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光
一、血管穿刺置管教學中的可視化應用
臨床麻醉中,動脈穿刺置管主要應用于圍術期對血壓的動態監測及在術中監測患者的內環境變化。對于初入臨床的麻醉醫學生而言,動脈穿刺的定位、穿刺進針的控制、置管時機的選擇都是難點,需要醫學生長時間大量進行臨床練習才能逐漸掌握。特別是不同患者的動脈走形常存在變異,更增加了醫學生掌握這項技術的難度。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超聲引導下的動脈穿刺教學完全解決了這個問題。在超聲影像的引導下,我們可從橫切面和縱切面兩個角度,精準地顯示穿刺點定位和動脈走形,確定置管時機。超聲引導下的可視化教學極大地降低了醫學生掌握動脈穿刺的難度,增加了患者的舒適度。
中心靜脈置管是臨床麻醉工作中的常見操作。超聲引導下中心靜脈置管的教學與動脈穿刺的情況類似。以頸內靜脈置管為例,超聲引導可以更直觀顯示頸總動脈和頸內靜脈的相對關系,幫助醫學生更快地理解局部解剖結構,更快地掌握穿刺點的選擇,減少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既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穿刺安全,又能使學生得到更多的操作機會,更快更直觀地掌握置管技術。
二、周圍神經阻滯教學的可視化應用
既往周圍神經阻滯主要是以骨性標示、穿刺異感和神經電刺激器等進行盲目的定位穿刺,導致麻醉成功率低,并且易造成神經損傷、形成局部血腫等并發癥。對于初入臨床的麻醉醫學生來說,周圍神經阻滯的教學非常困難。一方面,因為無法在直視下操作,擔心相關并發癥的發生,上級醫師往往不會給醫學生太多的操作機會;另一方面,醫學生獨自操作時,上級醫師也難以給予及時有效的指導,這些因素都制約著臨床周圍神經阻滯的教學效果。近年來,超聲引導下神經阻滯的應用極大地改善了這一狀況。超聲引導下可清楚地分辨目標神經,精準地進行麻醉,且用藥量小,并發癥少。超聲可視下教學使醫學生更容易掌握局部解剖結構和神經走形,擺脫了對骨性標志定位的依賴,提高了醫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使上級醫師的指導有效而及時。可視化極大提高了外周神經阻滯的教學效果,可使醫學生更快地掌握這項技術。
三、氣管插管教學的可視化應用
既往我們使用傳統喉鏡進行氣管插管的教學,因為醫學生和帶教老師無法同時看到患者會咽部的解剖結構,導致師生交流很困難。醫學生本身對局部解剖結構的識別也存在困難。可視喉鏡應用極大地改變了這一狀況。可視喉鏡可以更清晰地顯示會咽部的解剖結構,使帶教老師和醫學生可以同時觀察到插管進程,極大地方便了學生與教師之間交流。可視喉鏡的應用也使錄制清晰的氣管插管教學視頻成為可能,可對后續的教學提供幫助。
四、椎管內麻醉教學的可視化應用
椎管內麻醉是臨床麻醉的常見麻醉方式,常在盲穿下完成。操作的成功和風險控制依賴于麻醉醫師的經驗和手感。既往由于椎管內麻醉教學的“不可視性”,醫學生無法直觀地看到操作時穿刺針的進針路徑,理論與操作的結合常存在困難。超聲引導椎管內麻醉解決了教學中的可視性問題。第一,超聲引導對椎間隙的定位具有準確直觀的幫助,第二,穿刺進針過程在超聲下清晰可視,這將為醫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穿刺的各個節點提供幫助。
目前可視化技術還未大規模應用于臨床麻醉教學領域,可視化麻醉技術的興起是臨床麻醉教學的重要突破,可視化教學可以豐富麻醉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為醫學生提供更多的操作機會,提高麻醉教學的安全性和舒適性,在展示操作細節及師生互動方面有巨大優勢,可以明顯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成效。
參考文獻:
[1]陳駿萍.可視化技術在麻醉專業的應用進展[J].現代實用醫學,2013(2):125-126,156.
[2]苗利萍,曾靜賢,張 蓉,等.可視化技術在困難氣道處理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醫學教育,2016(12):10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