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鑫, 趙祥棟, 張海璇
(山東省冶金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 萊蕪 271104)
萊鋼股份煉鐵廠現有8 m2豎爐一座,年產球團礦50萬t。隨著原燃料價格不斷上漲,迫于成本壓力,自2013年4月底開始,豎爐處于停爐階段。進入雨季,高爐用塊礦水分大且黏稠、粉末高,給高爐提高塊礦配比帶來了嚴重的困難,如何降低塊礦的含水量和粉末量成為了提高塊礦配加比例、保持爐況順行、實現降本增效的關鍵。因此,股份煉鐵廠通過對豎爐進行相應改造實現了用豎爐烘干塊礦。
根據生產的實際情況,豎爐造球前的系統停用,烘干塊礦的過程為:塊礦進廠后由供料車間對塊礦進行預篩分,然后用汽車倒運至豎爐裝爐場地,用鏟車把塊礦加入裝爐料斗,通過球-1皮帶、裝爐皮帶、球-2皮帶、布料車進豎爐,在豎爐內用高爐煤氣燃燒后的熱廢氣烘干,從電振排料至鏈板,通過成-2皮帶、成品篩篩分后進入料倉,最后再通過皮帶傳輸到槽上入高爐倉入爐,塊礦烘干工藝流程圖見圖1。

圖1 塊礦烘干工藝流程圖
工藝上針對豎爐開爐復風時需重新裝球團礦,在球-1皮帶處增加了裝爐場地料斗,這就給烘塊礦提供了條件,但必須進行部分改造才能投入使用。考慮到塊礦和球團礦的差異(數據見表1),塊礦水分比球團礦大5%,濕塊礦甚至大10%以上,粉末多10%以上,粒度極不均勻,為此具體改造包括:在料斗上加裝電振,上方安裝200 mm×200 mm的料篦,出料口加大,增加內部坡度,同時安裝插板閥用來調節料流的大小,主要是保證下料的順暢和防止大塊堵塞下料口等。

表1 塊礦和球團物理性能對比
考慮到塊礦的堆角比球團礦大11°,濕度大的時候達到12°,對豎爐烘床篦條進行改造:將烘床兩側的下托條支撐點加高350 mm,這樣就加大了下料口面積,避免出現塊礦在烘床上下料不暢的問題,大大降低了人工作業強度。
豎爐內的齒輥起支撐料柱、活動料柱和破碎大塊的作用,豎爐正常生產時齒輥由3根靜輥和4根動輥組成,由于在烘干塊礦室溫度不高,不會出現大的燒結塊現象,對齒輥進行了改造:拆除1號、3號靜輥,并將爐皮處進行封堵,并對冷卻壁及基礎水梁漏水進行處理。這樣既能使塊礦均勻下料又不會對塊礦造成二次破壞。
由于塊礦自然堆角大于球團且粒度極不均勻,為保證順利烘干好的塊礦順利排出,原計劃是增大電振給料機排料口面積,適當加大電振傾角約10°,同時摘掉排料口處的鏈條,通過5月份進行烘干塊礦試驗發現,排料時烘干后的塊礦在振動時下料極為順暢,沒有出現阻滯的現象,僅采取了摘掉排料口處鏈條的措施,未進行角度和料口增大改造。
工藝改造主要集中在熱工制度方面,包括烘床溫度、廢氣溫度、燃燒室溫度和煤氣使用量等。表2為生產球團和烘干塊礦工藝數據對比。

表2 生產球團和烘干塊礦工藝參數對比
豎爐烘干塊礦主要目的就是蒸發塊礦的吸附水,為高爐提供干燥、粉末低的優質塊礦。但蒸發吸附水的同時不能把結晶水分解,否則會因結晶水的分解而導致塊礦破碎粉化,增加除塵的壓力和返礦量,甚至會影響高爐的順行。
一方面吸附水一般加熱到105℃就迅速干燥和蒸發,結晶水在200℃左右開始分解,400~500℃分解速度激增;所以理論上烘床溫度控制在105~200℃之間,廢氣溫度要達到露點(約60℃)以上使廢氣中的水蒸氣不會凝結即可。
另一方面焙燒球團的固結反應主要為氧化放熱反應,900~1100℃時絕大部分的Fe3O4氧化成Fe2O3;而烘塊礦是氧化吸熱反應,要控制在900℃以下,保證塊礦現有粒度不會由于再結晶而破壞。經過試驗烘干塊礦時燃燒室溫度最后確定為900℃。同時,根據燃燒室溫度要求,來調節煤氣的使用量。
在5、7、8月份的烘干塊礦實踐中發現與理論設計有所差異:
1)在5月份2天的試生產中按照理論熱工制度操作:烘床溫度控制在150~300℃、廢氣溫度為150℃左右、燃燒室溫度控制在900~1000℃、煤氣用量為6500 m3/h左右,鏈板排出的塊礦溫度高達350℃,不得不打水降溫,粉化的也相當嚴重。
2)在7、8月份烘干塊礦的過程中,對熱工制度進行了調整,使烘床溫度控制在50~70℃、廢氣溫度為65℃左右、燃燒室溫度控制在700~800℃、煤氣用量為5000 m3/h左右,以保證足夠的廢氣量用于烘干塊礦,又不至于出現安全隱患,最后從鏈板排出的塊礦溫度為90~100℃。
由表3可以看出25~40 mm粒級爆裂的較多,粒度集中在10~25 mm之間,符合高爐的生產需要,每天的生產成本也控制在30元/t左右,并保證了高爐配加塊礦比例保持在18%左右。

表3 粒度組成
存在的問題一方面是裝爐場地狹小,塊礦的運輸主要靠倒運來實現,加塊礦必須由斗車進行裝載,不僅增加了倒運和裝載費用,人工的勞動強度也比較大;另一方面是豎爐的傳輸線不是全封閉除塵,使烘干的塊礦揚塵較生產球團礦時嚴重的多,尤其是鏈板、成品皮帶和成品篩處除塵能力不足亟待解決。
為了實現烘干塊礦,對豎爐的部分設備包括裝爐場地料斗、烘床、齒輥和電振排料器進行了改造。通過對熱工制度的調整,實現了對塊礦的烘干篩分的目標,為高爐提高生礦配比提供了有利條件。
[1]孫漢勇,李炳岳,張志強,等.邢鋼利用球團豎爐烘干巴西塊礦的實踐[C]//2010年全國煉鐵低碳技術研討會論文集.石家莊:河北省冶金協會,2011.
[2]范廣全.球團礦生產技術問答(下冊)[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