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新燕

自2014年加入金沙江創投至今,羅斌貢獻了兩只“獨角獸”——映客和ofo,這兩家公司具備“風口”的一切特征:呈指數級增長的用戶數,迅速躥升的估值,以及媒體口中的話題熱度等等。然而,在羅斌和金沙江創投發現它們的時候,風還未起,巨獸也尚年幼。
江湖中有太多與“風口”有關的傳說,羅斌卻說早期投資是一門手藝活,要堅持紀律,恪守本分。從計算機本科到法律碩士,從投行到風險投資,在一次次輾轉之后,羅斌終于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那片海——投資。而在金沙江創投,他如魚得水。
羅斌身形高大、方正,講起話來也是憨直,常常聊到酣暢處又恍然一頓:“話又說多了。”很多問題他都愿意敞開談,但對一些經常被媒體問到的問題,說得多了,他也會有些不耐煩。
他不喜歡自己沒想清楚就一個勁兒問問題的創業者,認為那是不自信、沒主見的表現。他認為ofo創始人戴威就不一樣。“他話不多,但都能說到點子上,很沉穩。”這是羅斌對戴威的第一印象。
2016年3月,羅斌第一次在北大校園看到ofo單車,感覺終于找到了困擾自己許久的“最后一公里”出行問題的答案,于是立刻搜索項目的相關信息,給這些小黃車背后的主人戴威發了封郵件,當晚戴威就回復了,雙方約定第二天上午十點見。
見面后,兩人說話間,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朱嘯虎推門而入,一起聊了20多分鐘,朱嘯虎當場給了戴威一個價格,周五又拉著戴威跟幾位合伙人見了一面,結果,投委會的意見“驚人地統一”,這讓羅斌也頗意外。最終,金沙江創投在ofo的A輪融資中投了1000萬元,ofo的估值達到6000萬元。
ofo融完A輪后沒過多久,摩拜也宣布了融資消息。隨著兩邊的融資速度不斷加快,各大機構入局站隊,至于后面的故事已被說過太多次。戴威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明確表示,他認為意義最大的一次融資就是金沙江創投領投的A輪。
加入金沙江創投后,羅斌投的第一個項目——映客跟ofo一樣,也是不到一周就被拿下。連經緯中國的張穎都感慨其速度之快,“金沙江創投擁有比較簡單的組織架構,所以沒有幾家公司能夠跟他們抗衡決策速度。除非見得更早一點,否則搶不過金沙江。”
羅斌的急性子跟金沙江很合,他說:“我投一個項目,一旦決定就要趕緊簽。做盡調也會很快,我不想在人家公司打擾太久。”
急歸急,據羅斌總結,自己能投到好項目,靠的還是每天的學習研究。他多次強調投資人要堅持“獨立判斷”,認為這是投資人最重要的能力。他每天都會大量閱讀以尋找新項目,能在長達一年多的時間內按兵不動,但在發現機會后,短短幾天就能促成項目投資。他在變幻的風投生涯中始終堅守自己的思考體系,獨立作出自己的判斷。在他的職業生涯中,始終留有當年參加辯論隊的痕跡。
2003年,還在中山大學念計算機本科的羅斌開始接觸辯論,今天很火的節目《奇葩說》里的辯手馬薇薇、邱晨當時是他的隊友。在集訓的5個月里,他大量接觸了社會學、哲學等方面的知識。“我忽然發現自己不想寫代碼了。”羅斌說。于是,本科畢業后他選擇了在北大攻讀法律碩士。
打辯論賽要在大量的準備和訓練中去習得“術”得“道”,形成自己獨有的體系能力,在整個辯論過程中不受對方的干擾,堅守自己的觀點,沉著冷靜尋找機會,在抓住對方破綻的時候迅速出擊。這讓羅斌具備了透過大量紛繁復雜的材料抓住最本質的東西的能力,練就了“一擊得手”的本領,并且被他用到了投資生涯中。
在加入金沙江之前,羅斌在普思資本做天使投資人。當時9158和YY還是PC時代的直播巨頭,他也一直在尋找直播的機會。到了2015年,隨著4G的推出,視頻直播開始火了起來。羅斌認為,以后的社交都會視頻化,而移動直播的好處就是可以看到別人的樣子以及生活方式。映客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2015年國慶前夕,17被蘋果官方下架,映客異軍突起,7天時間用戶量漲了十幾萬人。
羅斌算了一筆賬:“按照映客當時十幾萬人的日活,每天10萬元的收入算,如果做到日活100萬人,一個月就是3000萬元,盈利和用戶量都很大,這是很容易做的決定。”于是金沙江創投在2015年國慶節之后聯系到映客,從接觸到最后決定投資只用了一個星期。
映客創始人奉佑生說,雖然映客沖到排行榜前面后也有其他投資公司陸續找過來,但都比金沙江創投晚了一兩個星期。
投了映客后,羅斌跟奉佑生坐在大望路邊上的復地首府,羅斌建議:“這點錢打起仗來不夠,得馬上再融一輪。”2016年春節期間,映客開始發力做推廣,全面鋪廣告。奉佑生將一部分錢砸在了當年春節上映的電影《美人魚》的貼片廣告上,最后,電影拿了30多億元的票房,映客的用戶量也跟著猛增了一批。
作為早期投資人,羅斌說他要投的是“能做到很大的公司,甚至是偉大的公司”。
羅斌認為要做大事就得在“風口”上,而“風口”顯然是沒法追來的,因為等“風口”已經成為“風口”再去追為時已晚。他眼中的“風口”,是10億美金機會的“風口”,一定是基于某些環境變化才會出現:“電商崛起其實是基于整個PC互聯網的崛起;打車和外賣的興盛都是因為手機硬件普及;移動端直播能夠成為‘風口則是因為4G和移動支付的普及,而且移動端直播因為應用場景更多,比PC端直播更有潛力。”羅斌告訴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
大公司,尤其是10億美金級別以上的公司,都是因為抓住了環境變化的窗口而成功。“投資人天天盯著市場,每個人都能講出自己的邏輯和方法,但具體能否準確判斷每個時間點才是最核心的問題。”這是投了ofo、映客之后羅斌的總結,“投資要看對風口的預判和把握,還要在有巨大希望的領域找到最牛的團隊。”
投資做得久了,過手的項目足夠多,投資人會形成一種感覺。這種感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羅斌最近在看項目時會從創始人身上尋找戴威、奉佑生的影子:“我會回想,之前投的項目的創始人的感覺是怎么樣的,比如當年我對戴威的感覺,對奉佑生的感覺,幫我賺過錢的創始人給我的感覺。如果感覺不夠,我會覺得有點虛。”
“憑感覺”聽起來有點玄乎,羅斌認為,如果把看人的標準具體化,有五點:狼性、戰略洞察力、應變能力、格局、做人。“遇到符合這些標準的創業者,再加‘風口,才可能等于至少10億美金的公司。”
在別人看來,羅斌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功。但羅斌并沒有為此感到沾沾自喜,一直盤旋在他腦中的問題是下一個好項目在哪里。
他發“朋友圈”:“做這一行越久,越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經歷過映客、ofo,羅斌深感“即便是投到好項目也覺得很不容易,包括金沙江之前投滴滴、餓了么,這些公司每天都要保持一種戰斗的狀態,危機四伏”。創業、投資,皆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