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波
摘 要:安全教育是一切教育的重中之重,是人成長的必要保證。文章結合實踐,總結了安全意識“缺失”的現狀及原因,并在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基礎上闡明讓學生主動構建安全意識的有效策略,提出從“主題形成階段對安全問題進行大掃盲”“過程實踐階段對安全意識進行主動建構、實踐、提升”以及“成果展示階段對安全問題進行宣傳推廣”三個層次進行實施,以活動促進學生對安全意識的主動建構。
關鍵詞:安全意識;安全教育;主動構建;實踐活動
中圖分類號:G47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15-0013-02
學生的安全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學校要牢固樹立“安全工作無小事”和“責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努力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規范學生的安全行為習慣。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影響學生安全的因素也越來越多,如溫室效應、環境污染、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隨時會威脅到他們的人身安全。再加上學生年齡小,自我保護能力及意識差,更使學校受到了極大的挑戰。那么該如何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讓他們更好地自我保護呢?
1. 安全教育的缺失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影響學生安全的因素也越來越多,如溫室效應、環境污染、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網絡安全等。而學校由于課程設置的緣故,沒有專門的安全教育課程,因此對于學生的安全教育就落到了班主任的身上。每個班級的情況不一,安全教育也就顯得參差不齊。而且班主任的安全教育主要在于校園安全的教育,局限性比較大。
2. 安全教育的效率低下
一些學校教學樓的樓梯上經常會見到學生互相推擠,樓梯扶手上也隨處可見學生沿著扶手順勢滑下等。同時,一些學校對學生的校園安全教育很重視,但為何學生的安全意識仍舊不容樂觀呢?原因在于學生年齡小,沒有安全意識,而教師每天只是把安全掛在嘴上,雖然年年講、月月講、日日講、會會講、事事講,但是對學生來說就是一種“要我安全”的鼓吹,他們并沒有體會到安全的重要性,安全意識又從何而來呢?
3. 家庭中安全教育的缺失
據了解,家長對孩子的安全教育也很重視,但是大多數家長卻不愿意犧牲自己的時間去學習相關的安全教育知識,并且認為在安全教育方面學校是負首要責任的。由于家長的不作為,面對形式各樣的安全問題,學生經常疲于應對,安全隱患可想而知。
要真正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就要解決他們知行脫節的現實問題。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教師除了要使學生知道“做什么”,還要發揮學生“我要做”的主動意識。《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中指出:面向學生生活,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發展的實際,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要求。由此可見,綜合實踐活動能讓學生自覺、自愿、主動地參加具有安全意識培養意義的、具體的、實際的活動,并通過親身的實踐,加深安全意識,增進情感的體驗,形成自我保護的安全意識,養成安全的行為習慣,是培養學生安全意識的有效載體。那么,如何依托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呢?
1. 主題形成就是安全問題“大掃盲”
傳統的安全教育主題都是由教師選定,然后由教師講解給學生聽,最后讓學生記住哪些行為危險,不要去做。這樣的口號式教學,學生不愿意聽,有些叛逆的學生還會和教師對著干,你說危險,我偏做給你看。而綜合實踐活動強調學生的直接經驗,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安全教育同樣可以由學生來提出學習的主題,而不是教師的直接給予,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安全”為“我要安全”。比如,在課的開始教師可以讓學生看一段有關交通安全或安全事故的視頻,然后讓學生談談自己看到或是聽到過的有關安全的問題。根據學生的描述,教師適當引導,歸納總結出各類安全問題:交通安全、網絡安全、食品安全、環境污染、疾病危險等。教師再根據學生自己的喜好,分小組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安全問題,并討論確定自己的研究主題,如“學校安全隱患大調查”“安全上網須知”“保護自身安全小技巧”等。這些來自學生的小主題,有些雖然并不是很完美,但由于是學生自己提出來的,他們就有足夠的興趣去實踐這樣的活動。在此環節的學習中,學生不知不覺就對安全問題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師則在輕松的引導中完成了安全問題的“大掃盲”,比之聲嘶力竭地說教,既輕松效果又好,而且還能激起學生探究安全問題的興趣。
2. 過程實踐就是最好的安全教育
綜合實踐活動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因此,學生在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時候,會運用很多的研究方法,如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實驗研究法、科學觀察法等。在使用這些研究方法的過程中,學生就主動建構了安全意識。
(1)文獻研究法——安全知識的主動建構。文獻研究法就是指全面搜集、鑒別、整理國內外于研究主題相關的文獻資料,通過研究文獻資料,對事實形成科學認識的一種研究方法。比如,“保護自身安全小技巧”這個主題,學生要從相關的書籍、網絡、報紙、雜志、展覽等各種渠道中搜集有關主題的資料,然后進行鑒別,整理形成適合學生的小技巧。這一過程中,雖然學生不一定能整理出讓人眼前一亮的小技巧,但這個搜集整理過程就是一種安全知識的主動建構過程,比之蒼白的說教更有說服力。
(2)調查研究法、實驗研究法、科學觀察法——安全知識的主動實踐。學生在使用這幾種方法的時候,都會有一定的安全隱患,因此實踐的本身就是對安全知識的一種主動運用和實踐。比如,“保護自身安全小技巧”這個主題,學生運用調查研究法中的訪談法對某位安全教育專家進行訪問時,來去路上的交通安全問題,就是學生需要直接面對的。在出發之前,學生需要做詳細周到的安全預案,然后進行實踐,這就是安全知識的主動實踐。而這樣的實踐活動在整個綜合實踐的活動過程中到處可見。
(3)資料整理——安全意識的主動提升。各種研究方法的實踐之后,需要學生對調查所得的資料進行整理研究,寫出自己的研究報告。對于學生來說,雖然談不上是什么正規的研究報告,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研究報告的撰寫過程,對學生而言就是再一次主動提升自己的安全意識的過程,并且還有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比如“保護自身安全小技巧”這個主題,學生肯定可以得出很多關于保護自身安全的小技巧,并能將其進行推廣。
3. 成果展示就是最好的宣傳方式
綜合實踐活動的活動成果的表現形式有多種多樣,最常見的有研究報告、小論文、設計方案、實物成果、日記,等等。為了讓這些成果能讓他人看得清楚明白,教師可借助多媒體、圖片展、解說詞、表演、手抄報等形式加以展示。
比如,對于“保護自身安全小技巧”這個主題,學生展示成果的時候,可以將本小組的研究成果推廣到整個班級甚至學校,也可以向社區等展示。此階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采用多種方式同時展示,如可以辦一個研究過程中搜集到的圖片文字展、出一期黑板報或者表演一個安全小品等,以多種方式進行呈現。在這一過程中,不僅本小組學生提高了自身的安全意識,而且學校、社區也進行了一次安全宣傳。安全宣傳要靠學生的自主建構,要靠學生的主動獲得,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安全教育要不斷改革,變過去的說教式、口號式的安全教育為學生主動建構、主動習得的學習方式。同時,教師要依托綜合實踐活動中“安全主題”的有效開展,讓學生在活動中主動建構安全意識。
參考文獻:
[1]任善亮,周達章.初中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指南[M].杭州:浙江科學出版社,2008.
[2]孫繼東,趙景鳳.把學生安全教育滲透在教育教學活動之中[J].吉林教育,2015(09).
[3]歐益生,張建芳.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態化實施實踐與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4]劉艷虹,顧定倩,張樹東.學生安全知識獲得途徑及安全教育形式的調查研究[J].教學與管理,20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