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偉,劉秋偉
(郫都區中醫醫院,四川 成都 611730)
倒班是相對于白天正常工作時間而言的一種工作安排[1]。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從事倒班工作的人越來越多。有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有5%~8%的人從事倒班工作,而在工業化國家中,約有20%的人從事倒班工作。睡眠是人的正常生理需求,良好的睡眠已被國際上公認為是衡量人體健康的重要指標之一。相關的研究表明,從事倒班工作極易影響人的睡眠節律和睡眠周期,從而易誘發睡眠障礙[2]。從事倒班工作的人一旦發生睡眠障礙,將嚴重影響其體力與腦力的恢復,并會增加其罹患胃腸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臨床上應對倒班所致睡眠障礙患者進行積極的治療。在文本中,筆者主要研究用中藥內服聯合耳穴壓豆法治療倒班所致睡眠障礙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間成都市郫都區中醫醫院收治的78例倒班所致睡眠障礙患者。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2005年美國睡眠醫學專業委員會(AASM)發布的睡眠障礙的診斷標準[3],其病情均由從事倒班工作所致,且其均簽署了自愿參與本研究的《知情同意書》。其中,排除合并有嚴重的心、肝、肺、腎等器官疾病的患者,排除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患者,排除病歷資料缺失及不能堅持治療的患者。將這78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n=38)和觀察組(n=40)。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例,女性患者33例;其年齡為19~60歲,平均年齡為(37.81±2.56)歲;其病程為6個月~12年,平均病程為(3.36±1.24)年。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33例;其年齡為18~59歲,平均年齡為(36.75±2.42)歲;其病程為5個月~12年,平均病程為(3.27±1.16)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及病程)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在兩組患者入院后,均對其進行常規西醫治療,方法是:在患者入睡前讓其口服阿普唑侖(用法是:0.4~0.8 mg/次,連續用藥4周),同時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及健康宣教等。在此基礎上,用中藥內服聯合耳穴壓豆法對觀察組患者進行治療。用中藥內服法對該組患者進行治療的方法是:對于伴有心脾兩虛證的患者,用歸脾湯(組方為白術9 g、人參6 g、黃芪12 g、當歸9 g、炙甘草5 g、茯苓9 g、遠志6 g、酸棗仁12 g、木香6 g、龍眼肉12 g)對其進行治療;對于伴有陰虛火旺證的患者,用黃連阿膠湯(組方為黃連12 g、黃芩6 g、芍藥6 g、雞子黃2枚、阿膠9 g)對其進行治療;對于伴有心膽氣虛證的患者,用安神定志丸合酸棗仁湯(組方為酸棗仁18 g、甘草6 g、知母12 g、茯苓6 g、川芎6 g)對其進行治療。水煎服,1劑/d,分早晚2次服用,連續治療4周。用耳穴壓豆法對觀察組患者進行治療的方法是:選擇患者耳上的神門穴、心穴、皮質下耳穴、腎穴、交感穴5個刺激點作為主穴。對于伴有陰虛火旺證的患者,選擇其耳上的肝穴、內分泌耳穴及三焦穴3個刺激點作為配穴;對于伴有心脾兩虛證的患者,選擇其耳上的脾穴、小腸穴、胃穴3個刺激點作為配穴;對于伴有心膽氣虛證的患者,選擇其耳上的胰膽穴、肝穴、脾穴3個刺激點作為配穴。用酒精對患者的雙耳進行消毒,將王不留行籽貼在醫用膠布正中處,將醫用膠布貼在患者的耳朵上,用手指按壓王不留行籽,對其上述穴位進行刺激,以其耳部出現酸麻感、腫脹感為宜。對患者的兩耳輪流進行按壓,每天按壓3~5次,每7 d更換一次醫用膠布和王不留行籽,連續治療4周。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的相關規定將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三個等級。顯效:經治療,患者每天睡眠的時間≥8 h,其睡眠質量良好,在睡醒后自覺精力充沛。有效:經治療,患者每天睡眠的時間較治療前增加3 h以上,其睡眠質量較好,在睡醒后無疲勞感和乏力感。無效:經治療,患者每天睡眠的時間較治療前增加不足3 h,其睡眠質量一般或較差,在睡醒后可出現疲勞感和乏力感。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分量表評價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后的睡眠質量。此量表包括睡眠質量、入睡的時間、睡眠的時間、睡眠的效率、睡眠紊亂、服用催眠藥物及日間功能共7項指標,每項指標的分值均為0~3分,總分為21分。患者的評分越高,表示其睡眠質量越差。
用SPSS16.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 )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接受治療前,兩組患者的PSQI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PSQI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后的PSQI評分
睡眠是機體自我修復的過程,睡眠質量的好壞可直接影響人的健康。最佳的睡眠是符合晝夜節律和覺醒習慣的睡眠。但有不少人由于工作的需要而不得不從事倒班工作。從事倒班工作的人其作息時間會與內在的生物節律發生沖突,從而易使其罹患睡眠障礙。有調查數據顯示,從事倒班工作的人罹患睡眠障礙的幾率約為10%,而夜班護士罹患該病的幾率高達37.6%。臨床研究表明,從事倒班工作的人一旦罹患睡眠障礙,就會導致其工作時精力不集中、警覺性降低,從而易導致其發生生產事故。另外,睡眠障礙還是誘發胃腸疾病、心腦血管疾病及免疫系統疾病的危險因素。因此,臨床上應及時對倒班所致睡眠障礙患者進行治療。目前,西醫主要采用鎮靜催眠類藥物對此類患者進行治療,但效果一般,難以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中醫認為,倒班所致睡眠障礙屬于“不寐”的范疇,其病機主要為機體過度勞累,致使心脾受損、氣血不足、心失所養,進而發病。《靈樞?大惑論》中說:“衛氣不得入于陰,常留于陽。留于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蹺盛;不得入于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中醫主張采用補氣益脾、疏肝降火、化痰消食的原則治療該病。在文本中,筆者在對40例倒班所致睡眠障礙患者進行常規西醫治療的基礎上,用中藥內服聯合耳穴壓豆法對其進行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據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用歸脾湯、黃連阿膠湯及安神定志丸合酸棗仁湯等對倒班所致睡眠障礙患者進行治療,可起到補氣益脾、疏肝降火、化痰消食的功效。耳連通著人體的經絡與臟腑。《靈樞·口問》中有“十二經脈上結于耳”之說,由此可見耳與人體經絡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4]。用耳穴壓豆法對倒班所致睡眠障礙患者進行治療,可起到調節經絡、調理氣血及調和陰陽臟腑的功效。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人的耳部分布著豐富的神經(如脊神經頸叢、腦神經分支及交感神經等),故刺激耳部可對中樞神經系統起到調節的作用,從而有利于促進睡眠。
綜上所述,在對倒班所致睡眠障礙患者進行常規西醫治療的基礎上,用中藥內服聯合耳穴壓豆法對其進行治療的效果顯著,能有效地提高其睡眠質量。
參考文獻
[1] 周雅,范方.倒班相關睡眠障礙與倒班耐受性[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6,24(6):1126-1131.
[2] 徐巍,高和,楊淑梅,等.倒班工作睡眠障礙診斷標準和輔助診斷方法研究[J].護理研究,2014,28(1):4-5.
[3] 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AASM).International cl 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s,revised:Diagnostic and coding manual(ICSD-2)[S].Westchester,IL:AASM,2005.
[4] 洪敏,姜薇,王秀昆,等.中藥并耳穴貼壓治療失眠療效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2,4(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