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霞
怎樣激發低段學生的寫話興趣?這是個永恒的話題。現在的學生有生活,但只有“經過”,沒有“經歷”,缺乏觀察生活的體會。因此,筆者借助低段學生普遍喜歡圖文并茂的內容的特點,提倡讓學生寫“繪畫日記”。“一只眼睛觀風景,一只眼睛看內心”,以激發他們的寫話興趣。
一、統一“繪畫日記”本
筆者選擇了一本專用的“繪畫日記本”,這種本子很適合低段學生寫與畫,有田字格,也有繪畫框。一年級可以選擇豎版式的,這種版本上半頁是繪畫框,下半頁是40個田字格。二年級可以選擇橫版式的,左邊是繪畫框,右邊有90個田字格。像這樣寫滿了故事,畫滿了插畫的日記本也將會成為學生的成長傳記。
二、豐富畫寫形式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長久地保持這份畫寫熱情呢?筆者認為除了挖掘書寫的內容外,還可以豐富畫寫的形式,讓學生感到繪畫日記新穎有趣,從而樂此不疲。
1.畫寫結合
學生的生活多姿多彩,充滿了喜怒哀樂。讓學生把生活中的見聞、感受、想象記錄下來,再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畫出一個個場景。如,學習了關于春天的課文,就可以在繪畫框里畫上春天的景色,如柳樹、小草、桃花等,做到畫中有文,文中有畫。繪畫不需很細致也不用很復雜,可以是簡筆畫,甚至是一個笑臉或哭臉來代表自己的心情。另外,還可以給手工作品編寫說明、給兒歌配圖、看圖編故事、做游戲畫場景、節假日寫祝福語等。
2.摘寫結合
繪畫框如果不想配畫,也可以摘抄一些相關的成語、古詩、兒歌、名人名言等,在讀讀、摘摘、畫畫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積累詞匯,擴大知識面,并從中得到美的享受。如潘楊予小朋友的繪畫日記是:“今天中午,爸爸媽媽帶我到千桃園賞花。桃花似乎還在睡覺,我們并沒有看到桃花的身影,我有點失望。爸爸說:‘我們去找找桃花吧。我們走了好長一段路,終于在小河邊找到了兩棵盛開的桃花,有粉紅色的,有淡粉色的,有白色的,還有玫紅色的,美極了!為什么它們大多還沒開放?我猜可能是天氣有點冷,它們還想睡會兒吧!”同時,她在繪畫框里畫了幾枝漂亮的桃花,還在空白處摘抄了一首跟桃花有關的古詩《江畔獨步尋花》,摘抄工整,繪畫別致,儼然一幅書畫作品。
3.貼寫結合
寫話之余,有的學生還簡單地貼上一只蝴蝶、幾只小螞蟻,再畫上幾簇小草小花點綴一下,就顯得無比生動了。有的學生將自己的手工作品、書法作品,或者是比較有意思的事情,如學會了某項家務活等,讓家長拍照打印出來,貼在繪畫框中。秋天銀杏葉飄落的季節,有的學生直接在繪畫框貼上幾片銀杏葉,賞心悅目。王之彤小朋友的《送禮物》這篇日記,文字無比溫馨:“今天,我在家里做了一張賀卡送給媽媽,因為今天是婦女節。我用彩色卡紙剪了一個愛心,寫上‘媽媽,祝您節日快樂!媽媽收到賀卡后,感動得差點哭了。她馬上發到朋友圈里,激動地寫道:‘謝謝寶貝女兒,同樣的祝福送給若干年后的你。其實我現在最想過的是兒童節!”更有創意的是,她在繪畫框里還貼上了自己親手給媽媽做的愛心賀卡,這樣圖文并茂的日記,我相信任何一個讀者都會為之動容。
三、做好畫寫指導
寫作來源于生活,因此,在寫話中要引導學生學會搜集生活素材,豐富寫話內容,讓寫話還原生活。
1.借助插圖,學以致用
表達自然的童心童趣是需要呵護的,但同時也需要積累課文中的美言佳句。如學《四個太陽》一課,筆者最后出示了春天的彩色太陽圖,讓學生根據插圖去創編。雖然他們的文筆仍很稚嫩,但并不影響他們學以致用的能力。有的學生寫道:我想畫個溫暖的太陽送給春天,讓每一個角落都灑滿陽光。春天我該畫什么樣的太陽呢?噢,畫一個燕子形狀的太陽,讓大家一看就知道美麗的春天來了!
2.依托文本,模仿借鑒
模仿是學習的必經之路。兒童都有著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寫是從閱讀到獨立寫作的一種有效訓練手段。借助富有童趣的范文,指導學生進行仿寫,讓學生在寫話中表現一個原生態的自我。如學了課文《一個接一個》之后,俞樂妍小朋友仿寫出了《我的心情》,表達了心情的忽上忽下。在繪畫框,僅僅用了幾個上下起伏的箭頭就表達出了自己一波三折的跌宕心情。真是簡約而不簡單!
3.借助活動,豐富感受
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充分動口、動腦、動手,再用生動的書畫語言記錄下來,如植樹節、學雷鋒、紙飛機比賽、春游等。三月份的學雷鋒活動,筆者班就涌現出了不少佳作,讓我佩服的是張依赟小朋友的插圖:一個穿著裙子的女孩,裙子上洋溢著春天的氣息,雖然沒有畫出頭部,只有身子,兩只小手抓著形狀各異的紙團扔進了一個超大的網兜中。想不到看似枯燥的撿垃圾活動,也能創作出如此生動的畫面。
4.觀察生活,攝取素材
生活每天都在上演著各式各樣的悲喜劇,可讓學生多留心體驗生活,積累情感。這里的積累不僅僅是語言和表達方式的積累,也包括生活情感和思想的積累。教給學生觀察方法的同時,也要引導他們去發現周圍美好的人和事。有的學生觀察到了掉落到地上的松球,有的學生跟著媽媽學會了做土豆餅。尚美玲小朋友的一篇日記則寫出了媽媽的大變化:“下午學完跆拳道后,我和媽媽去超市。我們買了好多吃的,有餅干、薯片、奶酪……都是我最愛吃的,但媽媽說薯片這東西可不能多吃。媽媽把它稱為垃圾食品。可是媽媽今天卻主動給我買了三罐薯片,真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而繪畫框里媽媽的神情也被畫得生動傳神。
5.拓展閱讀,積累詞語
閱讀教學第一學段的要求是: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引導學生走向多彩的課外閱讀,不僅教會積累詞語,還要教學生怎么運用。如閱讀了課外美文《過節》之后,郝云嵐小朋友在日記中把放學時下雨的場景寫成了過雨傘節:周三下午放學的時候,外面一直下雨。出校門時,大家都撐起了小雨傘。小雨傘就像朵朵綻放的花兒!大大小小的雨傘五顏六色的,有動畫圖案的,有卡通的,有條紋的,還有透明的,各種各樣的雨傘好像在過雨傘節!繪畫框里則配了五顏六色的雨傘圖。
通過兩年來的實踐,可以看出,“繪畫日記”充分調動了低段學生的寫話積極性。“寫”的經過,提高了學生的寫話水平;“畫”的過程,豐富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學生懂得了,寫話就是寫自己的生活,是真情表達的一種方式。
(作者單位:浙江杭州市文瀾小學)
責任編輯 郝 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