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衍
對目前我國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研究了校企合作機制下創新共贏模式的建設,探討一些校企合作的典范,提出一些促進校企合作長效機制建設的舉措。
校企合作是一種可以提高高職院校辦學質量和學院就業率的有效機制。校企合作辦學已經得到了大多數院校的重視。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許多的高職院校都在校企辦學方面積累下來豐富的經驗。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大前提下,我國各行各業都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導致對各種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十分大,而校企合作無疑是順應時代潮流的一種機制。雖然校企合作的辦學機制已經發展多年,但是還有很大一部分的校企合作只是單方面、低層次、水平很低的一種松散的合作,并不能有效的發揮出校企合作的優勢。對此,本文對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機制建設做了一些研究。
一、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當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
高職院校與企業的合作主要主要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層次:高職院校作為供應方,企業作為需求方,它們之間只是單純地供需關系。學院對學生做接近于定制化的培養。學院和企業進行全方位深層次的的合作,追求校企雙方的共同發展。當前,我國的校企合作的層次還是比較低,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針對這種情況,國家正在出臺一些法律和法規,來對高職院校和企業的權利和責任進行劃分,盡最大的可能較少高職院校和企業在合作當中出現的糾紛。對于在高職院校和企業在合作過程中出現的利益沖突和不協調問題,還是需要高職院校和企業雙方在合作的過程中根據具體的問題進行協調。
二、校企合作機制下創新共贏模式的建設
校企合作機制要想取得的長久的發展,實現高職院校和企業的共贏是其中必須要走的一步。校企雙方合作的本意都是為了促進自己更好的發展,合作共贏,向著一個共同的目標前進。它們在根本的利益上不存在矛盾,這是它們個合作共贏的一個基礎。雙方的合作,雙方應該尋找到一個利益的最佳結合點,既要滿足校方培養學生的要求,又不能忽視企業立業的增長,通過合作促進雙方更好的發展。
(一)通過合作共贏,實現校企雙方的共同發展
雙方的合作應該以共贏為發展的目標。學院通過合作提升了學生們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保證了學院的就業率和分配率,打響了學院的知名度。企業在合作中,吸引了一批高素質的技能人才,提高了企業員工的整體素質,幫助企業更好的發展。在校企合作當中,高職院校和企業都是受益方,這為更進一步的深化合作提供了可能。
合作應該建立在交流和溝通的基礎上。只有通過雙方的交流和溝通,才能夠對彼此的需求和要求相互了解,減少合作中的利益沖突。校方應該經常向企業了解社會的發展動態,了解企業對于員工的要求標準,及時的調整自己的教學任務和對學生的培養方案,使學生們學到的知識與社會的發展接軌,以便畢業以后更好的滿足企業的需求。學院還應該抽出骨干,深入企業進行調研,了解企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并及時幫助企業解決,這有利于雙方建立良好的信任度。創新對于當今社會的發展是必不可少的,無論是對于高校還是對于企業,創新都很重要。這就要求學院在平時的教學中應當注重學生們創新能力的培養,以及加大老師們的科研投入。
(二)深化體制改革,推進全面合作
推進校企的全面合作,深化改革勢在必行。學院是一個培養人才的地方,其中的競爭壓力遠遠小于企業當中的,這就造成了部分學院中形成了散漫風氣,這十分不利與企業的發展。學院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措施,調動學院教職工和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使高校培養的學生更適合企業的發展。
調整學院自己內部的部門運作機制,使得學院可以對社會的變化及時做出反應。在原有的部門基礎上,整合各部們的優勢資源,進行部門重組,使得學院可以根據企業反饋回來的社會動態及時作出調整,并加強學院日常的管理。
為了與高校更好的進行交流和更快的做出反應.成立專門的與企業對接部門.加強與企業的交流,并及時根據得到的信息,從招生到學生的培養,再到學生的實習和就業等一系列作出調整。
三、天津海運職業學院實踐校企合作長效機制建設的一些舉措
天津海運職業學院前身為天津市科學技術進修學院,始建于1962年,2006年經天津市人民政府批準、國家教育部備案改制為天津海運職業學院,是一所以培養海員為主,兼有理工、經管等學科的綜合性全日制國辦高等職業學院。天津海運職業學院得益于天津市示范性高職院校項目而建校,積極的開展與企業的合作,通過與企業的相互滲透、優勢互補、資源互用、利益共享,進而實現校企的共贏發展。天津海運職業學院國際郵輪乘務管理專業通過和美國皇家加勒比游輪公司簽署關于船員培訓協議,與游輪公司建立長期的合作,對海員輸送、船員培訓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天津海運職業學院國際郵輪乘務專業,注重培養學生們的實踐能力,鼓勵對學生進行訂單式培養,在教學中“本著教育教學和游輪公司人才需求的零對接,工作崗位需要標準的零對接”,至今已培養了1500名學生,現工作在各大游輪上。天津海運職業學院在校企合作機制方面一直在進行有益的探索,尤其是學院國際郵輪乘務和旅游管理系的國際郵輪乘務管理專業,是學院特色專業和重點建設專業之一,專業自開設以來,在校企合作機制建設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并初步形成了校企合作長效機制的舉措。
(一)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
成立由學院和企業聯合管理的學生培養部門,協商制定學生們的培養方案,根據企業的生產實際,對學生進行有針對陛的技能培訓,并定期開展一些實習和實踐活動。即每學期固定幾周集中開展學生進入企業進行實習活動,了解企業的生產方式和所需的一些技能。以便學生畢業后上崗零對接。
(二)校企合作辦學,提高辦學的質量
企業參與到學院辦學的整個過程中,加強彼此之間的交流和溝通,鼓勵訂單式培養學生,最大可能的建立實踐基地,鼓勵學生參與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們的動手能力。對學院的專業進行調整,加大對那些與企業發展相吻合專業的投入和招生,最大化的利用校企合作的優勢。學院可以適當的制定一些政策,吸引更多的企業與自己合作,從而形成一個校企合作的長久發展。
(三)校企合作促進了社會的發展
高職院校與企業的合作,是一種對社會上優勢資源的整合。這樣的機制既可以提升學院的辦學水平,使學院培養的學生更適合社會的需求,又增強了企業發展的活力,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高職院校和企業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雙方的知名度。
雖然校企合作還存在一些問題,但是這種模式還是很具有發展潛力的。校企雙方只有通過合作,加強溝通并不斷改革創新,才能創造出巨大的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