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正臣
【摘要】我國傳統金融市場已經相當成熟,并且業務類型13益多元化,隨著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互聯網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精神滲透到金融領域并與傳統金融行業充分結合,于是產生了互聯網金融。由于前期缺少法律及行業監管,互聯網金融一度出現了野蠻發展,平臺跑路等風險事件屢見不鮮。本文通過分析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及模式,揭示目前互聯網金融普遍存在的風險,提出相應的風險防范對策。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產生;發展;風險;對策
一、互聯網金融的產生
(一)互聯網加速行業融合
如今互聯網早已不再是什么新鮮的話題,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也在不斷地推陳出新、百花齊放。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人們早已習慣和依賴互聯網技術帶來的便捷和舒適,互聯網技術正在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掃碼支付的普及、智能家居的推廣,極大地提升了人們的消費體驗,便捷性大幅度提高。互聯網的普及正在加速不同產業的大融合,產業界限日益模糊化。
(二)滿足多方需求
1.滿足中小企業融資需要
長期以來,中小企業由于資質差、信用等級低、缺少銀行認可的抵押物等原因,很難從銀行取得貸款。而由于我國證券市場有著嚴格的審核標準和準入機制,大部分的中小企業又很難在資本市場發行股票或者債券等方式直接融資以獲取資金。與此同時,民間的高利貸行為一度活躍起來,導致資金風險事件頻發,擾亂了金融市場秩序。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多樣化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方便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企業的融資方式更加靈活和多樣性,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有效緩解。
2.滿足投資者的投資需求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據統計,2017年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比上年名義增長9.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3%,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3%。如何使貨幣保值增值,讓錢生錢,逐漸成為普通老百姓熱切關心的話題。在過去的幾年甚至十幾年里,股市、樓市、債券和銀行存款是老百姓最為普遍的投資途徑,然而隨著股市持續低迷,樓市嚴厲調控,銀行存款利率多次下凋等國家調控措施的推行,老百姓手里的錢雖然越來越多,但投資渠道越來越窄。
(三)科技進步降低交易成本
眾所周知,資金融通和風險分配是金融市場的兩個基本功能,以銀行為核心的傳統金融機構擔負著實現這兩項基本功能的任務,銀行通過存款和貸款業務為資金供需雙方提供金融服務,并且承擔著風險分配的責任。銀行在風險分配的過程中提升了資源有效性,但也產生了巨大的成本。互聯網技術的進步實現了信息處理成本和交易成本的大幅降低。
二、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模式
(一)P2P網貸
顧名思義,P2P是指個人與個人之問的資金借貸行為,一般通過第三方互聯網平臺撮合以實現交易。我國的P2P網貸模式主要包括純線上模式、線上線下結合模式、債權轉讓模式以及擔保模式等。純線上模式一般是金額小、期限短,借貸雙方完全在線上平臺進行撮合。線上線下結合模式一般在線上平臺展示各種理財產品,吸引投資人;線下尋找合格的借款客戶,將線上獲取的資金放出以實現收益。債權轉讓模式一般是由與平臺高度相關的第三方先行放款,:再將債權轉讓給平臺上的投資人,通過金額拆分和期限錯配將一對一的債權債務關系轉換為“一對多”或“多對多”。擔保模式是P2P平臺與第三方擔保公司簽訂擔保合同,借款人一旦不能還本付息,就由擔保公司承擔還款義務。
(二)眾籌
即大眾籌資,是指項目發起人通過互聯網平臺向公眾展示他們的創意,公眾在平臺上瀏覽并發現其感興趣的創意項目,并進行投資。按照性質劃分,眾籌包括交易眾籌和投資眾籌兩大類,其中交易眾籌根據投資者能否從項目或者公司獲得產品或服務,劃分為獎勵制眾籌和募捐制眾籌。投資眾籌根據投資者投資以后獲取的是股權還是債權,劃分為股權制眾籌和債權制眾籌。
(三)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包括兩大模式,一種是有電子交易平臺且具備擔保功能的第三方支付模式,例如財付通和支付寶;另一種是不依托于電子商務網站的獨立的第三方支付模式,例如快錢和易寶支付。在第一種模式下,貨款暫由平臺托管并由平臺通知賣方發貨,買方收貨后通知平臺付款,此時第三方支付平臺才將貨款轉入賣方賬戶。在第二種模式下,平臺僅充當資金結算的角色,前端提供多種支付方式供用戶選擇,后端則連著眾多銀行,為用戶提供支付服務和結算方案。
除此之外,互聯網金融還包括大數據金融、信息化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門戶等模式。
三、互聯網金融的風險
(一)政策法律風險
以P2P網貸平臺為例,2015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指¨‘互聯網金融異軍突起”,在這之后幾乎一年的政府工作文件中,都對互聯網金融給予了積極的鼓勵政策。然而,隨著“e租寶事件”的發生,2015年12月28日《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出臺,開始對互聯網金融進行嚴查。2017年12月13日,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了《關于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應在2018年4月底前完成轄內主要P2P機構的備案登記工作、6月底之前全部完成,并對債權轉讓、風險備付金、資金存管等關鍵性問題作出進一步的鋸釋說明。由此可見,國家政策和法律法規的導向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
(二)技術風險
互聯網金融的技術風險主要表現在計算機軟硬件遭受攻擊破壞、不法分子冒充客戶身份進行交易以及未經有效授權訪問網站三個方面。如果互聯網金融系統存在安全漏洞,或者沒有建立完善的病毒防御體系,就容易被木馬攻擊導致系統癱瘓,造成難以估計的損失。另外,隨著計算機技術突飛猛進地發展,黑客所使用的攻擊手段和方式也層出不窮,很多時候即便技術人員對互聯網金融系統建立了相當完備的病毒防御體系,也不能保證可以完全抵御黑客的攻擊。計算機硬件由于其物理特性,假如存放保管不當,也容易受到客觀環境的影響和人為破壞。而不法分子盜取客戶資料冒充客戶身份進行交易和未經有效授權訪問網站則會直接威脅用戶資金安全,造成客戶資金損失。
(三)交易風險
交易風險主要包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流動性風險。互聯網金融最為核心的內容是誠信,當前我國社會誠信體系的建立尚不完善,互聯網金融模式中對借款人的資質審查大都是線上審查,通過審查借款人的征信報告、銀行信用記錄、有無法院訴訟等方式判斷借款人的資質,審查手段有限,審查方式受到較大局限,是否對借款人放款以及放款額度受人為主觀因素影響較大。因此,在互聯網金融的各類風險中,信用風險首當其沖。市場風險與金融市場成熟度密切相關,互聯網金融市場尚不成熟,一旦出現大規模的市場風險,其危害之大,影響之廣都是難以預計的。流動性風險具有綜合性特點,金融機構一旦發生流動性風險,那么更深層次一定還存在著其他風險,因此流動性風險被冠以“商業銀行最致命的風險”之稱,由此不難看出保持合理的流動性對于金融機構的重要性。
(四)聲譽風險
眾所周知,良好的聲譽對企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企業一旦發生聲譽風險,可能是致命的打擊,尤其是在互聯網技術相當成熟的今天,其應用幾乎融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所具有的用戶數量多、輻射地域廣和信息傳遞速度快等特點,決定了互聯網金融機構一旦發生聲譽風險,將會對企業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甚至破產。
四、風險應對措施
正因為互聯網金融存在的諸多風險和挑戰,威脅企業和投資人資金和信息安全的同時,也極大地制約了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所以需要政府部門、行業機構和投資者共同作出努力。
政府部門應當轉變傳統的金融監管理念,設立互聯網金融企業準入門檻,采取發放牌照、設置一定的注冊資本金等要求,以及采取備案的方式對互聯網金融企業進行動態監督。設立互聯網金融企業運營規范,鼓勵優質企業健康發展,淘汰不合規的企業。行業機構應當加強自律管理、規范經營,切實保護投資人的資金安全和信息安全。行業自律組織建立健全獎懲機制,對損害投資者利益、惡意競爭的不法主體進行嚴懲,營造良好的市場秩序。投資者需要不斷學習必要的金融知識,提高風險意識和理財技能,理性投資。在商家推出的高額收益理財產品面前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合理判斷并充分認識存在的風險,同時注意保護自己的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
五、結語
隨著金融市場結構的多元化和改革的深人,互聯網金融行業將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相對于成熟的傳統金融行業,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時間短、經驗不足,配套的監管措施和法律規范尚不完善,依然存在諸多風險,需要各方齊心協力,引導互聯網金融良性發展,以促進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和穩定。
參考文獻:
[1]國家統計局.2017年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情況
[2]何輝.電子貨幣系統的風險及其控制[J].金融研究,2014(6)
[3]廖岷.從全球金融危機看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的重要性[J].西部金融,2009(1)
[4]羅明雄,唐穎,劉勇.互聯網金融[J].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