名為“自由社會中的法律”,傳遞權力、隱私、正義、責任、自由、財產、參與和多元化八個核心概念。1975年,詹森·紐曼創立了全國街區法律協會,致力于在法律學院中設立項目,幫助普通教師進行有關法律概念的教學。
3.全國推廣時期
里昂·亞萬斯基將美國律師協會的資源帶入法治教育領域,他認為培育公民責任感非常重要,建議在中小學實施此類教育活動,并鼓勵美國律師協會的成員貢獻力量。亞萬斯基建立了青少年公民教育特別委員會,將美國律師協會中的教育活動交由該委員會負責。該委員會于1978年將法律學習改為法治教育,并正式宣布法治教育是指傳授學生法律層面的知識,以改造美國青少年精神世界的公民教育。他們還印發刊物,介紹開展法治教育活動的經驗和技巧。
1.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美國不少中小學每年都會舉辦模擬審判比賽,鼓勵學生在審判過程中積極參與,活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充當領路人,通過賽前指導有針對性地激發學生內在潛能,期望他們通過活動對法治產生更大的求知欲,同時顧及學生的興趣點,與活動相結合,使學生能夠將法治理念內化于心。
2.強調教育途徑多元化
除了開設法治教育課程,法治教育還輻射到了品德課、歷史課、職業發展課中,進行全面教育。另外還通過一系列學術活動傳達法治教育的思想,普及一種正能量的法律價值觀,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在校內開展有關于法治教育的教學活動,美國法治教育還強調社區參與,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多的實踐機會。
1.政府應宏觀指導法治教育
美國從20世紀60年代以來就提倡各州開展法治教育,并且組建了相關教育機構,各州的律師協會也招募志愿者,研發法治教育教材、制作法治教育多媒體課件。我國政府也十分重視法治教育,2016年7月我國教育部印發了《全國教育系統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七個五年規劃(2016—2020年)》,切實將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堅持普法與法治實踐相結合。
2.學校應重視法治教育
我國目前對于青少年的法治教育主要滲透在思想品德課、政治課中,但是這些科目不是重點學科,所以沒有得到學校領導和教師的重視。教育部曾多次強調新時代下學校要培養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讓學生懂得規則、認識法律、融入社會才是終極目標。學校應積極尋求社會支持,增加任課教師法律素養。教師應該把握中小學生的特點,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吸引他們對法律的興趣,并開展法治宣傳教育。
參考文獻:
[1]楊時敏.美國的公民法治教育及啟示[J].中國司法,2015(9):84-87.
[2]李先軍,張曉琪.美國中小學法治教育的歷史演進、特點及啟示[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5(5):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