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
摘 要:一個國家交通運輸網的發達程度是它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美國經獨立戰爭建國以后,落后的交通嚴重阻礙了國家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使美國人意識到修建交通網的重要性。19世紀上半葉,美國開始了大規模的交通改進工程,促進了整個19世紀美國經濟的迅速發展。
關鍵詞:19世紀上半葉 交通運輸 美國經濟
中圖分類號:F5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8)09(c)-017-02
1 交通建設的背景
美國在獨立戰爭以前作為英國的殖民地,因此受英國影響大交通運輸發展很不均衡。即使在一部分經濟比較繁榮的地區,也僅僅是依靠幾條蜿蜒波折的狹小道路進行運輸。“如新英格蘭能夠行駛馬車的道路寥寥無幾,河面上沒有建造必要的橋梁,過河時不是用船渡,就是騎馬涉水” [1]。內地相互之間的運輸不僅十分困難而且運費很高,據估計:一噸貨物通過陸地運輸運載30英里的費用相當于橫渡整個大西洋的海運費用。這樣的國內運輸能力,不僅十分不利于各地經濟的發展而且嚴重影響了各州之間的經濟往來。
獨立戰爭取得勝利以后,美國西部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廣袤無邊的荒地吸引了眾多的本國農民和外國移民前往西部開荒。“西進運動”不久之后,移民的大量涌入造成西部物資匱乏,急需從東部運輸大量物資前往西部,拉動了對交通改進的需求。隨著西部開發的進行,西部的礦產資源和西部農產品產量豐富,需要便利的交通條件將它們運往全國各地以加強東西部聯系。但落后的交通成為西部與其他地區聯系的最大障礙。因此,西部對經濟發展的要求是促進19世紀交通建設的重要原因。另外,美國人民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對于交通改進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美國的交通改進在1812年戰爭以后進入高潮階段,因為1812年戰爭中軍需物資運輸困難的現實,讓美國軍人認識到便利交通的重要性。在1812年戰爭以后,美國軍人開始呼吁加強交通改進。除此之外,美國商人對于經商牟利的需求,美國西部農民對于農產品運輸的需求,東部工業對于工業品運輸的需求,都使得他們成為堅定的支持交通改進的支持者。
2 交通運輸網的建設
2.1 “稅道”建設
早在18世紀末美國就掀起了建設陸路交通的高潮,最先開始的是收費公路。1812年英美戰爭中調動軍隊和運輸軍用品困難使得美國人認識到修建交通網的重要性,于是在戰爭結束以后,美國軍隊和商人強烈要求實施一項聯邦的修路計劃,他們的努力效果甚微。“批準從馬里蘭州的坎伯蘭到伊利諾斯州的范代利亞修筑一條國家公路。這條公路在1833年修到俄亥俄州的哥倫布,直到19世紀50年代才到達范代利亞” [2]。聯邦公路修建的失敗使各地紛紛進行私人集資修建公路的辦法,這種方法建設的公路作為一種私人投資會在道路上設置收費站以收取過路費,也正因如此稱之為“稅道”。“稅道”一般都是短途運輸,但它的優越性比起以前的狹小道路是顯而易見的。這些收費公路一般來說并不能直通西部,但是對于改善東部各州之間的交通條件,加強東部各州的聯系這一方面來說它的作用也是不可比擬的。因此,“稅道”的修筑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東部的運輸條件,解決了一部分棘手的運輸問題。收費公路的修建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成功,但也有它本身的缺點“貨運由于收費太高并不景氣。盈虧相抵,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家公司略有贏利,其股息在最繁榮的年代也不過1%~8%” [3]。因此,到19世紀30年代,其他運輸工具興起以后,“稅道”逐漸走向衰落。
2.2 運河建設
19世紀50年代,美國進入運河的時代,但是美國的大部分運河是在19世紀30年代左右完成修建的。19世紀開始大規模運河修建,第一條大規模修建的運河是1817年開始動工,1825年開通的伊利運河。始于伊利湖而至哈德遜河,是五大湖地區通向大西洋的航道。伊利運河大獲成功并在短時間內獲利,為20、30年代的運河修建熱潮提供了成功的經驗。運河修建進入高潮階段,這一時期各地紛紛開始修建運河,數量激增。運河運輸在它最繁榮的時期,對美國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不僅使得沿河兩岸的地區通過運河航運獲得了發展,而且降低了運輸費用,極大地彌補了自然航運的不足,加強了東西部的經濟聯系,推動西部農業商品化和東部工業活動向前發展。運河最終走向衰落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運河修建的費用過高;耗時長;受旱澇災害的影響大和運營管理等眾多因素的影響,但真正使運河沒落的是鐵路的修建。
2.3 鐵路建設
在英國人成功修建了第一條鐵路之后,美國就看到了鐵路修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于1928年開始修建鐵路“。30年代,短程鐵路如雨后春筍般遍布大西洋沿岸地區。波士頓到伍斯特、費城到里丁,費城到巴爾的摩,巴爾的摩到華盛頓都有長度不超過55英里的鐵路相通。截至1840年,美國鐵路總長度已達2818英里” [4]。雖然各地鐵路猶如雨后春筍般紛紛出現,但在19世紀40年代以前,美國的運輸還是以運河為主,初期鐵路大多是短途運輸,并不能完全取代運河的作用。這種情況的改變是在19世紀40年代以后。“在40年代以后,鐵路運輸的重要性日漸顯著并逐漸取代了運河的地位。此時,全國運河總長度不過4000英里,而鐵路卻已達到6000英里。1850年,美國鐵路總長度為9021英里,超過英國而居世界第一位。” [4]由以上可以看出,美國的鐵路建設雖然相對英國來說較晚,但也是世界上最早修建鐵路的國家之一,更重要的是,發展速度非常之快。鐵路的迅速發展使得運河運輸逐漸被取代,50年代以后,以運河為主要標志的水上運輸時代結束。
3 交通建設帶來的影響
3.1 促進了農業的發展
在伊利運河開鑿以前,全國的小麥中心位于紐約和賓夕法尼亞的哈德遜——莫霍克河流域。交通建設以前,西部農產品想運往東部需要繞路到有水路的地方,這樣不僅消耗的時間長,而且運費也很高,造成西部農業基本一直處于自給自足的狀態。“改善運輸,使農產品能很經濟地運往遠方市場是促進農業商品化的重要因素。只要運輸笨重的農產品是昂貴的,農業經濟就得停留在自給自足的狀況” [2]。1825年,隨著伊利運河的開鑿,大批的農民和農場主西遷,小麥中心逐漸轉移到了西部。伊利運河建成以后,西部開始向東部出口糧食,俄亥俄首次出口面粉到紐約有3600加侖。這種出口在19世紀上半葉有兩次較大的飛躍:一次是發生在1839—1840年間,1839年通過布法羅出口的面粉為294125桶,而1840年猛升到597142桶,增加1倍多;第二次發生于1845—1846年間,1845年通過布法羅出口的面粉為746750桶,而1846年又猛增到1374529桶,又差不多增加了1倍,此后大致保持在1846年的水平上。到了19世紀40、50年代,密西西比河這一地區的農業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促進西部農業實現由自給自足向商品化農業的轉變。
3.2 促進工業的發展
美國在19世紀領土擴張以后不僅幅員遼闊,而且各類礦產資源豐富,但是各類資源分散各地,并不集中,不利于工業發展。在交通運輸網建設以前基本全靠水路運輸,但是這樣的運輸方式不僅運費很高而且運輸過程很是耗時,于是交通運輸網的建設就成了重中之重。鐵路運輸不僅速度快、運量大,而且不受水運依托河流的限制,更加靈活自由。便利的鐵路將工業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連接起來,對美國的工業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影響。交通運輸的發展將美國的東西部聯系起來,東西部的交通運輸十分便利,因此美國農業中心西移。在農業中心西移以后,美國的工業中心也開始向西移動,工業中心的西移促進了中西部工業的發展制造業的西移,使中西部各州的工業得到迅速發展,促進美國東部與西部的經濟發展逐漸走向平衡。另外,鐵路建設也帶動了以鋼鐵和煤炭為代表的重工業的發展。“如:1841—1850年間,鐵路里程以160%的速度增長時,木材以150%、生鐵以100%的速度增長” [5]。鐵路建設給美國重工業帶來的影響持續發酵,一直到19世紀末,美國順利完成由農業國向工業國的轉變。
3.3 促進了國內統一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交通運輸的改進,是國內市場形成和發展的必不可少的條件。交通運輸網的修建使得遠程交易成為可能,公路、運河和鐵路的修建在美國形成了完整的交通運輸網絡,將全國各地聯系在一起。西部與東部越來越便利的交通使得東西部的貿易往來日漸頻繁,東西部的貨物交流暢通無阻,形成了廣闊的國內市場。國內市場的形成不僅表現在農業和工業產品在全國范圍內的流動,還表現為人口的流動,城市人口的增加。1813年創設的波士頓公司就雇傭了大量勞工,其中多以女性偏多,成百上千的農村女性來到城市做工,靠出賣勞動力為生。“1840年時,在洛厄爾紡織公司就雇傭了超過8000名工人足足是此時城市人口的38%,如果是女性的話雇傭比例就超過47%了” [6]。另外,隨著公路、運河和鐵路的修建,便利的交通運輸網絡也帶動了交通線兩岸的經濟發展,經濟的發展吸引了大量的人口集聚,最后形成城市。
參考文獻
[1] 張玲蓉.試論19世紀美國交通革命[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5).
[2] (美)吉爾伯特·C·菲特,吉姆·E·里斯.美國經濟史[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1.
[3] 孫南洋.19世紀美國交通運業發展的歷史軌跡探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15(3).
[4] 卡羅林·E·麥克基爾.1860年以前美國交通史[M].華盛頓:華盛頓大學出版社,1917.
[5] 朱壽清.19世紀鐵路建設的特點及影響[J].昆明學院學報,2010,32(2).
[6] 許靜.19世紀上半葉美國的市場革命[J].社會科學家,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