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發布的《中國城市餐飲食物浪費報告》顯示,餐飲業人均食物浪費量為93克/人/餐,浪費率為11.7%。初步測算,2015年我國城市餐飲業僅餐桌上食物浪費量在1700至1800萬噸,相當于3000至5000萬人一年的食物量。其中,大型餐館、游客群體、中小學群體、公務聚餐等是餐飲食物浪費的“重災區”。
據國家統計局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6萬戶居民家庭開展的住戶收支和生活狀況調查顯示,2017年我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保持較快增長。城鎮居民人均轉移凈收入為6524元,增長10.4%;農村居民人均轉移凈收入為2603元,增長11.8%。另外,2017年農村居民獲得的包括最低生活保障費、扶貧款等在內的人均社會救濟和補助收入增長26%;人均養老金和離退休金增長15.5%。
近日召開的漁業轉型升級推進會透露,目前我國漁業總產值超過1.2萬億元,預計漁民人均純收入18450元,同比增長9.2%。另外,漁業安全形勢穩定向好,2017年漁業船舶水上事故、死亡(失蹤)人數同比分別下降34.7%和45%,水產品產地抽檢合格率99.7%。同時,水產品總產量增幅回落2.7個百分點,捕撈產量同比下降4.7%。
國家統計局《2016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顯示,2016年我國研發經費投入總量達到15676.7億元,比上年增長10.6%,增速提高1.7個百分點,再創歷史新高。2017年12月7日發布的2016年中國創新指數測算結果顯示,2016年中國創新指數為181.2,比上年增長5.7%,呈現穩步提升態勢;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金額首次突破萬億大關,研發投入強度超過歐盟15個初創國家2.08%的平均水平。
15676.7億元,我國研發經費投入再創新高
資料來源:《人民日報》 2017年12月11日


2014年1月1 日至2016 年12月31日,我國主流媒體報道的眾籌扶貧事件累計達338件。從眾籌扶貧發起人來看,2014—2016年三年間,發起眾籌扶貧的主體主要包括眾籌平臺、政府機構、企業、個人、社會組織,其數量分別為155件、148件、15件、8件、7件。
338件,眾籌扶貧開辟精準扶貧新領域
資料來源:《光明日報》 2018年2月1日

2014—2016年眾籌扶貧成功案例規模及結構分布(單位:件)

2014—2016年眾籌扶貧成功案例的類型組成(單位:件)
2月2日召開的2018工業互聯網峰會透露,我國工業互聯網已進入大發展時代,已形成較健全的工業互聯網產業體系。據測算,2017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直接產業規模約為5700億元,預計到2019年年均增長約為18%,到2020年將達萬億元規模。
5700億元,我國工業互聯網已進入大發展時代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2018年2月7日


從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的會員單位構成來看
1100億元,山東農產品出口連續19年位居全國首位
資料來源:《大眾日報》 2018年1月22日
據濟南海關最新統計,2017年山東農產品出口總值突破1100億元大關,達到1152.5億元,同比增長7.2%,占全國農產品出口的22.7%,連續19年位居全國首位。成績的背后,是技術的不斷升級,產業的持續優化,市場的有效拓展。

*這三個市場出口值合計占同期山東省農產品出口總值的半壁江山

*水海產品和蔬菜兩者合計占出口總值的54.5%
據《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17》數據,廣東區域創新能力首次躍居全國首位。2017年全省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量預計超過3萬家,產值5億元以上的大型工業企業實現研發機構全覆蓋。其中,珠海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繼續保持快速增長,2017年,珠海共有852家企業通過高企認定,總數突破1400家。
120萬人,貴州脫貧攻堅再戰再捷
資料來源:《農民日報》 2018年2月6日
貴州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數據顯示,2017年貴州省脫貧攻堅再戰再捷,全面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20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8%以內。其中,45.04萬人易地扶貧搬遷,1.5萬個產
業扶貧項目支撐,83萬貧困家庭學生受助。另外,赤水市成為貴州首個脫貧摘帽縣,全省90個貧困鄉鎮“減貧摘帽”,2300個貧困村退出。

貴州脫貧攻堅戰打出“組合拳”
71.3%,國企改革“江西模式”顯成效
資料來源:《江西日報》 2018年1月26日
據江西省國有企業2017年度經濟運行報告顯示,2017年省屬國有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跑贏全國平均水平,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均列全國第13位,國企整體混改率71.3%、“僵尸企業”出清率80.2%、國有經濟規模實力不斷壯大。


資產總額 凈資產 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完成增加值上繳稅費
據黑龍江省科技成果轉化中心數據,2017年該省共認定技術合同2836項,合同成交金額150.75億元,比上一年度增長14.25%。目前,黑龍江省已形成較為完善的技術轉移體系,包括20家技術合同登記機構、11家國家級技術轉移示范機構、22家省級技術轉移示范機構和4家創新驛站。
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17年,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超過900億元,占GDP比重4.13%。獲國家科技獎15項,獲中國專利金獎5項、占全國1/5,有效發明專利5年以上維持率在85%以上,居全國第一。全年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193家,累計達1.12萬家。新增全職院士12名、“千人計劃”人才66名、“孔雀計劃”團隊30個,全年共引進各類人才26.3萬名、增長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