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春艷
摘 要:語文比較難學,特別是在寫作方面。小學是基礎教育階段,要努力為學生今后的成長與發展打好基礎。為了提升語文教學,文章調查研究小學語文學科的學習情況,探討小學生語文學習品質的相關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調查;興趣導學;學習品質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11-0057-01
語文比較難學,特別是在寫作方面。有的學生對寫作沒有很好的學科把握,導致在作文學習上產生厭倦情緒,這是語文學科教學中的一大弊端。為了提升語文教學效果,本文采用小組調查方式進行現象探究和總結。
第一,抽取泗水中心校六年級二班學生33人作為調查樣本。第二,了解學生對語文的喜厭態度、寫作能力和存在困難等方面的情況,并做出分析。第三,選取9名學生進行專項調查,要點為是否主動參與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主動提問和問題探究。第四,研究9名學生對語文學科的看法,綜合談話記錄做個案分析,探求共性原因。
(1)學生學習語文的態度(見表1)。
由表1可見,不喜歡語文的占60.6%,喜歡語文的占39.4%。據了解,其中“應付作業”這類學生,基本上是得過且過;“害怕討厭”這類學生,是基礎較差;而“不一定喜歡”這類學生,對于語文學習只是應付了事。
(2)教師應采取的針對性的教學措施。第一,分層施教。即在課堂教學中開展適應并促進不同層次學生發展的教學活動,分層施教是課堂教學中比較難操作的部分。第二,分層評價。這樣做既對學優生具有鼓勵性,又能夠提高中等生、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第三,為學生協作學習架設橋梁。多媒體計算機的交互功能運用,為學生協作學習架設了一座多向交流的橋梁,學生可以在自主學習中“發現——探究——協作——交流——演練——歸納”完成學習任務。第四,為學生創造性的發展提供廣闊空間。教師應通過提高學生的靈感來培養其創造性。第五,正視學生語文學習中存在的困難。語文學習存在的困難有很多,教師應注重糾錯藝術,切忌不分性質見錯就糾,使學生產生心理壓力。對閱讀有困難的同學,教師要通過集體跟讀和朗讀,或編入歌曲中演唱,讓出錯的學生自己發現并改正。第六,探究學生對作文指導方法的需求(見表2)。
表2表明,聽作文指導和多寫多練分別占36.4%和21.2%,“翻閱《作文》書”和豐富生活分別占18.2%和24.2%。成績中等的學生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希望以“范文”來開闊視野,模仿寫作,而有36.4%的學生希望依靠教師作文指導來提高寫作能力。
(3)效果評價。效果評價與分析是對語文教學活動的反饋與定性,主要從四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一是語文學科成績評價,以六(二)班語文小考成績為例,明顯看到改變課堂教學模式,采用等級評分制,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二是以學生參與課堂行為的主動性和探究性為例,學生由不喜歡語文,到積極主動探究語文的過程,說明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探究能力有了明顯提高。三是以學生興趣愛好特長發展方向來衡量學生的素質。學生們不僅語文學得好,而且對其他學科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通過對學生參與特長活動進行統計,結果表明,學生人人都參加了一項特長活動,而且一部分學生個性特長得到了較好的發展。事實證明,學生興趣廣泛,思維活躍,參與意識強烈,符合素質教育的目標要求,為將來全面發展打下了基礎。四是保護學生的自我評價熱情。教師既要學會充滿熱情地鼓勵學生的進步,還要對現象進行及時總結并進行客觀描述。
上述調查表明,在語文學習中,學生被動學習現象嚴重,總是跟著教師的思路走,不能放開自我,大膽創新。為幫助學生解決語文學習中的困難,語文教學應跟上時代的步伐,采取以下途徑予以解決:第一,課堂教學要新,教學模式要活。第二,作文的命題要切合實際。第三,要積極溝通、交流師生情感,調控教學雙邊活動。第四,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要采用興趣導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五,要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第六,要讓學生主動走進生活,了解生活,體驗生活與學習的樂趣。
參考文獻:
[1]紀慧芬.小學生語文原始學習狀況差異的調查分析[J].課外語文,2017(05).
[2]齊文輝.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