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俊
摘 要:根據初中生發育特點,充分發揮其課堂主體作用,實現體育教學的目標是開發體育教學資源的基本準則。文章提出開發體育教學資源要發揮體育器材一物多用功能,開發引用時尚新型的運動項目,簡化改進煩瑣困難的運動規則。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資源;體育課堂;體育運動;學生體質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11-0086-01
教學資源指在整個課程編制的過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資源的總和。課堂教學中,能否順利地組織教學,高效率地完成各項體育教學目標,與能否充分開發和利用好教學資源有著直接的關系。在體育課堂上,教師應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導下,依據初中生的心智發育特點,尋找和挖掘能夠實施的、有教育教學價值的課程資源,以促進體育教學的順利開展。
體育器材是體育教學的重要輔助工具,有效地利用體育器材是課堂高效率的保障。教學中,體育教師要創造性地運用體育器材,發揮一種體育器材的多種功能。比如,繩子不但可以跳繩,還可以拔河;籃球不但可以打,還可以練習投擲;跨欄架不但可以跨欄,還可以是足球門等。這樣不但極大地提高體育器材的利用效率,讓課堂教學緊湊、集中,更主要的是激發了學生的課堂參與興趣,啟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在籃球教學中,課堂分成兩個部分,首先進行行進間運球練習,以小組運球接力比賽的模式進行。把學生分成三個大組,由每組的第一名同學開始,運球繞過前邊兩個竹竿,再按原路返回,運到起點白線處,第二名同學再開始,以此類推,看哪一組最先完成任務。在比賽開始前,每人一球,熟悉籃球球性,為接力比賽做準備。第二個部分,籃球“進筐”游戲。設置三個直徑相同的圓圈,每個圓圈中心放置一個大筐,學生們圍在圓圈的周圍,通過“投擲”的動作,讓籃球“進筐”。通過前邊的比賽,學生們的體力消耗比較大,再進行關于運球的內容,學生們不但興趣消減,而且體能也跟不上。這時,教師改變教學形式,讓籃球變成投擲器材,不但保持了學生對整個課堂的興趣,而且發展了學生不同的運動能力。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人們對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的追求不斷提高,表現在體育運動上,就是一些新興的體育運動不斷涌現,并蓬勃發展起來。這些新興的體育運動具有新鮮、時代感強的特點,與初中生的心理特征非常契合。體育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學生的心理特點,適時地把新興體育項目引進課堂,吸引學生的興趣,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以最終達到發展體育運動、增強學生體質的目的。發展學生綜合性身體控制能力,是初中階段體育教學的重要目標,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教師除了利用好傳統的運動項目進行教學以外,還可以開發利用一些融入時代元素的大眾性娛樂項目,比如現代舞蹈《小蘋果》。上課開始,教師首先給學生進行示范表演,并邀請會跳的同學一起表演,營造快樂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接下來,教師把學生分成三個小組,每個小組選出一名有《小蘋果》舞蹈基礎的學生做組長,負責本小組學生的學習和練習。在練習中,教師分別給每個小組做針對性指導。最后三個小組比賽,看哪個小組跳得整齊、優美。傳統的課堂教學項目過于單一,滿足不了初中生喜歡追求流行的、時尚的、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學生不喜歡上體育課,更談不上積極性、主動性,所以說適當地開發和利用新興體育項目勢在必行。
體育教學中的很多運動項目競技性強、成人化強,運動難度過大,這些內容如果作為初中教學資源,很難適合心理、身體剛剛發育的初中生,不但起不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相反還有可能對學生的健康發展有所傷害。所以,教學中,教師應該設身處地地考慮初中生的身體發展和心理需要,對一些運動項目或者規則做適當的改進,以保證這些教學資源能夠充分發揮作用。在足球教學中,課堂上無論讓學生重點體驗的是足球運動的哪一種技巧,后半時往往都有小型的足球實戰比賽,因為實戰比賽是激發學生興趣,提升學生足球技能,培養學生終身足球習慣的最有效手段。但是如果在這個比賽中,嚴格按照正規足球比賽的規則,比賽場地大、時間長、人員多,初中生無法適應,就失去了課堂比賽教學的作用。教師可以簡化足球比賽規則,比如采用五五制、不設守門員等,這樣就能夠讓學生充分感受足球運動的魅力。體育教學應該多考慮初中生的興趣所在和可接受性。對于體力消耗大,技術難度大的足球運動,教師要把它的基本動作、技能融入到游戲和比賽中,對一些基本規則做合理調整,以適應初中生的心理需求,增強他們主動學習的動力。
體育教學不但可以增強學生體質,而且還可以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育、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在整個素質教育體系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中階段是學生身體、心理發育的黃金時期,體育教師更應該因地、因時、因人地開發利用一切可以開發利用的體育教學資源,讓體育教學健康發展,讓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肖爽,邱烈峰.農村中學生體育意識與體育行為的調查研究[J].體育科技,2015(04).
[2]張翔.農村學校體育課程資源開發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研究[J].菏澤學院學報,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