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媛
摘 要:大學新生在進入新的學習生活環境后,都將經歷一個適應過渡時期。這一時期,由于生活環境、生活方式以及學習氛圍、學習方式的改變,大學新生會遇到學習適應問題、生活適應問題、人際交往問題等各類問題的困擾,如果這一階段的問題不能得到妥善的解決,很容易引發其他的大學生心理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應關注大學新生適應過渡階段在時間上的特殊性的基礎上,了解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以及心理狀態。文章通過對大學新生進行的心理健康狀況的深度調研,指出大學新生在適應過渡階段普遍存在的問題和狀況,并給出具體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大學新生;心理健康;適應性;學習方式;人際交往
中圖分類號:G444;C9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12-0006-02
大學新生在進入全新的學習生活環境后,會產生一系列發展適應性的困擾,尤其是在剛剛脫離高中的學習和生活方式后,大學生活需要獨立自主安排,給一些大學新生帶來了各種挑戰。長期以來,高中教育和大學教育之間的溝通不夠,在銜接上也存在方式和觀念上的諸多差異,從而導致一些大學新生難以脫離高中學習和生活方式的影響。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7年入學的大學生新生,他們是新時期新一代大學生的典型代表。作為2017級新生的心理健康課任課教師,本文作者和學生之間進行了為期一個學期的電子郵件往來,每封郵件少則幾百字,多則幾千字。通過密切深入的交流溝通,他們慢慢敞開心扉,不斷加深對本文作者的信任,與本文作者之間建立了一種平等、自由、輕松的對話關系,形成了50余萬字的文本資料。以這50余萬字的文本資料為調查藍本,在對這些資料進行篩選、歸類、跟進、甄別的過程中不難發現,新時期大學新生的心理特點鮮明突出,大學新生在適應過渡階段心理健康狀況也存在著各種問題。
本文中定義的適應過渡階段指的是大學新生入學之初的時間段,為期一個學期左右。這一階段,學生的心理狀況仍受到高中學習階段的影響,高中時期的學習壓力、高考的發揮情況以及高考錄取學校和專業的滿意程度都對大學新生的心理狀況產生重要的影響。而大學初期,大學新生的學習狀況也深受影響,因為高中時期的學習方法、學習體驗、學習動力、學習成就感都和大學階段的學習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本文的調查對象共396人,其中男生298人,女生98人,男女比例約為3:1,其中,城市生源196人,農村生源200人,城市和農村生源比例約為1:1。在深度調研過程中,教師發現學生表現出的心理問題和心理狀況共分為四大類。一是學習壓力類:學生由于高中學習壓力過大而導致的持續性心理壓力,對目前的學習效率和心態仍存在接續反應及影響。二是情感困擾類:包含學生在戀愛問題、家庭問題、學校問題、自身問題所帶來的心理反應。三是排斥學習類:對學習產生厭惡的情緒,對學習相關的安排和任務感到厭煩,會使學生產生對學習本身的排斥感。四是心態平和類,這類學生高中學習成績較為優異,能正確處理高中時期面臨的一系列問題以及進入大學后的轉變,切實做到有效地緩解和疏導壓力,心態較為平和,情緒較為穩定。
以上四種類型的問題和狀況是大學新生在適應過渡階段普遍存在的問題和狀況,下面具體說明這四種情況。
1. 學習壓力類
共有251名學生表示壓力的主要來源是學習問題,這也成為影響其高中(主要是高三)以至于大學入學階段的主要心理困擾,這類學生占調查總人數的63.38%。
究其原因,可以進一步細化為:第一,高中階段成績不夠理想,學習效率較低,學習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第二,對于英語、數學等個別學科的學習興趣喪失,這些問題在高中階段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延伸至大學新生適應過渡階段,面對大學各科新知識以及教師不同于高中的授課方式,學生感受到更大的學習壓力,具體問題表現為對大學學習模式、時間規劃的不適應。第三種情況就是部分學生對所學專業缺乏正確的認知,對所學專業甚至所在大學的環境不滿意,從而產生消極懈怠的學習態度。第四是不能很好地制定適合自身發展的學業目標,對于未來職業的選擇等感到迷茫,從而帶來的心理壓力等。這類問題中,男女比例約為3:1,和樣本總人數的男女比例基本相同。
2. 情感困擾類
共有127人表示情感問題是影響其高中(主要是高三)直至大學適應過渡階段的主要心理困擾,受情感困擾的學生占樣本總人數的32.07%,其中男生約占60%,女生約占40%,男女比例為3:2,女生在情感問題的困擾中數量有較大的提升。
在學生們傾訴的情感問題中,主要包含三個方面,一是和異性產生的情感糾葛、單戀、暗戀、戀愛失敗等兩性情感問題,二是和家庭成員特別是父母之間存在的溝通理解問題,三是在學校的人際交往中存在的問題。以上三類交往中所帶來的情感困擾,成為很多新生從高中階段延續至大學適應過渡階段的情感困擾。由于青春期的學生生理和心理發展不成熟,學校和家長在有些教育方式上不得法,會使學生出現一些情緒上的波動和行為上的改變。
其中,和異性之間產生的情感糾葛對學生的心理影響較大,所占比例也最大。高中戀情和大學戀情的現實基礎較為薄弱,大學生雖然大部分已經是成年人,但是要真正做到對戀愛準確把握、適度發展、慎重抉擇卻相對困難。由于未來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大學新生在自我認知、自我覺察中會存在很多不穩定性,很難建立長遠而穩定的戀愛關系。
3. 排斥學習類
在調查樣本中,還有24名學生表示,對于學習的厭惡和排斥是其高中直至大學階段面臨的主要問題,其中有一部分同學因為高考成績不理想,沒有去上自己理想的大學,沒有選擇到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導致學習興趣的喪失。這部分學生普遍存在以下問題:缺乏目標、努力程度不夠、對自身興趣特長及所學專業對自身學業的規劃不明確等,這些都會導致學生難以很好地完成學業,無法進一步明確未來的學業和職業生涯規劃。
4. 心態平和類
在調查中還發現,共有29人表示在高中期間沒有什么情緒困擾,心理狀態較為平穩,能很好地完成高中的學習任務,對大學的新生活也能快速適應,身心狀態良好,這類學生占比7.3%。
經過對大學新生適應過渡階段心理健康情況的深度調查、細致分類、準確歸因,得出以下幾種對策。
一是在大學新生正經歷適應過渡階段時,必要的心理疏導、個別咨詢、團體心理輔導、思想教育甚至心理干預都必不可少。根據學生反映出的具體情況,教師不難發現,因為學習壓力超過他們心理所能承受的正常范圍,所以才會出現92%以上的學生都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或多或少地影響了他們的學習和生活。
此外,這一時期學生心理和情感處在微妙且敏感的階段,很多學習生活中的小事都可能對他們造成困擾。從學生的反饋中教師發現,有時老師給學生換一個座位、附近人的一個眼神、一次考試的失利,都能成為學生心理問題的隱患,以致影響學習成績,甚至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所以,心理疏導、個別咨詢、團體心理輔導能更好地解決學生的情緒性問題,讓他們更深入地探索自我、悅納自我。
二是在大學新生正經歷適應過渡階段時,教師、家長、同學和朋友的情感支持將成為學生強大的后盾。在調查中教師發現,六成以上的學生在時刻擔心著自己的成績,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都會轉化為心理上的困擾和負擔。在這些學生中,有30%的學生即使到高考的時候,也沒有得到有效的心理疏導,導致高考成績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個別學生沒能到心儀的大學和專業就讀;剩余70%的學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心理疏導,這主要來源于班主任和其他任課教師、家長和同學,這會進一步影響到學生在大學適應過渡階段的發展狀態。
三是在大學新生正經歷適應過渡階段時,情感問題、家庭問題、學校問題、生活問題應該得到進一步關注和解決。在調查中,有接近三成的學生,他們的高中(尤其高三)生活常被以下問題困擾:情感問題(如和異性相處中產生的情感糾葛、單戀、暗戀、戀愛失敗等兩性情感問題)、家庭問題(如父母矛盾、家人生病、家庭其他重大變故等)、學校問題(分班問題、教師態度、教師教學方式、同學間的人際交往關系等)、生活問題(身體原因、內心自卑、自身其他問題)。這些問題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學生在高中時的學習和成績,甚至直接影響到進入大學新生適應過渡階段的發展。如果能得到教師和家長等的關注和有效疏導,這一類問題的比例將遠低于因為學習壓力大而產生心理問題的學生的比例。在情感問題中,男生較容易受感情問題影響,女生多容易受學校、生活中產生的問題影響。
在感情影響中,正向激勵的只占11%,影響不大的占22%,而產生負面影響的占67%。考慮到學生付出的時間成本和效率成本的影響,在高中期間戀愛到大學新生適應過渡階段,學生能得到的正向收益較少。高中戀愛的情況同成績呈現負相關,在成績水平較低的學生中,這種情況表現得更為明顯。
四是在大學新生正經歷適應過渡階段時,明確長中短期目標和制定發展規劃路徑成為學生應關注的重中之重。在調查中發現,50%的學生在高中沒有長遠、明確、具體、可行的目標,這體現了現行教育模式中的一種缺失——學生們從沒有獨立自主地想過以后要做什么,現在做的這些是為了什么。另外,約有50%的學生有著較為清晰的短期目標。但對于專業的理解,對未來的規劃及理解,幾乎為零。這看似合理,畢竟學生還沒有成年或是剛剛成年,但其實埋下了一個很大的隱患,并直接導致他們現在越來越嚴重的心理問題、網癮問題,以及就業中的滿意度降低、畢業迷茫等問題。也就是說,明確長中短期目標和制定發展規劃路徑成為學生應關注的重中之重。
五是在大學新生正經歷適應過渡階段時,來自家庭的力量成為學生平穩過渡的強有力的保障。7.3%的學生在高中期間情緒平穩,在適應過渡階段心理狀況良好,沒有發生心理上的大波動。在對這些學生進行深入調查時不難發現,這類學生的特征明顯,多為中產階級家庭,父母受過良好教育,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對他們進行照顧,他們有比較良好的人際交往圈,能得到老師的認可,對自己的未來都有一個簡單的描繪,看問題的視角較為清晰、眼光較為長遠、視野較為開闊。
總之,大學新生在適應過渡階段需要根據環境及學習的需要努力調整,并在接續上一階段高中學習生活的狀態和方式后,使自己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方式更加符合學習環境變化和自身發展要求,以期達到新的平衡,進而在學習目標、學習模式、時間規劃、學習方法、調動學習興趣和適應教師授課方式等方面都做出進一步努力。從心理學的角度講,進入大學是人生的重要轉折,適應過渡階段的發展狀況會直接影響到學生整個大學乃至今后更長時間的學習與成長,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這一階段與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以及心理狀態密不可分,還需要教師在今后的工作中進一步深入研究,以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樊富珉.結構式團體輔導與咨詢應用實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1Philip.Growth and transition during the college years[J].College Student Psychotherapy,1998(02).
[3]唐華生.大一新生學習適應性問題探析[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04).
[4]孫繼紅,曉蓉.大學新生的心理適應[J].集寧師專學報,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