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蓓林
(杭州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信息技術不僅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對人們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當其與教學過程相結合后,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也帶來了強烈的沖擊。2012年是“MOOC元年”[1],MOOC的出現,打開了新的教學模式的大門[2],翻轉課堂、SPOC等由此應運而生。目前教師普遍關注的問題是,如何應用好這些新的教學形式,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從而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科知識和技能,同時又能積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滿足不同層級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教學改革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
在此背景下,筆者結合我校學生特點及專業學習要求,對電子電路基礎與實踐課程進行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與學”的SPOC翻轉課堂教學改革實踐。
電子電路基礎與實踐課程是高職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的一門必修的專業平臺課程,是學生學習現代電子技術的專業基礎課程。該課程著重使學生從整體上對應用電子技術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有初步認識,具備一定的電子電路分析、設計與制作等本專業的基本職業能力,教學中強調對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及基本分析方法的準確理解及靈活運用。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引導學生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應用技術知識的能力。
SPOC是MOOC與傳統校園教學的有機融合[3],是通過MOOC資源改變傳統教學“課內信息傳遞、課外內化吸收”模式的一種解決方案,其基本形式是采用MOOC視頻及講座等功能輔助原有的課堂教學。因電子電路基礎與實踐課程內容中包含原電路原理相關知識點,故我們依托了學堂在線的清華大學電路原理MOOC資源,以適應我校高職學生特點的課程標準為要求,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SPOC翻轉課堂教學過程。
⑴ 建立SPOC:以學堂在線的清華大學電路原理MOOC資源為依托,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特點及電子電路基礎與實踐課程大綱的學習要求,對資源進行了適當剪裁和調整。將學時分配、知識點順序和課程標準相對應建設本課程的SPOC。同時以 授課班級為單位建立QQ群、微信群等網絡學習平臺供師生開展互動交流、教師指導學生開展有效的課前學習、隨時發布相關共享資料。教師按授課班級組織學生,并為其設置課前引導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課前學習。在后續工作中,我們的授課教師還將根據本校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課程要求,對部門內容專門自制相關視屏上傳SPOC平臺,為學生提供更具有針對性和適應性的學習資源。
⑵ 課前學習:教師在每次課前指定相關的學習任務和引導問題,讓學生課前觀看教學視頻完成自主學習。“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在此過程中得到體現,學生也進一步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對知識點理解程度、技能操作的掌握程度的不同控制觀看的速度和次數,看的過程中還可以記錄個人的學習難點和疑問,再通過QQ群、微信群等與老師、同學進行交流分享,或在課堂內協作討論。看完視頻后,完成教師布置的預習練習,鞏固學習內容。在此環節中,學生還可以通過LabVIEW和Multisim對實驗電路進行預習和電路仿真,帶著問題到課堂教學環節中進行討論,并在實際電路搭建中進行測試、與仿真結果進行比對,有效地實現了基于SPOC平臺的翻轉課堂的實驗教學改革,促進了學生技能素質的提升。
⑶ 課堂組織:基于SPOC平臺的翻轉課堂,重構了學習流程,將原本在課堂中通過教師主講實現的“信息傳遞”過程在課前學習階段,通過學生觀看學習視頻完成,再到課堂學習中通過討論、實驗等方式從而實現了“吸收內化”。教師在課堂教學組織中擔任著主持、引導、協調、總結的任務,通過引導學生探究問題、組織互動討論、協調學生進行匯報交流、并對課堂學習進行總結點評等,使學生在教師的支持引導和同學的協同幫助下達到掌握知識技能的目的。為了避免學生產生“我自學就可以了,不用聽老師的課”的感覺,教師將在課堂教學中重點針對三部分內容進行教學實施:一是根據學生課前預習情況,有針對性的對部分重點難點內容及學生預習作業中的錯題組織討論并進行講解;二是引導學生進行典型電路和例題的討論及練習;三是根據實驗內容進行示范、講解和討論。同時,為了更好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展開適當的合作與競爭,教師在課堂上會適當增加了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通過分組并分配任務使學生開展學習協作,共同解決問題、完成學習任務。

圖1 基于SPOC的課程學習過程
⑴ 在線考核:學生可以選擇兩次機會通過線上的課程考核并獲得相應成績,教師將取最高分作為該部分的成績并計入總分。
⑵ 過程考核:以自學檢查、課堂交流、平時作業、討論、項目完成等作為考核的主要內容,由任課教師觀察并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完整表現,以80分為考核基準分進行優增劣減。為促進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在過程考核中可將2-3名學生編成一個小組,在小組考核中,以學期為單位,以獲得最高過程成績小組為基準分100,其他小組計算相應的過程考核成績0-100分。個人考核與小組考核的得分在過程考核中的占比為7:3。
⑶ 期末考核:所有學生需要參與學院組織的本課程的期末統一考試,獲得期末考試成績。
課程學習的綜合成績參照學校對考試課程7:3的要求,按30%、40%、30%的比例對應以上三項成績,進行綜合評定。
在基于SPOC的翻轉課堂在試點實施近一個學期后,為了了解學生對參與翻轉課堂的感受及認可程度,教學團隊分別進行了師生座談和問卷調查。圍繞課前觀看MOOC視屏進行預習的時間、對翻轉課堂的接受程度、在翻轉課堂學習中自身的提高、對任課老師在課堂組織和課程實施中的意見和建議等在班級中開展了及時調研。調查結果顯示:72%的學生表示翻轉課堂提升了自己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性,65%的學生表示愿意參與課堂討論,76%的學生表示增強了團隊合作精神,大多數學生對于視頻資源在學習中發揮的作用表示了極大的肯定,僅有9%的學生表示不適應SPOC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總體而言,翻轉課堂的實施效果相比傳統課堂教學模式而言:
⑴ 學生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有所提升,大部分學生養成了課前預習的習慣。在老師的指導和要求下,能在規定時間內對即將學習的內容,利用MOOC資源等網絡學習資料進行提前自學,并在此過程中發現問題,并帶著問題參與討論、更好進行課堂聽講。
⑵ 課堂中的師生互動更活躍。由于大部分同學對學習內容進行了預習并帶來了問題,因此課堂中的討論環節顯得非常高效和活躍,同學們更加有話能說并且有話想說了。相較以往以教師講授為主的課堂教學方式,學生的參與度提高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教師發揮引導作用得到了良好的體現。
⑶ 課堂效率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對于同學通過課前自學已經基本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教師在課堂上不再重復講解或僅僅點到為止。而對于有普遍性的問題或重點難點,教師將有的放矢的進行重點講述、示范演示或歸納總結,使課堂教學重點更加突出、針對性更加明顯。
⑷ 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為了取得更好的過程考核成績,學生將要積極參與線上討論、課堂分組學習等活動,這將促使學生要具備并不斷提升與教師和同學互動交流的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團結協作的能力以及責任感和榮譽感等,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學習過程中得到了進一步完善。
基于SPOC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表面上看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講授內容相對減少了,教師似乎輕松了,但實際上是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敬業精神提出了更高層次的挑戰。如在課堂教學之外,教師需投入更多的時間來準備視頻資料、試題庫、盡量隨時與學生開展線上交流討論;為準備回答課堂上學生的各種提問,教師需要在備課中對每個知識點及實驗過程中的實驗參數、可能出現的情況有清晰準確的把握;課堂上,教師要有更強的能力掌控好課堂節奏,創造好課堂氛圍,在良好的互動中將重要知識點、技能操作全部覆蓋,并按照課程大綱完成教學任務。
從教學改革實施情況來看,自學能力強、學習主動性強、有主動表達意愿的學生能更好的融入基于SPOC的翻轉課堂教學活動中。如果學生在課前預習投入時間不足、沒有認真觀看MOOC視頻資源、未能完成課前預習題的情況下,課堂上將無法展開積極有效的討論。因此,如何能更好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覺參與性,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將是我們后續努力探索的方向。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蔡文璇,汪瓊.2012:MOOC元年[J].中國教育網絡,2013.4:16-18
[2]劉雅舉,黃勇,孫婷婷,黃建昌,蔡雅琨.MOOC支撐下的“電路”課程翻轉課堂教學設計[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6.6:7
[3]張春英,劉盈,趙艷君.基于“MOOC+SPOC”的“大學計算機基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16.3:63-69
[4]王秋月“.慕課”、“微課”與“翻轉課堂”的實質及其應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4.8:15-18
[5]張霞,李輝.職業院校MOOC聯盟運營模式探討[J].職業教育,2014.15:36-37
[6]Cashcow.翻轉課堂到底是什么,http://www.ctocio.com/industry/edu/7115.html
[7]薛云,鄭麗.基于SPOC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反思[J].中國電化教育,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