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云云
(安徽省第二人民醫院,安徽 合肥 230000)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骨科疾病。該病的主要發病人群為青壯年人。該病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是腰腿疼痛,病情嚴重的患者可發生神經損害甚至截癱。該病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1]。目前,臨床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方法較多。約80%~85%的患者進行保守治療后,可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但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一種慢性病。該病患者的病程較長,其病情容易反復發作。在治療結束后,患者仍需較長時間的修養才能使其肢體功能恢復到較好的水平[2]。延續性護理是一種將護理服務延伸至患者家庭的護理服務模式。為探討對使用非手術療法進行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的效果,安徽省第二人民醫院對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間收治的部分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在出院后實施延續性護理,獲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間安徽省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172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對這些患者的納入標準為:1)其病情均符合臨床上關于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標準。2)存在非手術治療指征。3)未發生并發癥。4)不存在智力障礙和語言溝通障礙。這些患者均使用非手術療法進行治療。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對照組(n=85)和觀察組(n=87)。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37例;其年齡為35~58歲,平均年齡為(41.0±9.2)歲;其病程為2~8年,平均病程為(2.8±1.7)年。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37例;其年齡為35~60歲,平均年齡為(41.7±8.5)歲;其病程為1~7年,平均病程為(2.7±1.8)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使用牽引、口服藥物等保守療法進行治療。治療結束后,告知兩組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項,讓其定期到醫院進行復查。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患者進行延續性護理。具體的方法是:1)建立延續性護理服務小組。由數名專科醫生及護理人員組成延續性護理服務小組。在患者出院時記錄其姓名、性別、年齡、職業、家庭住址、聯系方式、治療方法、治療效果等,為其建立延續性護理服務檔案。2)制作、發放腰椎間盤突出癥康復手冊。在患者出院時,告知其不可食用有刺激性的食物,不可吸煙、飲酒,保持作息規律,不得熬夜、久坐。建議體重超標的患者減肥。將上述內容寫在腰椎間盤突出癥康復手冊中。在患者出院時,將腰椎間盤突出癥康復手冊發放到患者手中。3)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護理人員每2周對患者進行1次電話隨訪。隨訪時詢問患者是否存在不適癥狀,告知其遵醫囑用藥和調整生活方式的重要性。解答患者及其家屬提出的問題。記錄隨訪內容和結果。若患者及其家屬提出的問題護理人員無解答,則將問題記錄下來,由延續性護理服務小組人員共同商討、確定答案,并將答案及時告知患者。4)使用微信與患者進行交流。建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微信交流群。邀請患者及其家屬加入該微信群。護理人員每天定時推送與腰椎間盤突出癥有關的知識。鼓勵患者及其家屬使用微信的聊天功能向護理人員咨詢與腰椎間盤突出癥有關的問題。5)組織健康教育座談會。每月在醫院組織1 次健康教育座談會。每次座談會上由1 名護理人員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椎間盤突出癥的知識。為患者介紹治療效果較好的病例。讓患者相互分享治療和生活經驗。與患者一起制定康復訓練計劃,設立短期目標。為患者演示康復訓練方法和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項。讓患者在搬運物體時,先下蹲,屈曲膝關節,使物體盡可能靠近身體,腹肌維持緊張的狀態,搬起物體后再起身。推薦患者使用符合人體工學結構的腰墊及坐墊。讓患者使用中等硬度的床墊。在患者的病情得到明顯的改善后,讓其做瑜伽或普拉提等可提高核心肌力的運動。
在患者出院6個月后,使用該院自行設計制作的遵醫行為調查問卷調查其遵醫囑情況。調查內容包括日常生活習慣、康復訓練及用藥情況。在患者出院時及出院6個月后,使用日本骨科協會制定的評分標準(JOA)判定其康復的效果[4]。患者的評分越高,表示其康復的效果越好。
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出院6個月后,觀察組患者中堅持進行康復訓練患者的占比高于對照組患者中相應患者的占比(P<0.05)。出院6個月后,兩組患者中日常生活習慣良好患者的占比及遵醫囑用藥患者的占比均較高,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1。

表1 出院6個月后兩組患者遵醫囑的情況[n(%)]
出院時兩組患者的JOA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6個月后,觀察組患者的JOA評分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出院時及出院6個月后兩組患者的JOA評分(分,x±s)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骨科疾病。該病患者的病程較長,治療結束后需進行長時間的修養,并在日常生活中避免進行可加重脊椎負荷的活動。一般來說,由醫院護理人員完成的護理服務在患者出院時即基本結束,僅在必要時由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但很多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在出院時對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不夠了解,且自制力較差,導致其身體康復的效果較差,病情反復發作[5]。延續性護理是一種將護理服務延伸至患者家庭的護理服務模式。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進行延續護理能及時、持續性地對其進行生活指導,促進其身體快速康復。
本次研究中,護理人員通過對觀察組患者進行出院指導、發放康復手冊、微信交流、組織健康教育座談會等方式,提高了其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認知水平,使其能夠認識到進行自我監管的重要性,從而增強其遵醫行為。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出院6個月后,接受延續性護理的觀察組患者中堅持進行康復訓練患者的占比高于未接受延續性護理的對照組患者中相應患者的占比。這與位娟等[6]研究的結果相一致。這是因為,觀察組患者接受延續性護理后意識到堅持進行康復訓練的重要性,因此能遵醫囑進行康復訓練和保健。本次研究的結果還顯示,出院6個月后,兩組患者中日常生活習慣良好患者的占比均較高,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是因為,日常生活習慣較難在短時間內被改變,而兩組患者原本的日常生活習慣均較好。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兩組患者中遵醫囑用藥患者的占比均較高,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是因為,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在癥狀嚴重時才需要服藥。大部分患者在感到身體不適時均會用藥進行治療,且用藥劑量均符合規定。
綜上所述,對使用非手術療法進行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的可增強其遵醫行為,提高其康復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具寶,熊啟良,屈尚可,等.中醫推拿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應用規律10年文獻分析[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44):7211-7216.
[2] 胡文清,呂杭州,張仲,等.早期綜合康復治療預防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癥狀復發的臨床研究[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0,32(11):860-862.
[3] 李玉璞,邊志輝.延續護理模式在非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康復中的效果[J].吉林醫藥學院學報,2016,37(6):444-445.
[4] 張一龍,周非非,孫宇,等.脊髓型頸椎病手術治療后的近中期JOA評分變化規律[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5,25(1):13-17.
[5] 錢多,徐旭娟,范琳琳,等.專科延續性護理對提高病人生活質量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4(20):2436-2437,2438.
[6] 位娟,查勤芳,梅芳,等.延續性護理在提高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康復依從性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8,25(2):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