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一、我國商業銀行產生不良貸款的原因
1.政府宏觀調控力度不夠
長久以來商業銀行作為國家項目開發和投資的重要資金來源之一,在放貸的過程中,需要國家進行干預。雖然市場經濟本身具有其自身的規律,但是不合理的銀行貸款會造成整個金融市場的混亂,政府在這一過程若不進行干預,不僅會加大銀行在貸款過程中的風險,也會造成市場經濟無法有序進行。
2.商業銀行貸款法律依據不完善
由于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許多企業在發展及新項目的開發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資金,但此過程中必然有資金缺乏的情況出現,商業銀行為這些具有前景的項目進行貸款,給予資金支持,促進項目順利進行。但目前,商業銀行在貸款方面不能專業地使用法律依據,出現了很多不良商業貸款。
3.貸款管理機制較為落后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國內經濟快速發展,商業銀行也隨之快速發展起來。然而商業銀行在其發展中,偏重于其數量的發展,而忽視了質量的提高,陷入了一種粗放型的經濟管理模式,對貸款管理不精細完善,甚至有許多貸款的操作模式嚴重不符合銀行規定。
4.風險監測機制不健全
商業銀行在向企業放貸的時候,往往只是對抵押物進行測評,而忽視了企業法人和企業在經營發展中的管理能力等方面的測評,這些都會增加不良貸款產生的風險。
二、我國商業銀行不良信貸的對策
1.政府應加強對金融市場的宏觀調控
政府有效地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行宏觀調控,能夠加快經濟的發展,因此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接二連三地出現,有很大比重是因為政策造成的,也是由于政府不恰當的經濟干預造成的。因而,想要從根本上解決不良資產,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強對金融市場的宏觀調控。
2.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清除
我國商業銀行中,有許多不良資產的內部記錄,要清除這些不良賬目,使銀行擁有一個清晰、干凈的資產負債表。這樣做并不代表銀行不再管理這些賬目,而是應該組織專門或相關人員對這些賬目盡可能地收回。
3.面向全社會開展普及金融信用知識的宣傳
商業銀行在其發展過程中,要廣泛地傳播金融信用知識,讓全社會得到重視,使人們了解到不良貸款和不良信用記錄將會給他們生活帶來各種不良影響。
4.國有企業出現不良貸款時要盡量幫助其擺脫困境
一般國有企業在遇到了非常嚴重的困難時,沒有能力按時將貸款歸還,在對不良貸款進行追討的過程中,應按照實際情況適當幫助其擺脫困境。如果商業銀行一味步步緊逼讓企業歸還貸款,但是企業無力償還,就有可能造成企業大面積的裁員,甚至克扣員工工資,在人數較多的國有企業,這樣做會造成員工的動亂。
5.商業銀行管理機制需要改進
商業銀行來想要從根本上解決不良貸款的問題,根本的一點是要轉變其經營機制,否則只能是重蹈覆轍,無法根除。應對的方式是改變以往傳統、粗放型的經營模式,既要關注經濟效益更要重視風險的測評,對企業和項目進行細致考察分析,能讓每一筆貸款都經過專門的風險監測部門的檢測,確定貸款對象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和經濟效益。
6.商業銀行貸款的方向要轉變
經過實際情況調查研究發現,國有企業的大型項目產生的不良貸款居多,因而轉變以往貸款的方向,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數量才會下降。目前,我國的中小企業數量龐大,發展勢頭良好,如果商業銀行對這些企業實行優惠的貸款政策,勢必是一個好的貸款方向。
通過我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情況進行的分析,筆者發現了產生不良貸款的原因,希望以上六點建議的提出,可以大幅降低不良貸款的產生。
參考文獻:
[1]孫琴月.商業銀行信貸集中對經濟金融運行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6).
[2]王 昌,何東霞.不良貸款約束下的中國銀行業效率——基于方向性距離函數的實證分析[J].廣東金融學院學報,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