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曉鈺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建立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旗幟鮮明為那些敢于擔當、踏實做事、不謀私利的干部撐腰鼓勁。建立干部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是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保證。為了把這一機制筑牢、堅持下去,必須要領會其深刻內涵,掌握其建設關鍵,多措并舉全面推進這一機制。
【關鍵詞】容錯糾錯 激勵 創新 干部
當前我國進入改革攻堅期、深水期,要打破發展瓶頸,勢必要通過改革創新開辟新路徑才能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處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沒有先例可循,沒有古法可依,只有建立干部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激勵干部在改革的道路上摸爬滾打,通過先行先試贏得發展先機。
一、容錯糾錯機制的現實意義
為干事、創業者撐腰鼓勁。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在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推進的過程中,肩負改革發展重任的各級干部想干事,卻難免會因為經驗不足、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等因素而出現一些失誤。如果因此把這樣的干部一竿子打死,全盤否定他們在推動改革中所取得的探索性成果,勢必會打擊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建立干部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能夠營造激勵創新、敢于擔當、勇于改革的良好社會氛圍,讓想干事的干部沒有后顧之憂,激勵他們挑起新時代大梁、擔起重擔,跨越改革創新中的重重險阻。
讓為官不為現象無處藏身。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力度空前,老虎蒼蠅一起打。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只要不出事,寧愿不干事的不作為現象就突顯出來了。有的干部缺乏擔當精神,工作前瞻后顧、畏手畏腳、害怕擔責,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在工作中不敢碰硬,不敢抓狠,在推進改革的關鍵點不敢做決定。有的干部工作能力和實踐經驗欠缺,心有余而力不足,工作方式方法老舊低效,不想創新,不敢創新,不會創新,工作腳步停滯不前。有的干部缺乏進取心,安于現狀,不思進取,貪圖安逸,工作中磨洋工,得過且過,能推就推,能躲就躲。
讓渾水摸魚者原形畢露。我黨擁有八千多萬黨員,不可避免的就會出現一些黨員干部濫竽充數,以為民服務為幌子,以銳意進取為借口,以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為“保護傘”,胡作非為、違紀違法。建立干部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不是紀律的“松綁”,作風的“減壓”,而是通過一套完整嚴謹,行之有效的機制明確容錯糾錯的原則、界限、程序,決不讓渾水摸魚者有機可乘、貪贓枉法、逍遙法外。
二、容錯糾錯機制的原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立容錯糾錯機制,必須做到“三個區分開來”,即“把干部在推進改革中因缺乏經驗、先行先試出現的失誤和錯誤,同明知故犯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把上級尚無明確限制的探索性試驗中的失誤和錯誤,同上級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把為推動發展的無意過失,同謀取私利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習近平同志通過三個區分開來明確指出容錯糾錯的原則。容錯糾錯的前提必須是依法執政,容得是為公的、過失的、集體決策因客觀因素而未能達到預期目標的,而不是為私的、錯誤的、個人恣意妄為的違法亂紀行為。“三個區分開來”讓干部牢記哪些錯誤和失誤可以容,哪些必須要受到法律制裁,讓干部心中有數,眼中有標,手中有稱,最大限度激發干部工作的熱情、創業的干勁。
三、多措并舉強化容錯糾錯機制的建設
(一)明確免責清單是基礎
建立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是為了解除干部的思想顧慮,給干部吃上定心丸,激發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但是必須要明確免責清單,不然則會讓老百姓誤認為是干部犯了法卻沒有受到法律處罰,或是手下留情、從輕發落了。也會讓想干事的干部對政策心中不明、制約工作的腳步。只有讓公眾明確免責清單,才能打破“鉆空者”的“護身符”,讓他們暴露在陽光下;同時消除干事創業者心中的疑慮,大刀闊斧的推進改革前行,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奮斗不止。
(二)公開運行機制是前提
要打造“陽光政務”,容錯糾錯機制必須要做到公開、公平、公正。首先要公開制定過程。通過公眾參與、專家論證、民主測評、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等方式使機制更科學化、透明化、民主化、法治化。其次要公開運行過程。機制運行過程中要公開所有應該公開的信息,將被容錯事件發生的原因、動機、條件、程度等詳細情況都及時公開,讓公共了解事件原委,及時關注過程,讓干部和政府工作都在群眾的監督下高速有效的運行。最后要公開運行結果。事件的處理結果特別是后續的發展情況必須及時公開,建立容錯糾錯的目的主要是激勵干部,給干事創業者補救過失的機會,因此事后必須有糾錯補救措施。密切關注事件發生動態,當偏差初見端倪時就應立即采取補救措施,使政策向正確方向實施。
(三)嚴格執行機制是關鍵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嚴格執行,否則只會成為一紙空談。容錯糾錯機制絕不會成為干部犯錯誤的“保護傘”,因此必須設置嚴格的底線,在實際應用中明晰邊界、寬嚴并濟、抓早抓小。對于那些在實際工作中投機取巧,以容錯糾錯機制為“擋箭牌”貪贓枉法者,要嚴懲不貸,決不讓他們有任何喘息的機會。其次,要建立嚴格的申辯程序和評判機制,允許干部合法舉證,同時通過第三方評估、民主測評、集體討論決定等方式對事件評判,保護容錯申請人的合法權益。
(四)事后有效監督是保障
要執行好容錯糾錯機制,就必須要強化后續監督機制,對那些已經按相關規定糾錯改正的干部,加強跟蹤督查和后續監管是必不可少的,要盡量使他們放下包袱,以良好的面貌投入工作,保持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對那些確實有思想顧慮的干部,可以加以教育和引導,及時的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和工作動態,在工作中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支持。對那些調整心態后確實取得突出成績、促進工作進展的,應給予鼓勵和必要的獎勵,并加以宣傳,既是對優秀個人的激勵,同時又能起到非常好的正面激勵作用,將容錯糾錯的教育和引導作用發揮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