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
【摘要】隨著國家稅收政策的不斷完善,應對于房地產行業持續猛烈發展所帶來的投機行為和民生問題,不動產稅應運而生并逐年調整。不動產稅的征繳殷實了國家財政收入,同時如何將取之于民,更好的轉變為用之于民,服務于更廣泛的社會群體是政府積極作為的主體工作。本文主要在把握稅收分配原則的基礎上,通過考慮不動產稅收基本特性、行政區劃分及幅員、征管機構設置及征管能力等因素,從地方財政視角為出發點,針對各類地區的不同情況來進一步詳細確立不動產稅收歸屬問題的解決思路
【關鍵詞】不動產稅收 歸屬問題影響因素 解決思路
近年來房地產市場的持續火熱,在帶動國家生產需求和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引發了降低人民生活質量和拉大貧富差距等一系列民生問題,政府通過調整不動產稅收政策進行宏觀市場調控以實現優化資源配置,降低貧富差距的目的。稅收的歸屬問題主要與財政支出相關,在此基礎上通過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將政府財政收入、支出統一起來,建立靈活機動的管理機制,給基層政府落實管理服務工作夯實經濟基礎,才能更貼切更細致更妥善的解決各類民生問題,進而實現不動產稅收的價值最大化。
一、影響不動產稅歸屬問題的因素
不動產稅收,作為大宗型稅收,無論是對中央還是地方而言,都是發展建設的一針強力劑。如何合理分配這個巨大的財政收入,讓不動產稅收真正切實的服務于人民、改善和帶動地區發展是我們討論其歸屬問題的根本出發點。下面,我們簡要分析其歸屬問題的影響因素。
(一)不動產稅收分配原則
結合國內外豐富的稅收分配經驗和已形成的分配原則綱領,從不動產自身稅收性質出發,可以發現目前國際上許多發達與發展中國家都將不動產稅收作為地區政府的主要財政收入來源,可以說是支柱性收入。稅收的分配原則總的概括而言可以分為兩部分,其一是中央統籌兼顧,稅收比例大部分上繳再按需分配,其二是保有地方發展的經濟基礎再進行上一級的繳納,當然稅收分配時還是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并不能一言以蔽之。
(二)不動產稅收的基本特點
不動產稅收,具備穩定、集中、大宗等基本特點,適合于作為地方性政府的財政支柱,同時,不動產稅由地區人民住房繳納,再由地方政府作用于地方建設和公共服務建設,可以更快更切實的造福社會。同時,不動產作為非流動性生產因素依附于地區建設,由地方收繳由地方服務,不僅可以調動底層政府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更能較好的實現優化資源配置。
(三)行政區劃分及幅員
從基本宗旨上,我認為不動產稅收應該劃分給地方政府用于發展建設。我國的行政區劃分中,地方含有省級、地級市級、縣級、鄉級幾部分,具體的財政分配原則和比例不能簡單的一概而論,從地域、人口、發展現狀、公共事業建設等多角度出發,秉持優化資源配置的原則,以給服務建設部門充分的經濟自主權為重點考慮來進行不動產稅收的合理分配。
(四)征管機構的設立與征管能力
我國的稅收由稅務機關統一征繳,即各級稅務局、稅務分局、稅務所和國務院規定設立的稅務機構,是自成一家的獨立管理體系也與各級各類政府工作息息相關。各級稅務部門對于地方建設的了解主要依托于地方政府管理與執法部門,因而稅務收繳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地方政府,針對于不動產稅收繳收歸中央無法充分的調動地方政府的工作積極性,來實現最好效益的征繳預期。
二、不動產稅收歸屬問題解決思路
綜合考慮上述諸多因素,我國不動產稅收分配應以支持地方建設為主,劃歸地方所有。然而地方政府也并非一級政府單位,由多級政府管理疊加而成,具體稅收分割比例應該依據具體的政府工作職能和事權進行劃分。下面,我們由簡入深的全面剖析不動產稅收歸屬問題。
(一)不動產稅收實現屬地化
不動產作為地方性、非流動性生產因素,具備大宗穩定集中的稅收特征。根據國家優化資源配置的稅收分配原則,借鑒國外以不動產稅收作為地方財政收入主體的建設經驗,總得來說,不動產稅收應該進行屬地化即劃歸地方所有。國家建設的大政方針表示,要取消政府服務性收費,精化稅種,那么地方建設的財政支持除自身招商引資外主要還是要依靠中央財政撥款,地方建設缺乏經濟自主權。因為地方服務建設與公共事業建設都主要由基層政府主導工作,所以,將不動產稅收屬地化不僅可以激勵地方政府激勵作為,更能切實改善人民生活。
(二)各級地方政府合理劃分
地方政府中省級政府一般不作為地方具體建設的主導者,所以不動產稅收可以歸屬于地級市、縣級市、鄉鎮級三級政府進行發展建設。如果將不動產稅體全部放到底層政府,由于底層政府只針對于轄區服務建設,對于區域整體大局建設幫助意義不大,同時容易滋生底層政府腐敗思想和消磨自主開拓進取精神的不良影響,并且各地區之間稅收水平不均衡,不利于宏觀調控與社會公平。所以,在預留保障鄉鎮建設的財力基礎之后,應該將剩余稅收部分及時吸收到上級政府進行更大范圍的社會建設,避免不動產稅收的資源浪費,在此可以由省級政府綜合考慮各種政府建設工作進行稅收分配方案的制定。另外,直轄市作為特殊建設部門可以參照地級市不動產稅收分配方案進行合理分割。
(三)依據具體情況進行分配
不動產稅以房產稅為主,各個地區情況概不能同,我們應該根據地區建設的實際情況,以事實為依據,以民生建設為出發點,合理調整各級政府稅收比例來促進社會發展。比如說,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線城市房屋供需比例、實際房價水平都存在較大差距,那么不動產稅收的分配也不盡相同。另外,南北方建設水平的不同,使得地方政府在財政支出水平上也存在較大差距,如果一概而論,就無法實現稅收利用的最大經濟效益,所以針對于不同的發展狀況和不動產稅收情況還是要依據具體情況具體分配
三、結語
不動產稅收作為大宗型稅收,隨著房地產事業如火如荼的發展,也逐漸進去到人們的視線。為穩定經濟發展局勢、平均社會利益、縮小貧富差距,近年來不動產稅一直呈上調態勢。當然稅收的根本是為社會建設和發展提供物質基礎,所以,稅收的歸屬問題也應與社會建設的主體息息相關。從各個角度考慮我們總結出不動產稅收可以直接作用于地方建設,根據實際建設的主導與管理職能來劃分稅收份額,做到取之于民,用以于民。
參考文獻:
[1]管斌,萬超.論我國房產稅改革的現實條件和立法路徑[J].海南金融,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