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勝
【摘 要】隨著新事物、新形勢不斷出現,我國教育體制在此背景之下進行了改革和發展,其中義務教育更是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而在跨越式的發展過程中,其對于農村中小學采取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新挑戰。文章就此對農村中小學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進行了分析,具體內容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財務管理;問題;對策
前言:
隨著人類社會文明進程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于教育資金投入不斷增加。而在農村義務教育過程中,要想保證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就需要保障教學設施和教學軟件的硬件基礎,以及教師自身的軟件基礎,而這些都需要較高的資金支持。為此,學校相關領導人員應該做好財務管理工作,以及財務的合理分配,從而促進農村中小學更好發展。
一、當前農村中小學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無縫銜接”的監督沒有完全實現
根據教育局,財政局聯合發布的《中小學財務制度》的條文,其中提到:有單獨建設財務管理部門的能力的學校要實行“集中管理,分校核算”的管理機制,在這個政策背景下,教育結算中心蓬勃發展,應時而生。可能部分學校實施校長負責制的財務管理制度,使得教學結算中心不能夠直接對學校的內部性財務活動進行管理,并且也不能夠直接參與到學校的財政收支過程中。因此,教育結算中心對學校財務活動真實情況不能夠確認,導致管理存在難度。
(二)憑證缺乏科學管理
第一,不使用合法收據。很多農村中小學在收費的時候沒有開具財務部分統一印制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收據,并且開具的收費收據手續不全,除了收款人簽字之外,沒有任何的印章;第二,不出具票據。部分農村中小學除了開學之初的收費票據之外,中間的一些其他收費項目沒有開具票據;第三,票據白條多。這種現象幾乎各校都普遍存在。除了學校集體從新華書店購進的課本教材和鄉鎮教育辦統一購物和調撥的經費外,其余支出基本都是白條。白條票據偷漏稅的方面暫不論,其消費的真偽性也是難以讓外人辨別的,往往由領導決定是否報銷,缺乏合法的依據,是教育腐敗的根源。
(三)預算制度不合理
農村中小學的財務部門每年的年初都會對未來一年的經費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并作出相應的經費表。但是,當前預算經費表的準確性不能夠正確反映出未來一年的經費使用情況。首先,農村中小學的行政部門不能夠做出科學、合理的決策,導致決策內容同實際情況不相符。目前,很多農村中小學的行政部門對于經費預算問題,都持有一種估計的態度。并不是通過去年的實際情況,進行相關運算所得出的結果,準確性有待考慮;其次,農村中小學自身的財務管理部門未能建立全面的體系,甚至于很多經費項目都不完全,也難以對中小學所需費用及成本準確估算。
(四)注重金錢效益輕視事實效應的現象較普遍
當下,在農村中小學的資產比重過程中,固定資產占據著較大部分。相關人員對某地區的中小學進行小規模抽樣調查,發現:中小學的總資產中,固定資產占有的比重為百分之八十七左右,這就反映出中小學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依靠就是固定資產。確保固定資產的使用安全,存放安全及較好的運用狀態,有利于美化校園環境,可以最大程度的幫助教育教學技術的提升。“重錢輕物”即注重金錢效益輕視事實效應,“重管輕購”等現實在公立的中小學的固定資產管控中體現明顯,有關管控的責任意識不強。
二、解決相關問題的方法對策研究
(一)注重學校內部審計的效用
針對當前農村中小學財務監管工作責任缺失的情況,相關部門制定出了有效解決對策,采用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監察方法對中小學的財務情況進行審計。具體來說,其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強化對財政收入與支出的實時審計,以此發現且改正不合規、不合紀的情況,可以選擇“熱點學校”或者由群眾推薦較多的學校和相關項目進行審計;第二,強化基礎建設工程的內部審計。基礎建設、修繕等工程項目的資金擁有數最大,而且其內部運作過程復雜,是審計的重點。
(二)對中小學的財務實施公開制度
學校財政公開透明中,財務的公開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其可以讓大家監督校長權利的實施過程。具體有2大原則,一個是“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另一個是“實際、實用、實效”。這兩大原則對中小學財政計劃的繪制、預算的排置及實施、重要建筑工程的立項等財政事務的決策的合理合規化具有重要意義。此外,對中小學的財務實施公開制度,并落實教職工代表大會,對于促進中小學財政公開透明以及民主管財具有一定的作用。
(三)完善財務規章制度
為了有效解決農村中小學財務管理混亂的問題,需要相關部門建立健全完善的財務管理規章制度。從當前的情況來說,完善、建立規章制度包括:預算制度、資金管理制度、固定資產臺賬制度、票據審批及管理制度、結算及轉賬制度、專款專用制度、收支兩條線制度、收費許可證制度、財務公開制度、審計制度、民主理財制度等。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規章制度的建立需要符合學校實際情況,保證其實施的可行性。
(四)強化財務管理體制
農村中小學具有規模小、數量多、分布廣等的特點,因此其財務管理受到很多主客觀的因素制約,存在混亂的情況。而要想在整治和管理效果上取得突破,就需要對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在一定區域之內,設置中心財務機構,統一管理區域內中小學校的財務活動,學校只設報賬員,在校長領導下,管理學校的財務活動,統一向中心財務機構報賬。各中小學月初提出支出預算報鄉鎮教育主管部門批準,月底憑預算報告和手續完備的正規票據到財務中心報賬,實行財務定期會審和民主理財,實施農村中小學財務統一代管,并對收入和支出進行規范,從而有效保證領導對財政支出的宏觀調控。
(五)進一步強化校長的財務管理意識
財務管理工作作為中小學管理中的重要內容,其對于提高教育投入效益、保證地方教育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制度》進一步明確了中小學實行校長負責制,校長要保證學校經費來源的正常化、使用的合法化,因此應加強校長的財務管理意識。要強化中小學校長的財務管理意識,首先是校長應認真學習《制度》及相關法規,確立財務管理理念;其次,校長一定要熟悉中小學財務管理的具體內容,并掌握中小學財務管理的防范方法,增強財務管理意識和責任心,自覺進行財務的監督職責;最后,應將學校財務管理工作納入學校常規考核,將會計行為是否規范作為學校考評和校長任期考核的一個硬性指標。
(六)高政治及業務素質
在農村中小學財務管理過程中,高素質的教職工隊伍是管理的基礎。為此,就需要學校采取一定的措施來提高教職工的政治以及業務素質。首先,加強對教職工的政治理論教育,不斷提高教職工政治素養;其次,加強對會計從業人員的法紀教育,不斷增強法制意識;再次,加強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其重點應是不做假賬,和強化師德師風教育結合起來,不斷弘揚敬業精神、增強奉獻意識;最后,對農村中小學財務管理人員進行專業技能培訓,提高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尤其是對預算、結算、電算化、云計算等知識的培訓,逐步使管理日趨規范、合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財務人員的主要工作就是對農村中小學的財政管控進行強化,從而科學、合理地分配學校的有限資金,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隨著教育改革帶來的教育新情況、新要求,財務管理人員必須不斷努力、不斷進步,認真干好財政管控工作,努力提升學校的財政管控水平及質量。
【參考文獻】
[1]杜志星.內部控制視角下農村中小學財務管理略論[J].財經界(學術版),2016(19):239.
[2]王桂芳.從內控角度談農村中小學財務管理[J].金融經濟,2017(18):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