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超
(西安市市政設施管理局,陜西 西安 710000)
人行天橋又名過街天橋,是在交通、人流密集區域,為解決行人過街、人車分流而建設的跨越道路的建筑物。人行天橋在城市交通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其檢測評定已成為天橋管養的重要內容。但目前國內還沒有專門的城市人行天橋養護技術規程,這就制約了現代城市人行天橋的發展和管養。
(1)人行天橋數量大、結構形式多,已成為城市橋梁管理養護的重點。
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人行天橋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目前的西安市人行天橋數量已超過150座,占比接近50%;另一方面天橋的結構形式多樣,比如異形鋼結構天橋、帶電梯等無障礙設施的天橋等越來越多地被采用,對天橋的管理與養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見圖1、圖2)。

圖1 小寨人行天橋之實景

圖2 五路口人行天橋之實景
(2)現有的《城市橋梁養護技術規范》(CJJ 99-2003)中的評價模式已不能滿足當前人行天橋的管養需要。
現有的人行天橋的評價參照《城市橋梁養護技術規范》(CJJ99-2003)中橋梁技術狀況指數BCI(Bri dge Condi t i on Index)的評分方法進行評價。這是一種基于目測的橋梁狀態評估法。它采用層次分析法把影響橋梁狀態的因素條理化、層次化,建立起多層的層次關系結構模型,即根據定期檢測的損壞狀況及扣分值,逐級、分層加權,最終到達橋梁各部分,以及全橋的BCI。其評價內容如圖3所示。
隨著新材料、新體系的應用,結構輕巧、造型獨特、大跨的人行天橋不斷出現。在日常的管養過程中,在保證結構安全之外,行人的振動舒適性也應該考慮,而這在BCI評價中并未涉及。
(3)人行天橋管養,既應保證結構安全,也應注重行人舒適。
城市的管理也在不斷地向以人為本的方向轉變。而常規的人行天橋的BCI評價是從結構本身的角度出發,僅僅注重結構的完好而未考慮天橋上行人的因素。其實,人行天橋的目的是服務行人。因此,在橋梁的常規結構檢測過程中,在保證結構本身的安全的基礎上,還應注重行人的舒適性評價。

圖3 人行天橋BCI評價內容圖示
針對現有BCI評價模式已不能滿足人行天橋的管養需要,現從多年的管養經驗出發,為適應人行天橋的管養需要,在BCI評價的基礎上,嘗試提出人行天橋的舒適性評價指標FBCI(Footbridge Comfort Index)。
人行天橋的舒適度影響因素分為三個部分,主體結構功能、橋面功能、附屬設施功能(見圖4)。
2.1.1上部結構功能
上部結構功能分為梁體結構振動和上部結構涂裝外飾。
2.1.1.1梁體結構振動
由于新的材料、新的設計理念的出現及其運用,人行天橋向著輕質大跨的方向發展。由此帶來的問題是結構的固有頻率低,人群密集時極易發生共振,或者由于振動幅度較大使行人產生恐慌。《城市人行天橋與人行地道技術規范》(CJJ69-95)規定:“為避免共振,減少行人不安全感,天橋上部結構豎向自振頻率不應小于3 H z”。《城市橋梁養護技術規范》(CJJ99-2003)中對于人行天橋檢測過程中發現的振動的問題并未提到。
在《城市橋梁檢測與評定技術規范》(CJJ/T233-2015)中規定:“梁式、剛構、剛架和拱結構人行天橋的行人舒適性評定應滿足:(1)結構豎向最低自振頻率不應小于3 H z;(2)橫向最低自振頻率不宜小于1.2 H z”。但是,由于在BCI評價中并無相應的病害扣分值,以致此規定不具有可操作性。

圖4 人行天橋舒適性評價指標圖示
我國人行天橋振動舒適性方面的規范存在明顯的不足:(1)僅有頻率值要求,未考慮加速度值的影響;(2)基頻的設置要求已不完全適用。
2.1.1.2上部結構涂裝外飾
由于考慮到美觀的原因,新建人行天橋在建成以后梁體一般都會涂裝或者設置外飾板材。在運營過程中,由于梁體滲析或者生銹造成涂裝層的破壞。盡管涂裝層的破壞未必對結構安全造成大的影響,但對于行人則會留下該橋危險的印象,并在經過橋梁時,承受著較大的心里負擔,這也是城市橋梁管理者不愿意看到的。當上部結構采用外飾板材時,與涂裝不同的是裝飾板材的掉落會直接影響橋下行人及行車安全。
2.1.2下部結構功能
下部結構功能包括墩臺身涂裝、墩臺身外飾板材。將下部結構功能分為兩部分,主要是考慮墩身環抱廣告牌的情形。在舒適性評價中,下部結構功能對行人或者行車的影響明顯要弱于上部結構功能的影響。
橋面功能包括平整性、積水、抗滑性及欄桿四個部分。
2.2.1平整性
橋面的平整與否直接影響行人行走是否舒適。平整性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橋面鋪裝層坑槽、碎裂,踏步臺階的破損,伸縮縫高差等。
2.2.2積水
橋面積水病害在目前BCI評價中是根據積水點數量扣分。雨天行人密集通過天橋時,主要受積水寬度與橋面凈寬之比的影響,這一比值越大,對行人影響就越大,這一比值達到一定值時行人將不得不趟水過橋。另外積水的長度也對通行有一定影響。
2.2.3抗滑性
人行天橋橋面、坡道及梯道的抗滑性對于行人及非機動車通行有直接影響。特別是雨天、雪天,以及結冰的時候影響更大。人行天橋的抗滑設施主要有防滑條、防滑刻槽、礓礤坡道等。
2.2.4欄桿
欄桿部分包括欄桿變形缺損和欄桿涂裝。欄桿的缺損變形對行人的安全造成直接影響,欄桿涂裝則主要是由于銹蝕造成行人的心里負擔。據報道,某市發生過由于欄桿斷裂而致使小孩擠過欄桿摔下橋的事故。因此,在發生影響行人安全的橋梁結構或者附屬設施損壞時,橋梁管養部門應立即維修。
附屬設施功能主要由照明設施、無障礙設施、標識牌和其它附屬設施四個部分組成。
2.3.1照明設施
城市人行天橋通常設置景觀燈,一方面起到美化環境的效果,另一方面為行人通行提供照明。由于橋梁的日常巡視檢查都在白天,照明效果無法檢查到,而燈光照明設施作為橋梁的附屬設施理應納入日常巡檢的范圍。
2.3.2無障礙設施
人行天橋的無障礙設施一般包括坡道、梯道、電梯、自動扶梯、升降平臺、盲道、欄桿、扶手、標識和引導系統等。早期人行天橋設計大多考慮安全實用的功能性需要,而較少考慮人性化的需要。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的基礎設施包括人行天橋將向精細化、多樣化,滿足不同人群需求的方向發展。
2.3.3標識牌
標識主要包括橋銘牌和其它標識。橋銘牌不僅包括橋梁名稱還有橋梁的主管部門、管理機構、養管單位、建設單位、建成時間及服務熱線等內容。目前西安市的人行天橋都裝了橋名牌,但是其他內容多有不全。為防止人群擁擠引發事故,指示人群有序通行而在橋面設置標志標線,以及在欄桿上安裝各種指示、禁止等標示。未來在人流密集地區的人行天橋還可能安裝人流量實時監控,以及滿載流量警報等設施。
其他附屬設施主要包括雨棚、架空線安全護罩、垃圾桶和紅綠燈等。
人行天橋舒適性評價涉及多個層次的多個指標。參照《城市橋梁養護規范》(CJJ 99-2003)中BCI計算方法,在評價計算時,根據病害程度采用百分制從最底層指標開始計算,最后得到FBCI,依據FBCI對照舒適性評價標準確定等級。
根據舒適性評價指標的分層特點,采用專家打分的方式確定各因素的權重。為使所得值更具有代表性,分別邀請了專家、行人、養護管理人員等參入打分,最終確定的權重如表1所列。

表1 人行天橋舒適性評價各因素權重表
在進行FBCI計算時,因為不是所有的人行天橋都包括表1所列的各項因素。比如:西安市的人行天橋的梁體多數采用涂刷的方式防腐或者美觀,而較少采用外飾板材,此時則需要將無此項內容的權重按照其他項之間的比例進行重新分配,以保證計算結果的準確。
根據FBCI值將舒適性分為5個等級,分級描述如表2所列。

表2 人行天橋舒適性評價標準表
(1)城市人行天橋由注重結構安全向結構安全、美觀及行人舒適的方向發展。這對一個城市的橋梁管理養護部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保證橋梁結構本身的安全,還應保證行人能夠舒適地通行。
(2)橋梁狀況指數BCI主要關注結構本身的狀況,而FBCI則是從行人的角度評價橋梁的狀況,其作為BCI評價的補充,在以后的定期檢查中需要計算的指標包括BCI和FBCI兩項,采用BCI的字母加FBCI數字的評價指標相結合的形式。例如在對圖1小寨人行天橋的定期檢測評價中,BCI評級為A級,但是由于墩身涂裝、橋面平整性、橋面積水等方面的問題,FBCI評為2級,小寨人行天橋的綜合評級為A2級。
(3)人行天橋的評價模式采用BCI與FBCI相結合的方式是適應城市橋梁的管養需要,體現以人為本理念的舉措。在評價結論作出之后,則需要養護部門及時對影響結構安全或者行人舒適的因素進行維護。
(4)人行天橋評價模式的改變,一方面促進既有橋梁的管養,也對天橋的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結構安全可靠、行人舒適與橋梁美觀等。
青海將開建一條沿黃旅游公路
流經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境內的黃河風景迷人,但是由于黃南州境內缺少一條沿黃旅游公路,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黃南州黃河美景開發。如今,這個現狀將隨著國道310線尖扎至共和段公路的開建而得到改變。
國道310線尖扎至共和段公路是青海省2018年計劃開工建設的重點公路項目之一。位于青海省東部黃河沿岸,地跨黃南州、海東市、海南州和尖扎、化隆、貴德、共和4縣。工程起點位于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接國道213線(阿賽公路);終點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恰卜恰鎮西側,接已建成的共和至玉樹高速公路。
路線全長約170.439 km,工程計劃建設工期4 a,2021年建成通車。該項目是國家普通公路網G310線連云港至共和公路青海境內的重要組成部分,路線走廊基本沿黃河布設,不僅是一條重要的旅游公路,也是青海省多條重要國省道的聯絡線路。
該項目的建設將深化和完善青海省高速公路網規劃、實現國家重點公路與地方主要公路之間的銜接,同時,結合黃河谷地百萬畝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實施,可以加快農產品的流通,推動旅游資源和礦產資源的開發,對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快城鎮化進程等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