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萌萌
【摘要】我國擁有獨特的歷史、悠久的中華傳統文化、獨特的國情,這就決定了我們必須要走自己的高等教育之路,認真辦好中華特色社會主義高校教育教學。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學生的德育教育教學當中,是提高德育教育效率、豐富德育教育形式的關鍵問題。本文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高職院校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促進學生的德育教育兩個方面闡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高職院校學生德育教育的影響。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高職院校 德育教育 思想政治 影響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想要辦出世界一流大學,就必須從全面提高學生的德育素質教育這個核心方面出發。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深深的影響了我們幾千年,作為教師首先自己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師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者,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高職院校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已經深深的影響了我們五千年之久,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結晶。促進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飛速發展,也是全國各所高校學生共同學習的主要文化之一。
(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倫理型的文化,注重人的道德修養和人格完善,蘊含了有關人生價值觀的追求、國家觀念、社會責任感,具有貼近社會歷史發展方向,契合民族共同體利益。
我們的高校是中華特色社會主義下的高校,我們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要堅持不懈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有益于學生樹立良好道德品質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水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超越時代局限、反映中華文明永恒價值的特征,其中很多思想內涵可以指導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升工作科學化水平。例如,儒家思想的“仁”,老子的“行不言之教”等,對于當下堅持立德樹人的核心要求有積極的指導意義。老師要具有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態,加強學生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把高校建設成為安定團結的模范之地。要堅持不懈培育優良校風和學風,使高校發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風清氣正。
(3)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列入輔導員德育工作中的必要性。當代大學生承擔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使命。大學生是社會重要人才來源的主要渠道,也是民族的希望,他們肩負著祖國未來的希望。高職學生作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強學生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于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輔導員教師是學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黨的教育方針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幾千年來沉淀出的堅韌性、嚴謹性、審美性和感染性特點,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促使學生道德品質的優化。輔導員通過循循善誘,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培養學生自立能力和自強意識,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做到既有情感中的教育,更有教育中的情感。
二、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促進學生的德育教育
(1)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于校園文化建設當中。校園文化建設可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大學生們的思維方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于校園文化建設當中,可以充分發揮隱性和顯性德育課程的價值互補作用,因此,高職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有意識地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素。例如,學生干部可以通過校園的廣播站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大力宣傳,充分發揮每一個校園基本單位自媒體的宣傳作用,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寓于校園環境、校園文化之中,促進廣大學生全面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人生理想,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助力作用,引導學生從主觀上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
(2)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付諸于行動。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進一步的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社會實踐活動具有實施疏導、自我教育、自覺服務等德育功能。
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必須充分重視社會實踐的作用,整合社會德育資源。學校可以組織各類有益的社團活動來進行社會實踐,學生也可以以班級為單位,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輔導員可以開展民族傳統技藝為主題的活動,例如,茶藝、古詩詞、剪紙等。輔導員要重視對學生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傳統經典、技藝的傳承教育。在班會中開展吟誦古典詩詞、傳習傳統技藝等優秀傳統文化普及活動,努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從而潛移默化地讓學生在學習思考中傳承中華民族精神。
(3)創新優秀傳統文化,增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進一步了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價值理念和道德規范,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努力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他十分明確地提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要正確處理傳承和創新之關系的命題。
同時,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加快構建中華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推出更多高水平教材,創新學術話語體系,建立科學權威、公開透明的哲學社會科學成果評價體系,努力構建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
綜上所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高職院校德育教育工作當中,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遵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引導工作。最后,堅持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的工作方針,將學生作為傳統文化教育的主體,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在良好的文化氛圍下熏陶學生學習傳統文化,不斷提升高校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張倩倩、李曉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高職院校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J].東方青年.教師版,2012.
[2]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N].人民日報.2016—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