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一、中職學校會計專業現狀
1.陳舊的教學觀念
與高等院校的財經專業相比,中職會計側重培養學生的實操技能。但在實際教學中,大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還未從老式的講授型教育思維中跳出,教學方式還是“滿堂灌”,教學手段落后,缺乏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沒有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教育理念。教學內容也是以書本為主,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學質量難以提高,教學目標無法達到。
2.課程設置不合理,難以滿足會計專業對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中職學校培養的會計學生畢業后大多從事基層會計工作,這就要求中職學校在會計專業課程設置上重視基礎性以及理論聯系實踐。然而目前大部分中職學校會計專業都設置了基礎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財務會計等數十門專業課程,加上一些學校的學制是“2+1”,所以學生在校的兩年間所學的知識可以說既“泛”又“粗”,專業水平和實操技能低。在教學評價過程中,大部分還是通過傳統筆試的方式檢驗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缺乏科學性。
這種課程設置方式,突出了理論知識教育,未注重實操技能的培養,與中職學校人才培養目標不相符,所以輸出的學生就業越來越難。
3.教師缺乏企業實踐經驗,動手能力差
教師是教學中的關鍵,不僅傳授知識還引導學生自學。可以說,會計教學質量的高低和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實踐經驗有密切關系。然而很多中職學校教師都是從大學一畢業就應聘到學校工作,教學經驗不足,無企業實踐經驗,在教學中等于紙上談兵。學生學到的只是用語言描述的一筆經濟業務,然后照葫蘆畫瓢地寫下會計分錄。至于經濟業務的來龍去脈以及涉及的原始憑證和會計憑證的登記以及賬簿的記錄這些業務流程,學生基本就沒有體驗了。
4.招生難,生源質量差
一方面,隨著科技的進步,會計機器人研發成功。它能自動生成記賬憑證、會計賬簿、利潤表、國地稅申報表等,準確率高達100%。完成這一切,只需人工輸入企業相應期間的發票、工資表等資料,會計機器人即可自動完成一系列賬務處理,相當于一個全職會計秘書。所以在未來,會計機器人的存在會使大量的基層財務人員下崗。面對這樣的形勢,中職學校會計招生也面臨很大的挑戰。另一方面,中職學校學生基本都是中考、高考落榜生,是在萬般無奈下進入中職學校的,缺乏自學能力,個別還有厭學傾向。選擇會計專業,很多都是家長的決定或者學生認為屬于文職工作不辛苦。而真正學習后,才發現會計知識晦澀難懂,味同嚼蠟。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的學習狀態堪憂。
二、幾點對策建議
1.明確教育目標,認清形勢,以市場為導向,建立合理的課程體系
中職學校的會計教育必須深刻理解企業對人才的需要,明確自身在整個會計教育體系中扮演的角色,堅持培養一批能夠從事企事業單位會計實務工作的初中級會計人員。在傳統教育模式下,會計專業偏重理論教學,課程設置偏向理論化,實訓課程少,一體化課程又無法落實到位。加之中職學生自身學習能力低,缺乏主動性,枯燥的理論知識無法集中學生注意力,課堂效果無法提升,學生理論水平低,實務操作也無法滿足企業的要求。因此,中職學校首先應合理安排理論和實操課程的比例,加大實訓室的投資建設。如建立財會實訓室,模擬真正的財會工作流程,讓學生對財會工作熟練操作,掌握財會軟件、點鈔、會計電算化的技能;其次,必須將一體化課程落實到位,任課教師授課時注重理論和實操知識的結合;最后,學校可以開展課程短期實踐,組織學生參觀辦稅大廳或者在相應企業短期實踐,了解報稅的流程,現場學習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增值稅普通發票的實務操作等。
另外,目前很多單位已從原來的手工處理會計信息過渡到計算機信息系統處理,原有的部分課程與現實存在一定的脫節現象。中職學校對會計專業課程的設置,要以就業為導向,設置一些適應市場需求的、技術含量高的、相對前沿的專業課程。只有以市場為導向,增加畢業生就業對口率,才具有競爭力和生命力。
2.注重教師隊伍的培養
教師是教學的主力軍,對教學質量的提高有重要作用。構建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應從以下方面入手:一是重視教師知識的更新。會計理論和實務隨著社會的發展也在不斷更新,新知識、新概念不斷出現,但是學生使用的教材普遍存在滯后性。教師如果不加強學習,其知識容易過時和老化。因此,除了教師本人不斷加強自我學習和每年參加繼續教育之外,學校也應該創造機會幫助教師提升。如向社會聘請經驗豐富的會計人員來校舉辦講座,讓教師了解最新的財經政策和行業的發展。同時開展經驗交流,促進會計教師的科研教學。二要不斷提升教師的實操技能。中職學校可以有計劃地選派教師赴企業實踐,通過實際會計操作和學習,了解企業各財會崗位的具體工作要求以及工作流程。
3.全面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教育理念,營造學習氛圍
首先要正確引導,在課堂上創造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力去獲取知識,并創造性地完成任務。教師要抓住關鍵的第一節課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學生喜歡該教師并有上該教師的課的欲望。在課堂教學中要做到深入淺出,形象生動,尤其注意增加師生互動,避免“一言堂”,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考。其次要充分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技術。比如實物、圖像、視頻等資源,使學生不到實地就能對教學內容有感性的認知。其次是因材施教,科學授課。平時多利用社交平臺和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各類學生的性格和學習情況,根據學生學習狀態和接受能力,設計多層次的教學目標,盡量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最后需要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培養自學的習慣。會計學科與社會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相關的會計制度、法律法規和理念不斷推陳出新,沒有一定的學習方法和好的自學習慣,很難及時更新知識,適應時代發展的步伐。
4.全面展示專業特色和成果,做好宣傳推廣,吸引生源
中職學校會計招生困難,也有部分原因是家長和學生對會計存在一定的認識誤區,特別是近幾年會計從業人員多,行業中低職位相對飽和,影響了家長和學生的選擇。中職學校會計專業要想得到學生和家長的認可,必須多宣傳和展示自己的專業設置、辦學特色、辦學優勢、就業前景以及優秀畢業生的成功案例,讓人們對中職學校有全面的了解,促進學生和家長觀念的改變。
中職學校會計教育改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它是一項系統工程。學校需加強教學管理,做出特色,從整體出發,著眼于學生會計崗位能力的培養,拓寬就業渠道,為畢業生后續發展樹信心、謀后路,培養出高素質又動手能力強的學生才是中職學校的生存之本。
參考文獻:
[1]莫顯君.中職會計專業課程改革的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10(34).
[2]高雅潔.中職會計教學的困境及對策研究[J].速讀(上旬刊),2014(12).
[3]柏文娟.新時期中職會計教學的改革與實踐探索[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版),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