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棟
兩個孩子剛剛還很要好,一下課,為了一點微不足道的小事,“反目成仇”,甚至“拳打腳踢”。當你想去勸說時,他們卻又和好了,比原來還親密。這就是孩子,這就是孩子的生活。情緒左右行為,喜怒無常,甚是可愛。也因此,孩子的作文往往是情緒化的,兒童寫作本質上是一種情緒寫作。情緒化可以是快樂、興奮、感動;可以是委屈、痛苦、掙扎。這就是兒童心底最原始的表達沖動,可以是正能量,也要允許所謂的負能量。
一、解開心靈的束縛,激發學生自由寫
觸動兒童心靈,內心產生波動,需要表達抒發,你的學生敢放手寫嗎?未必。要知道,兒童寫出的作文,最終需要教師評價。他們會揣摩自己的主題是否積極向上,自己的作文是否迎合老師,作文的內容是否得罪他人……兒童寫作是不自由的,“帶著枷鎖,在別人的鞭子下舞蹈”,這是對兒童當下寫作狀態一種恰如其分的描述。寫作失去自我,靈性逐漸退化。
兒童有了寫作情緒,教學的首要任務不是教授寫作技巧,而是不斷鼓勵。兒童處在情緒表達的高潮而能自由自在地抒發,寫作才有酣暢淋漓的愉悅。沒有一個人希望在表達時想著如何導入、如何構思、如何遣詞……帶著這樣的“枷鎖”,僅有的寫作沖動瞬間化為烏有。
無論正面情緒還是負面情緒,都是兒童生活的一部分,都是最為真實的心聲,應該先極力護住那微弱的火苗,不斷地煽風點火,產生熊熊的寫作動力。作文里的情緒不等于作者的品德,而只是心底真實、勇敢的表達。因此,不需要用道德的標準去評價情緒化的作文。我們發現,有太多的學生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寫作一套,生活一套,一副副都是“小大人”的樣態。孩子迷失自己的言語表達 ,隱藏了內心,寫出來的文字只是應付老師,應對考試而已。
教師應站在寫作本位的立場,放下架子,大力表揚作文里的語言,讓孩子擁有寫作的安全感,不斷產生表達的欲望,寫出心底最為真實的聲音。擺脫束縛,自由寫作,抒發情緒,忘記所有的寫作痛苦,這才是兒童寫作的本來狀態。
二、釋放內心的激情,信任學生真情寫
兒童有情緒要表達,需要傾訴,但寫作時也會顧及各種原因,不愿意說真話,表真情,寫的文章“虛情假意”。明明不是這樣想的,為了迎合口味,說著虛偽的話。當所思所想受到外力“禁錮”,作文一定不真實。因此,教師要相信每個孩子本性都是善良的,應鼓勵他們寫出最為真實的感受。看到孩子情緒的語言、個性的表達、叛逆的思想,不要意外和驚訝,因為那才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有了安全感,有了表達平臺,語言便會出乎意料,很多寫作技法會無師自通。很多孩子受到某種“刺激”后,時常寫出驚人之作,出乎教師、家長和同學的意料。寫作激情一旦被調動起來,寫作就不再是一件困難事、可怕事。而教師要做的,就是允許孩子寫自己的情緒,寬容他們的幼稚,尊重他們的想法。
一個班級就是一個江湖,孩子之間存在各種各樣的故事,有喜悅、矛盾、委屈等,當一個孩子表達出來心聲,可以挑起輿論,引起爭鳴。當兒童內在的思維被調動,寫作欲望逐漸產生,就會不斷有情緒作文涌現出來。適當挑起學生之間的“矛盾”,順勢利導,引導其以寫作來抒發自己的情緒。這樣,既可讓他們寫出精彩的真話作文,又能相機教育學生,“作文教學”就成了“作文教育”。
三、捕捉當下的沖動,放手學生勇敢寫
成人一般能掌控自己的心態,以較好的姿態去為人處世。兒童的“情商”沒有成人高,情緒控制能力不強。班級里很多學生“變化無常”,一會喜出望外,一會痛不欲生;一會萬千煩惱,一會憂心忡忡;一會感動至深,一會憎恨無比……這就是兒童,言行情緒化,無法自如地控制自己,又缺少宣泄的渠道,成長生活會煩惱無比。
人的情緒對寫作而言,是一件天大的好事。生活中如果有人順風順水,日子逍遙自在,不會想到要寫點什么;生活和事業無比艱難,受到排擠,就會感慨人生不如意,產生寫作的沖動。李白就是如此,官場不得意,“仰頭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兒童覺得無比興奮、委屈、痛苦、煩惱時,也會產生寫作沖動。這既是一種內心的宣泄,也是一種存在的方式。此時,表達無所顧忌,會透露出不為人知的小秘密,釋放出意想不到的價值觀。學生以這樣的狀態寫作,教師千萬不要以道德的眼光去審視,揣測他們的行為習慣,產生教化的沖動。此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定格當下的狀態,發現內心最為真誠的想法,大膽寫作。此時,學生寫出的才是真作文,才是生活的真表現。
兒童的情緒不穩定,經過緩沖會逐漸褪去,這樣就找不到寫作沖動了。設立一個素材本,能解決這個問題。每天用三五句話記錄下一件最情緒化的事情,一周記錄五六件,周末拿起筆時,就能重新回憶起當時的情景。素材本就像“文字照片”,定格了曾經的故事,收入了當下的情緒,既不增加學生的負擔,又能提升選材能力。
班級生活中,發現學生情緒化的事情,我會及時約稿,請他們勇敢地記錄下故事。情緒通過寫作及時表達,又有班級作文周報的發表平臺,作文便有可能用來傳達心聲。在班級作文周報出版中,我還設立了“向他爭鳴”欄目。學生對周報上的作文有異議,便可以通過寫作表達。
四、感受表達的酣暢,鼓勵學生創意寫
兒童沒有自主權,寫作幾乎成了情緒表達最好的方式。用筆與自己對話,與世界交流,寫出心中的愉悅或不滿。等到文章寫完,內心會變得平和。兒童寫作,本質上是一種“情緒宣泄”,這也是鼓勵兒童寫情緒作文的緣由之一。
當兒童有了情緒,要給予自由的空間和安全的氛圍,鼓勵他們大膽、個性地表達。這樣,蘊藏在心底的語言就會被激活,這些語言有個性,表達有創意,充滿了靈氣。兒童從小浸潤在母語環境里,有著無窮的言語潛能,只要有合適的機會,抓住當下的情緒,情感表達就一定會噴薄而出。
班里有一對同桌,男孩是學校教師的孩子,女孩成績優異、多才多藝。這倆孩子一直有矛盾,男孩嫌女孩嬌氣,女孩嫌男孩自私。女孩子寫了篇作文,發表在班級作文周報上,感嘆男生的學習習慣不好。這是事實,可一下子激起了男孩的不滿,他立即寫作文回擊:
我們讓你評頭論足了嗎?沒有。
我們讓你污辱班級了嗎?更沒有。
我們讓你在班級前面添一個“爛”字了嗎?沒有。你恰恰添了。
是你自己看教師子女多才進來,看老師資質好才進來。那你可以選擇不進啊!還說看我們才進來,看老師才進來,那你當初可以選其他班。我們49個人去了一個,那不正好嗎?排座位方便點,批作業輕松點。
這段文字充滿了力量,每句話都針對女孩子的作文進行回擊,都是掏心窩子的話。連續的設問句,句子獨立成段,反問句妙用……很多的表達技巧我也沒有教過,都是其自然的表達。周報講評課上,我請大家討論這個話題,表達自己的觀點。說也奇怪,這次后,兩個孩子的關系緩和了很多。
兒童寫作呼喚“情緒寫作”。寫作如為人,拒絕偽善。真作文成就真性情,兒童才能成為“真人”。當然,站在保護兒童的立場,還要引導有分寸的表達,不傷害他人,不傷害自己,做到“真話不全說,說的全真話”。然而,這是“情緒寫作”展開之后的又一話題了。
(作者單位:江蘇蘇州市吳江區橫扇小學)
責任編輯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