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蕾
【摘 要】本文論述了目前我國國際貿易融資現狀,提出了發展國際貿易融資的的問題,并力求找到一些有針對性的對策和措施,推動我國國際貿易融資發展,幫助我國外貿企業獲得資金支持,達到穩定外需的目的。
【關鍵詞】國際貿易;融資;發展
一、國際貿易融資概述
國際貿易融資是指企業在貿易過程中,運用各種貿易手段和金融工具增加現金流量的融資方式,是銀行運用結構性短期融資工具進行的融資。在國際貿易中,規范的金融工具為企業融資發揮了重要作用。國際貿易融資的主要方式有一下幾種:
1.國際保理融資。國際保理融資是指在國際貿易承兌交單、賒銷方式下,銀行或出口保理商通過代理行或進口保理商以有條件放棄追索權的方式對出口商的應收賬款進行核準和購買,從而使出口商獲得出口后收回貨款的保證。
2.福費廷。福費廷也稱票據包買或票據買斷,是指銀行或包買人對國際貿易延期付款方式中出口商持有的遠期承兌匯票或本票進行無追索權的貼現(即買斷)。
3.打包放款。打包放款是指出口商收到進口商所在地銀行開立的未議付的有效信用證后,以信用證正本向銀行申請,從而取得信用證項下出口商品生產、采購、裝運所需的短期人民幣周轉資金。
4.出口押匯。出口押匯是指信用證的受益人在貨物裝運后,將全套貨運單據質押給所在地銀行,該行扣除利息及有關費用后,將貨款預先支付給受益人,而后向開證行索償以收回貨款的一種貿易融資業務。
二、國際貿易融資中存在的問題
1.國際貿易融資的資金在不同性質的銀行中分配不平衡。為國際貿易提供資金融通的銀行其一為各商業銀行,其二為政策性銀行。相比而言,國有商業銀行的資金雄厚,但他們做的多為期限短、流動性強、金額小的貿易融資;而對于政策性銀行,由于國家的大力支持,風險由國家來承擔,就可以做那些中長期的貿易融資。因此,國際貿易融資的資金來源出現了結構性不平衡。
2.擔保難問題仍是制約國際貿易融資發展的主要因素。據了解,由于外貿企業資產負債率普遍較高,大多數外貿企業在辦理貿易融資時,即使在授信額度范圍之內,也被要求提供相應的擔保。因外貿企業普遍存在可供抵押的資產不多、能提供保證的單位難找的問題,擔保條件難以達到銀行要求,所以,擔保難是外貿企業在辦理國際貿易融資時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
3.融資方式簡單,融資對象集中。目前,國內各銀行辦理的業務主要以傳統的貿易融資方式為主,如出口打包貸款、進出口押匯等,約占貿易融資總量的70%,而相對較為復雜的保理、福費廷等業務則開展有限。如福費廷是一項無追償權的貿易融資方式,對外貿企業而言,可確保應收賬款的安全性,加速資金周轉,有效防范信用風險、匯率風險和利率風險,且不占用企業授信額度,但目前各銀行對這項業務開發不夠,業務額極其有限,很難滿足企業需要。從融資對象來看,主要集中于大型外貿企業。這些企業國際競爭力強,業務發展穩定,資產質量優良,是各家銀行主要融資對象。而對廣大中小企業,則往往設定額外條件,不利于中小企業申請國際貿易融資貸款。
三、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發展趨勢
(一)借鑒其他市場的做法
國際貿易融資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增強傳統國際貿易融資因為具有周期短、業務單一、操作簡單、靈活、成本低的特點而成為較理想的貿易金融服務手段,對那些金額較小、貿易往來雙方具有較正常關系的普通商品貿易尤其有吸引力。但傳統的貿易融資手段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和缺陷,比如,它無法滿足與高風險地區,特別是與貿易融資體制不成熟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貿易的需要;在對大宗商品或資本商品提供融資時也顯得力不從心。為解決這個問題,其他市場特別是資本市場的一些做法便被引進到國際貿易融資中來。如鑒于包買協議涉及的交易金額巨大,人們開始移植辛迪加這種組織形式,由幾家包買商聯合起來,共同對某筆大額交易提供包買票據的貿易融資;運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來評估融資風險;通過地域分散化來降低整體風險;通過出售貸款或將貸款證券化等方式來優化貸款組合。而結構貿易融資由于創造性地將多種融資方式進行最佳組合,能針對客戶的實際需要進行“量體裁衣”式的設計,從而滿足了進出口日益增長對貿易融資的需求。
(二)二級市場的形成及技術上的創新
提高了貿易融資的透明度和流動性作為一項資產,國際貿易融資始終未能形成一個透明、流動和標準化的全球市場,導致許多投資者對其敬而遠之,為使投資者能像對其他資產那樣對貿易融資資產感興趣,以互聯網為基礎的貿易融資市場開始在一些國家出現,該市場既包括了一級市場,即原始貿易融資,也包括了二級市場,即貿易融資提供者將未到期資產在市場上再轉手,貿易融資的流動性提高了。同時,由于網上能及時提供有關貿易融資資產的信息,投資者可適時了解、掌握貿易參與方的背景,分析資產質量,貿易融資的透明度提高了。而所有買賣方在同一平臺相遇,也意味著價格與競爭將在更公平的基礎上進行。荷蘭銀行被評為2006年的“最佳網上貿易融資服務者”,即得益于MaxTrad技術,該系統提供24小時的在線服務,為買賣雙方自動管理應收、應付賬款等提供解決方案。
(三)直接參與國際貿易供應鏈的各個環節
降低整個供應鏈的成本為順應國際貿易供應鏈的不斷成熟,國際性大銀行已經不僅僅只對客戶在國際貿易某個環節和階段進行局部的融資,而是在整個貿易周期都一直關注客戶的需求,從買賣雙方簽訂合同開始到買方最后銷售貨物為止,追蹤整個供應鏈中貨物及資金的走向。為此,一些金融巨頭開始進行機構上的戰略調整,2005年,JP摩根收購了美國的一家物流公司Vastera,后來又收購了另外一家票據管理公司Zine,以期完善其在供應鏈上的金融服務,這種跨行業的購并打破了廠商、物流公司、銀行獨自參與的局面,為進出口商提供了真正一站式的服務。該項并購在國際貿易融資領域產生了不小的震動,成為貿易融資參與供應鏈服務的標志性事件。
四、結語
國際貿易融資是建立在國際貿易基礎上的融資性業務,主要用于彌補進出口商在進出口各環節的資金缺口。國內銀行經營環境和經營理念的變化導致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收入在銀行總收入中的占比也逐步提高,國際貿易融資已經成為中外銀行競爭的焦點之一。我們應該研究國際貿易融資問題所在,找到解決措施,進一步探討發展趨勢,總結出對我國國際貿易融資的啟示。
【參考文獻】
[1] 國家統計局. 2008 年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公報[R] . 2008.
[2] 中國銀行紐約分行. 結構性貿易融資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J] . 國際金融研究, 2001 (4): 34~35.
[3] 趙文杰. 貿易融資業務對銀企信息不對稱及消解中小企業融資解決通道[J] . 金融研究, 2007 (11): 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