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子蕓


城市河道既是城市水生態環境的重要載體,又是重慶重要的景觀資源,在社會經濟與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由于鳳凰溪是嘉陵江的一條支流,關乎人們生活用水質量。本文分析了鳳凰溪河道的現狀,比較了河道修復方法的優劣,闡述了河道修復的原理,結合當地的實際,提出了河道修復的方案和措施,對鳳凰溪環境治理提供了一定的指導作用。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隨著社會的持續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但水環境污染問題,已影響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進一步提高。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 “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論”, “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國務院《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重慶市將鳳凰溪作為水治理的重點工程。
一、鳳凰溪區位概況
磁器口古鎮(原名龍隱鎮),位于重慶城西14公里的嘉陵江畔。自明、清時期以來磁器口古鎮名揚巴蜀大地。古鎮磁器口有12條街巷,街道兩旁大多是明清風格的建筑,地面由石板鋪成,沿街店鋪林立。商貿集中在大碼頭和靠碼頭的金蓉正街。
鳳凰溪又名金碧溪,小街溪,發源于歌樂山鎮云頂寺西南側靜石灣,東臨嘉陵江,南接沙坪壩,西界童家橋,北靠石井坡,位于千年古鎮一磁器口的北邊。鳳凰溪干流全長7.10km,平均縱坡降49.4‰,流域面積4.8lkm2,河段多年平均流量0.063m/s,年徑流總量196萬m2。
二、鳳凰溪水污染的現狀
磁器口鳳凰溪由于長期以來水治理沒有得到根治,水黑黑發臭,污水匯入嘉陵江,嚴重破污染了當地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自然損失,還對飲用水源也造成威脅,也嚴重威脅著鳳凰溪旅游業的發展。
重慶磁器口鳳凰溪的改造早在2014年便有了初步構建,在2017年底完成了一段長08公里的截污管網建設,但鳳凰溪河道現狀依舊堪憂,水污染的治理就顯得更加重要,目前鳳凰溪存在以下幾種情況:
1.在未治理的部分有明顯的漂浮物(腐質)和明顯的臭味。
2.許多高處的學校,工地,醫院,居住區所產生的廢水皆直接排放入鳳凰溪,對水體造成了極大地影響。
3.由下游土壤的濕潤程度可知,鳳凰溪會有夏季大量排水,雨天大量積水,而冬天水位會下降,這樣的狀況會導致水土的大量流失。
4.鳳凰溪的兩旁雖有政府部門設定的對公共綠地的禁止種植,但仍有居民在兩旁種植,而這樣的種植若有化肥的施加,下雨天就會流入鳳凰溪中導致水體的污染和水土流失。
5.鳳凰溪排入嘉陵江,而有一些生活用水是在嘉陵江中取用,鳳凰溪的不改造,會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
三、河道生態環境修復技術
目前河道修復技術手段一般有物理方法、化學方法和生態方法三種。
1.物理方法主要通過外移內源污染物來降低污染濃度來達到改善水質的目的。常用清淤工程、調水工程、人工增氧等,一般來說,時間較長,但效果顯著。
2.化學方法是利用化學反應加速污染物與水體分離來實現水質改善的方法。化學方法見效很快,通常被人們用來應付突發的水體污染情況。如飲用水受到污染、化學物質本身是一種污染來源,因此施用化學藥劑對水生態系統也存在二次污染的風險,在河道治理及生態修復過程中,化學方法適合作為應急措施,并不常用。
3.生物方法是利用水生植物、微生物在生長繁殖過程中物質能量交換來消耗污染物,常用微生物強化技術和水生植物凈化技術,是目前最經濟、最生態的一種治理方法。
四、治理原理
結合目前實際情況,將采取物理方法和生態方法來結合。一是將河底進行水泥的填埋,河道兩邊由石頭構成的石籠進行牢固,以防止滑坡;二是在濕地的左側是由物理化學凈水到生物凈水(鳶尾花,美人蕉,香菇草),在生物凈化池中用一些鵝卵石來過濾。三是對于鳶尾花可在土壤中加入少許的蛭石或粗沙保證鳶尾花的生長,進一步保證生物凈化的極大作用化。生物凈化池中的鵝卵石現在的隨意排列可改造為從大到小鋪設,以便于一次一次的提高水體的潔凈程度,以及處理過程中的分類處理的簡易型。盡量不要采用將自然生態改造成為人工,這樣會一定程度的破壞生態平衡,且這樣的方式也只是治標不治本,沒有對鳳凰溪采取本質的改造。
五、鳳凰溪整治目標及措施
1、總體目標
河道范圍內污水無直排,水域無障礙,河面無垃圾,沿岸無違建,堤岸無損毀,實
現河暢、水清、坡綠、岸美的河道水生態環境。
2、“1+4”整治舉措
負責指導制定河道水環境治理“一河一方案”,組織、協調,推動、督促包干河道水質改善,河岸環境提升、長效管護和執法監督等綜合治理與管理保護工作;組織河長團隊開展常態化巡河和每月河長“固定活動日”活動;及時掌握河道排放口動態,治理進展、存在問題、應對措施及執行落實情況,確保在年底全面完成鳳凰溪黑臭水體整治目標,生態修復得到鞏固,實現鳳凰溪河暢、水清、坡綠、岸美。
“1”是在鳳凰溪流域全面落實河長制,構建責任明確、協調有序、保護有力的有效機制。
“4”是在鳳凰溪采取截污控源、河底清淤、生態濕地改造、河道兩岸集中整治等四大工程。
(1)漂浮物。現將現有的漂浮物進行打撈,對漂浮物進行分類處理,并通過宣傳提高磁器口游客及商販的環保意識。對于大量排水所產生的漂浮物,需定時打撈處理。
(2)淤泥。將淺層淤泥先進行封閉處理,使之產生沼氣用來能量供給,再提取出淤泥中的化肥成分,制成化肥,剩下的淤泥可采用固化后用于公路填埋的方式或是直接曬干后填埋。
(3)污水。污水主要來源于工廠、學校、居住區和醫院產生的污水由管道在鳳凰溪處匯集,但不要使污水直接排放至溪中,考慮已建成的管道擴大的經濟問題,可在原來的收集設備上改造,提高他的工作速率,從而避免污水由于堆積而滲透入鳳凰溪。
河中:在河道中種植凈水草,既可以保證水體的清澈,有能保證觀賞性。
雨水:在雨天后,關注對雨水的集中處理,安裝提升泵,在水量大的時候,提取出一部分水,進行蓄水處理,在水量少的時候排出,既可以控制水量及水質,又可以減小冬夏兩季的水位差。
(4)綠地。農民已種植的綠地,拆除肯定是不符合現實情況的,可直接對他們種植的物種,方式進行要求,如禁止施化肥,種植有利于環境整治的作物。冬季的鳳凰溪可采取適量蓄水,以保證全年段水量大致平衡,減少土壤反復浸潤,反復晾曬的時間。對于水土流失嚴重的部分可種植苜蓿之類的草本。
3、后續工作
目前正在建設占地面積約600立方米的生態濕地,同時建議采取國外水生態修復技術的大量引進,治理者對生態措施的選擇不單局限于傳統的技術措施,多采取馴化“食藻蟲”技術、水下森林營造、微孔曝氣增氧技術,預計將鳳凰溪生態環境能得到較大改善。
以上的措施不一定要全部由政府接管,也可以作為學校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們自己實施與建設。也可征集社會上的志愿者在周末或是放假時對漂浮物進行打撈。
水污染是發展的一大重要問題,城市河道治理是一項具有社會性和長期性的系統性環境工程,在國內仍處于赴和技術探索階段,缺乏一系列標準的技術指標和規范,生態治理的同時要做好沿線污染源的治理,嚴格控制廢水排放,綜合整治以消除黑臭、建設綠化改善河道形象、增加水環境自凈能力,希望鳳凰溪將來也會成為磁器口的有一道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