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
摘 要:中醫康復學是中醫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的內容繁多,教學難度大,臨床教學質量難以得到有效提升。PBL教學法是現代教育中常見的教學方式,文章主要對中醫康復學中PBL教學的價值進行分析,并探討其教學設計。
關鍵詞:中醫康復學;PBL教學法;教學設計;價值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12-0027-01
中醫康復學是中醫學中的基礎內容,其因涉及的內容較多而導致實際教學的難度相對較大,臨床教學中經常會因為教師的教學方式改變而出現課堂教學質量的變化,但實際上各種教學方法的應用效果均較低,不能達到課程的教學要求。PBL作為現代教育中的重要教學方式,其在各個學科中的應用效果均較好,因此,本研究針對中醫康復學的實際情況分析PBL在其教學中的價值,并探討具體的教學設計。
(1)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PBL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設置為基礎的教學方式。在實際應用中,PBL教學法要求教師在課前為學生設置相應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資料的查閱完成對這些問題的解答。這種教學模式的應用不僅能有效減少教師的課堂教學壓力,還能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有效提升。而這其中的關鍵在于學生可以通過課前預習完成對課堂問題的解答。這樣,既能讓學生避免在課堂上利用過多的時間去跟上教師的節奏,還能讓學生逐漸對學科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促使他們積極參與到學習中。
(2)促進師生的互動交流。在教師為學生設置課前問題后,學生通常會采用資料查閱的方式完成對問題的解答。但教師設置的問題難度不同,簡單的問題學生往往能通過查閱資料完成,但問題難度較大時學生就需要通過小組討論或向教師請教才能完成對問題的解答。因此,PBL教學法不僅能加強學生相互之間的溝通交流,讓學生養成小組討論的良好習慣,還能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得到強化,從而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在學習中容易出現問題的地方,并掌握學生的思維習慣,從而更好地調整教學方式,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3)教學主體的轉變。傳統教學以教師單向知識傳輸為主,這樣容易導致學生出現思維疲勞而影響其學習積極性,并且部分學生很難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PBL教學法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扮演引導者的角色,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并掌握課堂知識。這樣,就能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學活動的開展主要圍繞學生展開,從而更好地為學生提供自主思考及團隊討論的時間,并將教學的進度決定權轉移到學生身上,確保教學質量。
(1)以問題設置完成對學生的引導。在開展PBL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通過對教學問題的設置確定教學的整體思路,然后引導學生完成對相關知識點的學習。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設置的問題應根據課程內容完成,其中不僅要確保問題的主旨與課程相符,還要確保問題的難易程度與課程相符。在完成問題設置后,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引導學生查閱相應的資料,并為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從而避免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浪費過多時間。同時,中醫經典書籍較多,教師在設置問題時要盡量結合這些經典醫書,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更好地了解中醫經典知識,從而為他們的中醫康復學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2)為學生提供足夠豐富的學習資源。PBL教學法的應用要求學生不斷通過對資料的查閱解決教師設置的問題,而中醫康復學涉及的內容繁多,教師根據課程結構設置的問題會涉及很多數據和資料。而在學生可供利用的學習資源不足時,將很難有效完成對教師設置問題的解答,這樣不僅會影響學生的自信,還會導致教師的正常教學難以順利完成。因此,在中醫康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要為學生準備充足的教學資源,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查閱和參考。教師還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查閱相應的資料,避免學生因對課程的了解不足而查閱其他一些不必要的文獻而浪費時間。
(3)積極開展課堂討論。在開展PBL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設置課堂討論環節,在討論環節中讓學生充分交流自身的觀點,并積極了解別人的觀點,從而更好地補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遺漏的知識點,讓學生牢固掌握知識點。同時,教師在開展課堂討論的過程中還要對學生的觀點進行總結。由于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可能出現方向錯誤的情況,教師在進行總結的時候應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總結,糾正學生的錯誤觀點,并引導學生正確地思考相關問題,從而促使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總之,中醫康復學是中醫學中較為復雜的一門學科,其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并且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邏輯聯系較強,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有足夠的時間用于對知識點的梳理。在采用PBL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通過有效的教學設計不僅能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而且能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成良好的討論習慣,積極吸取別人的意見,從而更好地完成對知識點的理解。
參考文獻:
[1]馮曉東.中醫康復學專業建設思考[J].康復學報,2017(05).
[2]繆萍,謝波.《中醫康復學》的PBL教學實踐探討[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