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常青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貫穿的一個核心主題和重大思想,是要求內蒙古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發揚守望相助、團結奮斗的光榮傳統,著力建設新時代 “模范自治區”,并深刻回答了如何建設新時代模范自治區的目標方向和具體路徑,為內蒙古奮進新時代、譜寫新篇章提供根本遵循。
關鍵詞: 習近平總書記講話 新時代 模范自治區
進入新時代,內蒙古要繼續呵護好建設好“模范自治區”,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重要講話貫穿的一個核心主題和重大思想。深入學習領會總書記的這一重要思想,要求我們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奮力建設新時代“模范自治區”。
建設新時代 “模范自治區”是總書記賦予內蒙古新時代發展的重大責任
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代表團重要講話中,多次高度評價內蒙古70多年取得的發展成就。他指出:“內蒙古自治區70多年來的建設發展實踐,為我國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創造了成功范例,為維護祖國統一和邊疆鞏固做出了重要貢獻。”并高度評價“內蒙古具有民族團結的光榮傳統。自治區成立70多年來,各族人民始終心向黨、心向黨中央,贏得并長期呵護了“模范自治區”的崇高榮譽。” 這對內蒙古各族人民是極大的鼓舞。與此同時,總書記面向未來高瞻遠矚地對內蒙古提出了殷切希望和要求:“希望你們一如既往做好工作,讓民族之花常開長盛、讓北疆穩定常筑長固”;要求 “進入新時代,內蒙古要倍加珍惜榮譽,強化使命擔當,擔負起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更大責任。”在這里,總書記繼黨中央在慶祝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賀電之后,首次親自肯定了“內蒙古贏得并呵護了‘模范自治區的崇高榮譽”,并對內蒙古明確提出建設新時代“模范自治區”的目標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的充分肯定和期望要求體現在對內蒙古的特殊重視和關懷上。在內蒙古代表團重要講話中,總書記情深意切地指出:“對內蒙古我一直牽掛于心,到中央工作后,已經三次到內蒙古考察調研和參加有關活動。”2009年8月,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同志來內蒙古調研時深情地說:“我到中央工作后,一直期望早一點到內蒙古來看一看”,并為內蒙古工作作出重要指導。黨的十八大以后,總書記第一次深入少數民族地區就選擇內蒙古。在2014年春節前夕深入內蒙古考察調研并發表重要講話,為我們“量身定制”了建設現代化內蒙古的行動綱領。2017年7月,他又到朱日和聯合訓練基地,參加了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活動。在隆重紀念自治區成立70周年之際,總書記欣然題詞“建設亮麗內蒙古,共圓偉大中國夢”,把建設亮麗內蒙古與實現偉大中國夢緊密聯系在一起。總書記時時關心著內蒙古的發展,近年來針對內蒙古有關工作作出多次重要指示,在關鍵時刻和重大問題上給予內蒙古科學有力的指導。日理萬機的他還先后給考察過的邊防某團一連全體官兵和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回信,鼓勵官兵, 鼓勵烏蘭牧騎隊員。充分體現了對內蒙古各族人民無微不至的親切關懷。
習近平總書記如此重視內蒙古,既有深厚的歷史淵源,也體現了黨中央對民族工作的高度重視,體現了大國領袖對內蒙古發展問題高瞻遠矚的考量。對于這一點,我們可以從總書記參加內蒙古代表團講話中領悟得更深切。總書記在解釋他主動參加內蒙古十三屆人大代表選舉時說明:“我這樣做的考慮,是要表達中央對欠發達地區發展、邊疆地區重視,是要體現黨中央加快推進欠發達地區發展,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心。”這就告訴我們,總書記選擇參加內蒙古人大代表考慮的不僅僅是內蒙古,而是推進欠發達民族地區發展以及內蒙古對全局的影響。對此,總書記強調:“內蒙古是我國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區、黨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最早付諸實施的地方,地處祖國北疆,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內蒙古改革發展穩定工作做好了,在全國、在國際上都有積極意義。”在這里,總書記從內蒙古在踐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示范作用和地處北疆的戰略地位兩個層面,深刻闡釋了做好內蒙古各項工作的特殊重要作用性。內蒙古在未來發展中,能否繼續建設好“模范自治區”,不僅要從內蒙古在國家所處的戰略地位來認識,還要從堅持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政治道路和模范自治區的示范效應的政治高度來認識;不僅要站在全國一盤棋的大局上來看待建設新時代模范自治區的重要性,還要站在當今中國日益走進世界舞臺中央,能否做好內蒙古各項工作必將對國家、乃至國際上產生重要影響的國際視野來認識。
同時要明確,建設新時代模范自治區目標要求與總書記反復強調的“把祖國北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的總目標是完全一致的。但總書記在反復強調要把“祖國北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的基礎上,對內蒙古進一步提出要建設好新時代模范自治區目標要求。這使我們更加深入地認識到:“更加亮麗”的內涵,不僅是內蒙古縱向層面自我發展的比較要求,而且是在民族地區或欠發達地區橫向比較的先進性要求,是對新時代內蒙古要始終成為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持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的榜樣的特殊要求。這個特殊要求,更為具體化,更具激勵性。
建設新時代 “模范自治區”的實踐綱領
圍繞新時代內蒙古發展,針對內蒙古發展中面臨的重大問題,總書記具體地提出了“三個扎實”的重點要求,即扎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脫貧攻堅、扎實推進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固。這是新時代建設模范自治區的重點任務,也是為內蒙古又一次量身定制的建設新時代模范自治區的行動綱領。“三個扎實”,每一個方面都很重要,同時又是一個整體。其中,扎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實現建成現代化、建設強國強區的根本要求;扎實推進脫貧攻堅是全面建成小康的標志性指標和頭等任務;而扎實推進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則是實現兩大根本任務的思想基礎、社會基礎和前提條件。只有三者協調同步推進,才能完成建設好新時代“模范自治區”的任務。
總書記提出的每一個“扎實”都是針對內蒙古實際的,如果從廣義上看,“扎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具有一定的全國共性要求,那么“扎實推進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則是具有針對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特殊性要求。在這里,總書記又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為我們建設新時代模范自治區指明具體方向、方法和路徑。
總書記指出:“我國是多民族統一的國家,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加強民族團結,根本在于和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度。”這一重要論斷是對我國成功解決民族問題偉大實踐的科學總結,也是建設新時代“模范自治區”的制度保障。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加強民族團結、處理好民族問題,始終是關系祖國統一和邊疆穩定的大事,是關系國家長治久安和中華民族繁榮發展的大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們黨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經過反復比較長期探索找到的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解決中國民族問題的政治制度。這一制度堅持統一和自治相結合、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相結合,既徹底消除了歷史遺留的民族歧視的有形痕跡,又充分提供了實現少數民族的民主權利和合法權益的制度保障;既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又促進了各民族的大團結;既保障了各族人民的平等權利,又促進各民族的共同繁榮發展。實踐證明,民族區域制度不僅是我國歷史上解決民族問題最好的,也是迄今為止是世界多民族國家中解決民族問題最好的。當然,作為一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它在實踐上還有一個與時俱進的完善過程,在理論上也需要在實踐創新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因此總書記強調: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使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這一理論根源越扎越深,實踐根基越扎越牢”。這就為我們如何在新時代繼續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指明了努力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在充分肯定內蒙古持續開展民族團結教育的經驗基礎上,進一步指出,“加強民族團結,基礎在于搞好民族團結教育,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他要求內蒙古“要在新的起點上開拓創新,深入踐行守望相助理念,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守衛祖國邊疆、共同創造美好生活”。 精神家園是人們安身立命的思想基地,奮發進取的動力源泉。每個民族作為一種社會存在,都有文化紐帶或精神紐帶,都有自己的精神家園。在我國,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是指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為根源,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內核,以“五個認同”為根本目標的被各民族所共識、共建、共有、共享的精神文化體系。因此,必須把它作為基礎性的重大戰略任務來抓。
圍繞如何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總書記首先強調要“深入踐行守望相助理念”。這是總書記2009年針對內蒙古實際提出的,并在以后反復強調的一個重大思想。2014年總書記在考察內蒙古的重要講話中,對“守望相助”豐富內涵作出了富有時代特征的全新闡釋。他指出:“守,就是守好家門,守好祖國邊疆,守好內蒙古少數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園;望,就是登高望遠,規劃事業、謀求發展要跳出當地、跳出自然條件限制、跳出內蒙古,有寬廣的世界眼光,有大局意識;相助,就是各族干部群眾要牢固樹立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思想,各族人民擰成一股繩,共同守衛祖國邊疆,共同創造美好生活。”這一科學概括既是對內蒙古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同時賦予了內蒙古新時代發展定位和建設目標,指明內蒙古如何“守望相助”的科學思路和具體路徑;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理論的重大創新發展,也為內蒙古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做好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在這次參加內蒙古代表團的重要講話中,總書記又首次把“守望相助”提升到需要深入踐行的理念的高度,這對我們建設新時代模范自治區無疑具有重大理論與實踐的指導價值。
各民族的“守望相助”首先是以各民族對祖國的共同認同為基礎的。 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多次指出,“我國56個民族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員,共同構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這是中國各民族共同締造統一多民族國家歷史的真實寫照,也是中華民族逐漸形成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意識升華的客觀表達。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對歷史上中華各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交往交流交融的認同,是對56個民族同呼吸、共患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命運共同體的認同。團結統一的大一統價值觀內化為各民族共同的心理認同,是維護國家統一的中華民族意識中最高層次的國家認同,也是我國各族人民新時代攜手共圓偉大中國夢的根本前提。
當然,在不同歷史時期、在不同國度,由于各個國家的國情不同、所走的強國圓夢道路不同,這種國家認同也是有明顯差異的。近現代中國歷史已經充分證明,在中國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才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唯一正確的選擇。因此,在當代中國,要筑牢各民族守望相助團結奮斗的共有精神家園,不僅需要對各族人民對國家的認同,需要對中華文化、中華民族的認同,還需要對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而任何認同都是以一定的核心價值觀為根本為基礎的。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最深層、最基礎、最具凝聚力的體現,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必須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因此,總書記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決定著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發展方向,必須在各民族中大力培育和踐行。堅持從小就抓、從幼兒園就抓,注重從少數民族文化中汲取營養,創新載體和方式,搞好網上和網下結合,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形成各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牢固精神紐帶”。 在這里,總書記第一次把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民族團結教育、增進“五個認同”、筑牢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緊密結合起來,并具體指明了如何適應時代要求、遵循科學教育規律、筑牢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具體路徑,從而對我們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工作,培育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新時代“模范自治區”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堅持問題導向是總書記駕馭全局、指導推動工作的突出風格。總書記參加內蒙古代表團的重要講話中,針對內蒙古進入新時代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把脈問診、為內蒙古妥善處理好轉型升級過程中面臨的各種發展問題開出了“良方”。貫徹落實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我們一定要深刻領會貫穿其中的堅定人民立場和科學的思維方法,堅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兩手抓、物質力量與精神力量并重運用、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與思想道德水平一同提高的指導方針,妥善地處理好發展中的各種矛盾和問題;牢記總書記守望相助、團結奮斗、發揚蒙古馬精神,把北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讓“模范自治區”至高榮譽在新時代釋放出更加燦爛的光彩。
(作者系內蒙古自治區發展研究中心黨委書記)
責任編輯:康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