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
【摘 要】世界經濟一體化背景下,企業發展面臨較多機遇與挑戰,要求企業通過債務融資方式持續發展。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當前集團企業債務融資活動中,極大程度上對會計盈余質量造成影響,債務融資作用受到明顯限制。對此現狀,本文對會計盈余質量與債務融資的內涵、債務融資對會計盈余質量影響表現以及債務融資對會計盈余質量影響問題的解決策略進行探析。
【關鍵詞】會計盈余質量;債務融資;影響;策略
作為當前企業發展中采用的戰略方式之一,債務融資在企業融資結構中占有極高比重,其不僅可將債權人對企業求償權反映出來,且可體現出公司治理活動中債權人的參與程度。但如何保證債務融資作用的發揮,又需充分考慮其是否對企業會計盈余質量帶來影響,其是當下集團企業債務融資面臨的主要問題。因此,本文對債務融資對會計盈余質量的影響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會計盈余質量與債務融資相關概述
關于會計盈余,可將其納入會計信息范疇中,一般用于投資者、債權人決策活動中,其是對企業經營活動、公司治理好壞的具體反映。從當前大多學者研究理論中可發現,關于會計盈余質量在概念上并未具體界定,通常將其與盈余管理、盈余操縱等相關聯,其中盈余管理主要指以會計準則為依據,由管理層對會計收益進行調整與控制,且包括會計信息的披露管理;盈余操縱,則指在操作盈余方面,管理層并未按照會計規定范圍,實質為改變會計盈余的行為;對于盈余質量,是對會計盈余信息狀態的一種反應。從債務融資角度看,現代企業對其概念分析中,不再局限于傳統財務理論觀念,認為其是降低代理成本且可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的重要內部機制。現行大多理論研究內容中,多從公司治理角度對債務融資進行剖析,如國內學者在研究時,強調債務融資下,債務人企業價值與績效的提高、會計穩健性的保持都可發揮重要作用。實際分析債務融資對企業治理作用中,需從多方面衡量指標考慮,如企業績效等,這樣才可明確債務融資所帶來的治理效應[1]。
二、債務融資對會計盈余質量影響表現
(一)銀行融資影響
作為集團企業債務融資的主要來源,銀行融資在影響會計盈余質量方面極為明顯,由于其在集團企業中扮演大債權人角色,所以能否保證公司治理效應與之存在較大關聯。從當前銀行融資情況看,更注重采用信貸跟蹤管理模式,但業務開展中,更傾向于對政府背景企業貸款,這在商業銀行中表現極為明顯。由于這種融資很大程度基于政府信用或政府信譽角度出發,對盈利關注較少,使債務契約停留在軟約束方面,公司治理活動中并未發揮應有的作用。假若債務企業為履行債務契約,會采取盈余管理手段,其直接導致會計盈余質量降低[2]。
(二)債券融資影響
債券融資是影響會計盈余質量的重要因素。從當前部分企業債券發行情況看,極易出現債券違約問題,其直接打破剛性兌付的神話,企業在盈余操縱動機上極為明顯。一旦債券融資活動中出現債券違約情況,便直接影響企業的會計盈余質量。事實上,由于債券融資中所采用的工具不同,所以其導致的負債結構也有一定差異,這樣為企業盈余質量帶來的影響也有一定的差異。這就要求債券買賣活動中,充分考慮債券違約風險[3]。
(三)其他融資影響
除銀行、債券融資外,也需考慮到其他融資影響,如企業關聯方融資情況。通常關聯方交易活動中,若債務人未受債務契約約束監督,便不會積極參與到治理活動中,使會計盈余質量受到影響。再如債券融資問題,部分企業在債券發行中,需考慮到資本市場監管問題,這種監管約束作用下,會使債務契約有明顯的硬性約束特征,這與銀行融資相比,債權人治理效應更加明顯,會計盈余質量因此相對較高[4]。另外,既往研究資料中,也提及關于客戶融資問題,部分行業如制造業,盡管其同樣為賣方主導市場,但有較大的客戶選擇空間,且注重融資雙方的長期合作,在互利共贏下,客戶更樂于參與到治理活動中,其可說明,債務融資中,會計盈余質量在客戶融資比例提高下會隨之提升。
三、債務融資對會計盈余質量影響問題的解決策略
(一)良好銀企關系的構建
針對銀行債權人對企業會計盈余質量的影響問題,首先應考慮構建良好銀企關系。以商業銀行為例,在借貸行為方面對許多企業設置較高門檻,而對于已合作企業,參與公司治理積極性不高。這種情況下便使債權人治理效應被降低許多,所以銀行應注意改變傳統政企不分離的觀念,對于預期可還本付息項目或企業,應提供貸款業務,且注意持續進行信貸跟蹤,以此使會計盈余質量得到提高[5]。
(二)集團內部機制完善
集團內部機制是否完善,是影響會計盈余質量的關鍵所在。實際完善中,可采取的策略集中表現為:第一,債權人信息披露力度的加強。盡管債務融資需借助債務契約實現,但從實際情況看,如債券持有人或銀行債權人,仍對債務人是否在償付本金與利息中能夠完全按照債務契約執行而擔憂,或考慮債務人信用期內,財務狀況能否滿足持續經營需要,而在客戶方面,也會對產品質量是否有保障或能否按期交貨考慮。而這些情況的產生主要歸結于借貸雙方信任問題,債務人對此可在信息披露力度上強化,使債務契約信任基礎得以夯實,如將產品生產情況、交付計劃如實告知客戶,或將資金狀況以及還款計劃如實告知銀行。
第二,債權人代表的引入。從當前集團企業債權人參與治理與監督情況看,仍有一定的弊病,如監督重點集中于外部環境,忽視企業內部情況,且這種監督在企業中并未以制度形式呈現,主要為債權人自發行為,所以監督權難以保證。對此問題可考慮將債權人代表引入監事會中,做好外部監督的同時,能夠對企業內部進行監督。需注意的是,所引入的占全人代表,應以公司債權比重較高的債權人為主,且在專業能力上較強,這樣通過參與企業治理活動,有助于會計盈余質量的提高。
另外,集團內部機制完善中,為使會計盈余質量提高,可在薪酬體系上進行完善,如股權激勵機制的引入。一旦股東、管理層在目標上出現差異時,有逆向選擇、道德風險等情況,會計盈余質量因此受到影響。此時借助股權激勵機制,能夠保證管理層與股東目標的一致性,對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可發揮重要作用[6]。
(三)監管部門作用落實
與發達國家相比,國內企業在融資結構上一般以銀行融資為主,其所占比重極高,這就要求做好融資渠道工作。加之當前股票市場保持低迷走向,銀行在信貸規模上傾向于收緊政策,所以直接融資渠道中,債券發行的方式最為適宜。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在債券市場發展上并不成熟,存在企業發債困難問題。對此情況,便要求監管部門參與其中,可在債券發行審批制度上進一步完善,將準入限制放寬,特別對于機構投資者,本身有專業特長,在公司治理參與方面更會表現出積極性。同時,在債務監督方面,通常小債權人更注重“搭便車”,其可能造成債務人在缺少監督情況下未履行債務契約,更可說明機構投資者的重要性。監管部門應從該角度出發,在機構投資者最低認購額度上進行界定,在投資機構這積極參與下,有助于會計盈余質量的提高。
此外,為保證債權人利益,也可考慮在企業中引入破產機制,其主要強調債務企業存在難以償還本息情況,有破產可能性時,債權人可引入破產清算機制,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使控股股東被約束。考慮到即便破產機制應用下,債權人利益受損可能較為嚴重,所以需在監督管理活動中,對壞賬或呆賬給予高度關注,同時注意在貸前審批制度、貸后監管制度上進一步加強[7]。
四、結論
債務融資作為當前企業發展中的重要方式,其對會計盈余質量影響也極為明顯。本文在研究中主要從銀行、客戶以及企業債券融資等角度剖析,可發現會計質量在銀行融資比例提高下可能有下降趨勢,會計質量在客戶融資比例提高下會隨之提高,且在債券融資比例提高下會計盈余質量也較高,實際解決這些影響問題中,可從良好銀企關系構建、集團內部機制完善以及監管部門作用落實等方面著手,這樣才能實現企業治理水平、會計盈余質量共同提高的目標。
【參考文獻】
[1]于云鶴.會計信息質量對債務融資的影響[J].財經界(學術版),2015,(18):291.
[2]諶嘉席,王立彥,李江濤.審計委員會、盈余質量和債務成本[J].金融會計,2015,(04):17-28.
[3]馮展斌,李慶德.市場化進程、債務融資與盈余質量[J].財會通訊,2014,(03):69-72.
[4]劉耀榮.應計與真實盈余管理行為對企業資本成本的影響研究[D].東北大學,2013.
[5]靳秋峰.真實盈余管理與我國上市公司債務成本關系的實證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3.
[6]燕玲.新會計準則下會計信息質量對債務融資的影響[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3,(03):15-17.
[7]王永杰.我國上市公司盈余質量研究:影響因素與經濟后果分析[D].西南財經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