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雙榮 趙良斌
【摘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以培養大學生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政治觀、生活觀、戀愛觀、職業觀、道德觀、法制觀等為己任,把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作為終極教學目標。本文就《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改革的現狀和優勢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課程教學 教學現狀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以培養大學生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政治觀、生活觀、戀愛觀、職業觀、道德觀、法制觀等為己任,把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作為終極教學目標。具體來說,就是以珍惜和適應大學生活、開拓人生新境界為切入點,以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主線,緊扣大學生成長中遇到的基本問題,特別是德與法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馬克思主義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制觀的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遠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認同并遵循體現中華民族傳統和時代精神的價值標準與行為規范,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增強社會主義法制觀念,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改革的現狀
(一)教材內容量大,內容深度不夠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材總體上講內容質量挺高的。但經過實踐我們發現,雖然教材質量不錯,但由于課時量有限,在規定的時間內,教師想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細致的講解,使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有效的消化和吸收存在較大的困難。因為,這部教材的內容量很大。為了趕課時,教師不能引導學生對一些重要問題進行深入探究,一些問題只能是一筆帶過。過多的內容就導致,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只能采用灌輸方式進行授課,理論講解多,實際問題解決少,導致教學內容剖析不夠深入,這就影響到教學效果,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受重視程度與其重要性不相符
《基礎》課的授課對象是大一新生,對大學生成長成才具有重要引導作用對培養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特殊意義。對“思修”課的學習興趣以及教學效與大學生現有的知識結構和綜合素質有密切聯系,對于高職院校學生來說他們往往更加注重專業課的學習而忽視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性,學習興趣不濃、積極性不高;受傳統影響,許多學生認為上《基礎》課就是例行公事,不能真正認識到《基礎》課對個人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此外,學校和老師的重視程度也是參差不齊,存在著保障條件缺乏、師資培訓不足、任課教師積極性不高、授課班型過大等突出問題。
(三)不符合網絡時代的教學發展現狀
網絡信息時代的來臨,給大學各科目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只有適應網絡時代和信息時代發展現狀,通過網絡信息技術不斷優化教學質量,才能更好的完成人才培養的任務。《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在教學中,雖然收錄了部分關于信息技術和網絡的內容與方法,但從總體上來看,仍然是對傳統思想、道德與法律三部分內容的綜合整理,沒有充分利用和發揮網絡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優勢。由于教材中內容不夠重視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很多教師在教學中也忽視了應用網絡信息技術,這使思修與法基課程無法滿足學生的網絡化學習需求,更是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影響了思修與法基課程的教學效果與質量。
(四)《基礎》課的實踐教學缺乏,不能適應新時期學生新要求
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對于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干、奉獻社會,鍛煉毅力、培養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05年,《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也強調:“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所有課程都要加強實踐環節。……要通過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觀察分析社會現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效果。”因此,實踐教學既是國家對《基礎》課的教學要求,也是《基礎》增添實踐互動,解決課程中理論知識過多問題的內在要求。但目前《基礎》課中存在著實踐教學不受重視、課堂實踐較多,課外實踐較少、實踐性教學內容匱乏、實踐教學缺乏穩定性和長期性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不能滿足新時期易于接受多種教學手段、喜歡實踐教學多于理論教、反對教學說教的大學生要求,《基礎》課的實效性、吸引力以及作用的發揮也因此打了折扣。
二、提高高職院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時效性的優勢
(一)提高學生個人素質
通過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強大學生的法制觀念,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解決大學生成長成才當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與此同時,提高人才素質結構中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制觀念也是我們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和必然要求。
(二)有利于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習總書記在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講話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到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等根本問題。“培養什么人”指的是人才的質量,“怎樣培養人”指的是培養的方式,“為誰培養人”指的是人才的思想政治意識。《基礎課》通過對高職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道德和法律意識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當代世情國情,堅定對中國特色的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使之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