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 墨 周李光
2012 年,莫言作為百年中國作家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走進瑞典斯德哥爾摩市政大廳領獎臺,這不是政治原因或其它原因,最終是文學的自身力量,莫言說:“土是我走向世界的一個重要原因”。而青田石雕作為中國地域文化的象征走進諾貝爾故鄉,同樣是地域文化的自身力量。2013 年瑞典中國節青田石雕主題展發起人、瑞典愛國僑領葉克清說:“青田石是我們走向世界的一個重要原因”。

瑞典中國節青田石雕展開幕式(左一劉志偉、左二中國駐瑞典大使蘭立俊,右一米勒斯博物館館長歐妮塔·沃斯,右二葉沛群)
葉克清,“一帶一路”的實踐者。青田素以“僑石”之鄉名世。世代生活在青田的人,或如東方之龍,僑行天下;或如青田美石,石雕古今。瑞典著名華人企業家、瑞典青田同鄉會會長、瑞典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歐華文化經濟協會名譽主席——葉克清就是無數“僑行天下”的杰出代表,他把自己的一生交付給了“僑石”兩字,雖然擁有許多光環,但最合適的莫過于集“僑石”于一身的石雕收藏大家的稱謂。他已經擁有一筆巨大的藝術財富---上萬件青田石雕大師精品以及名家書畫。他不將收藏置之高閣,而是能把自己收藏的藝術品視為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讓自己的藏品進入公眾的視野,由此發揮出更多的社會價值。

周李光作品 紅色經典 紅花凍

青田華僑在波蘭的生活

1916 年,青田人周旭卿、周芝山參加完巴拿馬博覽會,到紐約開店銷售他們的石雕作品

巴拿馬賽會中華館石雕陳列室
著名愛國華僑葉克清于上世紀七十代末懷揣著20 美元和青田石,遠赴瑞典創業,幾經風雨,創造了一個囊括酒店、連鎖、國際貿易、房地產等企業的葉氏家族事業發展集團。他長期以來致力于傳播中國文化,是將“中國形象”展現在北歐的的第一人。2005 年春節,聯合旅瑞華僑社團和中國駐瑞典使館舉辦首次規模盛大的舞龍舞獅春節巡游活動,轟動一時,顯示了旅瑞華人在當地社會的實力。他又是新中國以來將青田石雕文化深刻進北歐乃至世界的第一人。2013 年10 月28 日,由他發起的“2013 年瑞典中國節青田石雕展”在瑞典首都米勒斯雕塑公園隆重開幕。本次展覽展品皆為葉克清的藏品。它不僅開創了青田石雕在瑞典國家藝術博物館展出的先河,還全方位拓展了青田石雕文化產業豐富的內涵魅力,展示了青田人集體的精神風貌,塑造了“中國石都、世界青田”的核心形象。
在開幕式上,中國駐瑞典大使蘭立俊在講話中指出:300 年前,瑞典與中國開始貿易往來,大批中國瓷器、漆器、石雕、絲綢、香料、茶葉運抵瑞典港口城市哥德堡。現在瑞典皇后島皇家建造的“中國宮”,還能看到清代青田石雕作為珍品陳列。中國文化在瑞典人們心目中具有很高的地位。今天,青田石雕能在瑞典石雕藝術的頂級殿堂米勒石雕公園博物館與米勒大師作品同臺展出,其盛況足可載入中瑞文化交流史冊。小小的一塊石頭向瑞典人民展示中國傳統的大文化,進而增進對中國的了解,對青田的了解。
如今,葉克清雖然擁有五十多年收藏經歷的億萬身價,但依然視家鄉的青田石如珍寶,走到哪里,隨身將青田石帶到哪里。他在國內申請立項的“葉氏世界名石藝術珍寶館”也被麗水市政府列入重點文化項目,從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種夢人以及所有青田華僑的真實理想“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
青田石,“一帶一路”的印證者。據1935 年英文版《中國年鑒》的記載:“在17、18 世紀之交,就有少數國人循陸路經西伯利亞前往歐洲經商,初期前往者以浙江青田籍人為多,販賣青田石制品。嗣后群效法,紛紛以出洋貨易為能,相視遠歷生洋如歸村市。”可見, 早期的青田人走在“一帶一路”的路線上大致可以分為兩條:一是從東北滿洲里出境,經西伯利亞前往歐洲,這就是今天的“絲綢之路經濟帶”;二是從上海上船,經香港、新加坡,過馬六甲海峽,北上入地中海,抵達歐洲,這就是今天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從1797 年到1910 年,青田約有4000 人次出國,涉足19 個國家。
從這種意義上來講,青田石已經成為了早期青田人“走出去”的引路石。早在三百年前, 作為“一帶一路”倡議名副其實的先行者---青田人將青田石制品、蘇杭絲綢以及溫州臺布等家鄉特色小商品販賣到海外,起初是作為謀生的手段發揮了一種媒介的作用,更多的是一種單向的輸出。能帶回來的僅僅是辛苦積累的“番邦銀”和極少量的洋貨,并未能形成市場均衡的雙向貿易。
但對于如何提升青田石雕的價值,青田人卻有著自己的智慧和方法。他們在那個時期就懂得利用參加國際賽會這一重要平臺,讓青田石走向海外更高端的市場。1889 年首次登上國際舞臺,參展“巴黎賽會”;1904 年,參加美國“圣路易博覽會”;1915 年,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巴拿馬太平洋博覽會”上大放異彩。這不僅提高了青田石雕的國際知名度,促進了青田石雕業的發展,拓展了青田人的視野,堅定了青田人越洋謀生的信念。
新中國成立后,青田石正式成為中國公共外交的重要文化載體之一。青田石被作為元首外交和國際會議的禮品,由中國國家領導人贈送給來華訪問的外國國家領導人;作為中國文化的代表性載體,參加世界博覽會和中國藝術海外展覽;作為青田石文化的實體符號,充當青田人與國際友人交往的媒介;作為青田石雕的創作者,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榮譽稱號等等。多年來,青田石不僅帶動了一條成熟的國際商貿產業鏈,還承載著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凝結著中歐之間深厚的民間友誼,現如今也成為了“一帶一路”上的重要文化載體。
青田人 是“一帶一路”的先行者。青田因為石雕和華僑,以“點石成金”和“投石問路”,由一個偏僻的小地方變成了很有知名度的“中國石雕之鄉”和著名的“僑鄉”。所以,青田石和青田人是緊密關聯、融為一體地走上“絲綢之路”的。
早期“投石問路”在國際商貿領域的成功,帶動了更多的青田石雕藝人走出國門,去闖蕩世界。據了解青田本土常居人口與海外青田籍人口數之比接近1:1。青田54 萬人口中有33 萬是華僑。就地域而言,歐洲既是青田華僑的聚集地,也是從事中國商品貿易業的青田籍僑商的主“戰場”,“單一來源地”的青田華僑,遍布“一帶一路”沿線諸如匈牙利、保加利亞、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意大利、西班牙、瑞典等國的城鄉,以多種形式在當地政府和主流社會之間發揮著民間大使的獨特作用。
改革開放初期,青田縣每年出國人數上千人,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之后,達到高潮,每年出國人數高達上萬人、數萬人。這一時期出國的人群中,已不僅僅是販賣小商品層面的謀求發展,已移居歐洲的青田華僑華人已經開始嘗試跳出傳統的中餐業、服裝及皮革加工等領域快速轉向商貿業了,從事起中國商品在海外的跨國零售、批發貿易。由此,青田籍國際貿易大軍迅速崛起。
青田無疑是“一帶一路”先行者,準確地說,應該是“早先行者”,這在

2014 年青田石作為國禮定制篆刻北京APEC 會議禮品

1972 年美國尼克松總統訪華特,青田石《小象》作為國禮贈送

麻軍偉印紐組雕 金玉凍
中國是罕見的。這些“早先行者”按時間前后大致分為三類:一是早行者,在2013 年之前就已進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二是跟行者,在2013 年至2017 年期間,進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三是初行者,2017 年高峰論壇之后,才進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青田人走在“一帶一路”的前兩個階段分別是“點石成金”和“投石問路”,現階段的行動,即第三個階段可以名之為“金石之交”。其目的就是建立中歐人民之間像金石一樣牢不可破的友誼。為實現“金石之交”的目標,我們根據青田石文化三重特性(商業性、外交性和文化性)和青田華僑的三重屬性(中華性、歐洲性和國際性),構建出青田打造中歐文明絲綢之路的行動路線(見下表)。

國際性 與歐洲合作,面向沿線各國 與歐洲合作,面向沿線各國 申創報建世國界際非組遺織歐洲性 擴大歐洲各國市場份額 嵌入官方外交開展民間外交 向歐洲各國傳播青田石文化中華性 青田石文化產業國際文化旅游 參參與加元國首際外會交議中中國國首石批文非化遺之目都錄商業性 外交性 文化性
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和平、繁榮、開放、創新和文明絲綢之路”是“一帶一路”建設的五個目標。根據青田縣的石文化資源優勢,我們可將“文明絲綢之路”作為青田縣參加“一帶一路”建設的主要目標;再結合青田華僑集中在歐洲各國的特點,青田縣應把“中歐人文交流”作為重點。

青田籍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 徐偉軍參加“浙江省—印第安納州友好紀念30 周年慶祝大會

2013 年青田石雕綻放法國盧浮宮藝術展

2016 年青田石雕積極參加G20 峰會禮品征集活動
作者簡介
陳墨,浙江青田縣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雅昌藝術網專欄作家。現任青田縣社科聯理事、西泠印社青田印學基地秘書長、青田石雕文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兼秘書長、麗水市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公開出版詩集、散文集、青田石雕理論研究專著10 多本。
周李光,浙江省玉石雕刻大師,善于花卉,山水雕刻。代表作有《紅色經典》等,多次獲得全國工藝美術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