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詩賞 楊繼朋
找準安全與發展的黃金分割點
2018年3月28日,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的“2018智能裝備軍民兩用論壇暨博覽會”格外惹人注目。
展會現場亮相的多種智能裝備,讓人眼花繚亂。而在論壇上,與會嘉賓更是無比振奮:由于一系列國家政策的支持,我國軍民融合產業即將進入發展快車道。
此次展會只是軍民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折射出我國軍民融合發展正呈現整體推進、加快發展的良好態勢。
軍民融合,既是時代命題,也是國家戰略;既是興國之舉,又是強軍之策;既有利于國防建設從經濟建設中獲得更加有力的物質支撐和發展后勁,又有利于經濟建設從國防建設中獲得更加有力的安全保障和技術支撐。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世界各國的發展重心全面轉移,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更多體現在民用科技、經濟、人才等領域。但這并不意味著軍事競爭消失,相反,這種競爭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軍事技術和民用技術兩者的通用性越來越強,“軍民界限”越來越趨于模糊。當前,美國、俄羅斯等世界大國都在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軍民融合發展道路,紛紛在科技領域軍民融合上加大戰略投入,力求在全球綜合國力的激烈競爭中掌握先機、贏得主動,以實現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雙贏。
軍民融合發展是堅持安全與發展兼顧、富國與強軍統一的必然選擇。兵不強不可以摧敵,國不富不可以養兵。因此,我們既要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又要努力縮小同世界軍事強國的差距,這就需要找到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黃金分割點”,處理好經濟建設之“犁”與國防建設之“劍”的關系,使兩者協調發展、融合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立足國情軍情,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軍民融合路子,把軍民融合發展理念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到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全領域全過程。黨的十八大以來,一張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將強國夢和強軍夢有機結合的路線圖徐徐展開,軍民融合發展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
在機遇面前,重整行裝再出發的重慶該如何順勢而為?
作為中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國家重要中心城市、老工業基地,重慶產業體系完備、軍工資源富集,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具有較大優勢和美好前景,市委五屆三次全會提出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可謂正當其時。
當然,我們也要清醒看到,重慶做好軍民融合工作,尤其是在加強軍地統籌,創建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方面,還存在一些亟待突破的瓶頸,如缺乏統一的主管牽頭部門,軍民雙方信息、技術等不對稱,缺乏有效的互通渠道,軍工企業和民營企業雙方的融合動力不足、積極性不高……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和“四個扎實”要求,推動我市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打造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我們推出了這組特別策劃,以集中展示我市在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行動計劃過程中的新進展新成效,聚焦做精做強軍工主業、發展軍轉民、培育民參軍三大領域,為我市下好科技興軍先手棋、繪就軍民協作路線圖、畫出軍民融合同心圓奏響新時代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