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春元 羅麗
【摘 要】隨著近年來我國記錄的會計信息存在著嚴重的失真性,對企業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在會計行業違法案例中,有關裁決的證明都會受到企業會計工作人員的主觀能動性的影響,將會承擔故意造假的法律責任,可以得出結論-財務風險呈上升趨勢。為了保證經濟的正常發展,必須充分發揮記錄的會計信息在經濟中的重要作用,相關法律法規在一定程度下打擊了會計造假等違法行為。
【關鍵詞】經濟發展;財務風險;內部控制;崗位輪換
一、財務風險的含義
企業財務風險是指因為企業財務結構的不合理、融資安排不當導致公司可能喪失,令投資者的預期收益下降的風險,企業的年度財務報告中出現了嚴重的錯報或漏報,并沒有公允地反映企業的資產負債、收入利潤、現金流量,以及是否能夠給企業帶來損失多大的風險程度,財務報告錯報或漏報是企業財務風險的形成的重要因素。
二、我國企業會計責任人員承擔財務風險責任的現狀分析
現代企業財務風險普遍存在,包括企業記錄的會計信息真假分析和財務風險追究責任分析;我國的市場經濟在逐步發展,記錄的會計信息不真實的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關注。政府是記錄的會計信息的最大使用者,如果一旦出現錯報或漏報,那么政府將會是最大的受害者,政府的介入案件可能好處理,但是由于一些種種原因不能夠追究相關責任人員的法律責任,考慮到國有企業職位的空缺,這樣會造成企業受損沒人過問的局面。
三、我國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
我國自十一屆三中全會和改革開放以來就開始制定并完善相關會計法律制度,隨著一系列的準則的頒布實施,將會對企業的固定資產和收益信息進行披露,將進一步完善企業會計體系。目前我國的會計準則的質量總體來說不是很高,會計制度也不是相對的完善,讓一些不法分子鉆了法律的空子來牟取自身利益。企業財務風險是企業自身固有的,原因是企業財務的反映出來信息與現實情況不在同一條軌道上,會計理論和實踐二者之間的差異具有較大的差異。
四、防范財務風險的對策
(一)加快會計法規的完善,防范財務風險
會計自身的特點會帶來財務風險,應當完善會計的法律法規制度體系,降低財務風險。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在人類社會經濟工作之中,哲學上有一句話叫做,存在即合理即客觀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人為消除是消除不了的,這必須要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作出進一步研究和探討,通過不斷地完善會計法律法規;來達到提升相關會計法律法規實用性目的,從而達到降低會計理論跟會計法規二者間的差異形成的財務風險目標。責任度不高的企業會計工作人員做出一系列思想教育和再培訓工作,以此來防范財務風險,產生了十分重要意義。
立法部門應盡快及時更新和完善相關的會計法律規范,讓會計法律法規也應該與時俱進、與時代接軌,執法部門應當加大力度對違反會計行為的處罰。這樣同時也給同行業人員敲下警鐘、給他們一個警示,在執法過程中應公平、公正、公開的嚴格執法,有法必依和違法必糾的三大原則,給會計行業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氛圍。
(二)完善人才選拔制度和職業道德繼續教育制度,防范財務風險
防范企業財務風險最有效的方法是應當制定嚴格的人才選拔制度,選擇道德品質高、責任心強、工作能力強、有創新能力的人從事會計工作,并定期進行崗位輪換和崗位相容職務等,通過這些措施來促使企業會計工作人員嚴格遵守會計職業道德準則,抵制不良風氣在企業中相互傳播,以此來達到企業記錄的會計信息的準確無誤。企業應當在每個季度結束的時候舉辦一場關于本企業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培訓座談會,通過培訓來提升企業會計人員的技能,強化服務能力、深化創新能力,從而來推動企業的辦事效率,又能對企業會計人員的思想進行及時的糾正,讓他們能夠真正的堅持會計工作規范的八大原則。
五、結論
企業對外提供的記錄的會計信息必須能夠得到公允地反映,是否有誤重大遺漏或錯報,如果這樣的狀況一旦出現,會計責任人員的違法行為將會被追究相關違法責任,常見的行政處分、罰,刑事責任。綜上所述,企業會計工作人員是財務風險的主要因素。警示我們必須以誠實守信作為基本原則,遵守會計法律法規,不違背會計法律規范,同時企業應當積極開展企業會計工作人員的道德培訓工作,企業應加企業內部管理控制和內部崗位輪換制度,內部職務不相容分離制度;立法部門應當完善會計法律規范;企業會計從業人員應當自身保持會計工作規范八大原則,從而來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形成行業健康地可持續發展戰略。
【參考文獻】
[1]淺析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與防范[J].左順余.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5(12)
[2]企業財務風險[J].鄧亦文,龍陽波.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學報.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