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華 李敏敏 王偉杰
【摘 要】隨著我國是十三五計劃的實施,我國經濟一直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反觀之當前國際經濟發展停滯不前,國家地區之間缺乏協同發展的意向,爭議一直在持續,一定程度上影響國家與地區的經濟發展。國際形勢的不樂觀,影響我國制造業的未來發展。我國制造業自身也存在多項問題亟待街解決,如何在面臨當前的國際嚴峻的經濟形勢下,更好的發展是制造業需要思考的問題,從這個角度,作者提出自己對此的一些看法,給專家學者研究一個參考,便于制造業發展。
【關鍵詞】中國制造2025背景;制造業轉型升級;方法
一、我國在制造業轉型升級中遇到的問題和現實狀況
在當前新時期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產業轉型的關鍵時刻,制造業是傳統實業企業的代表,積極從中國制造過渡到中國創造,在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努力完成產業升級改造的任務。但是實際中遇到種種問題,阻礙制造業升級改造。首先我國制造業產業規模龐大,中國制造聞名世界,生產各類產品遍布全球。制造業也給我國經濟發展的騰飛注入了強大的活力。但是制造業隨之而來的各類負面影響也在影響著我國的公民的工作和生活。在我國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制造業發展模式,國際各類產品最終獲得的利潤確是最低的。投入和收益不成正比,一直處于產業鏈的底端,得到微薄的實際利潤,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居多,對技術和高端設備依賴程度低,大部分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就能完成。產業優勢不明顯,制造業面臨大而不強的局面,核心競爭力低。
一些關鍵核心技術仍然掌握在國外的一些發達國家。現在我國航天技術,超級計算機,高鐵技術都在穩步發展,部分產業處于世界發展前列,我國產業競爭力正在不斷加強。但是其他方面例如某些科學研究成果遠遠低于世界發達國家。核心技術的差距不小,許多技術設備仍然需要依賴國外進口,追上技術差距,是制造業現在發展面對的問題。
信息社會的發展,讓資源共享成為現實,大大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將信息技術和其他產業技術相融合,協同發展,提高軟實力,向智能型轉變,智能家居成為當今社會的發展方向。網購成為我國的新潮流,淘寶雙十一交易額逐年創新高。但是將來發展工業4.0后,可以實現直接和生產企業溝通,對世界制造影響也是十分巨大的。
不同企業面臨升級改造反應不一,有的呈觀望態度,擔心投入成本長時間收不回來,影響資金鏈正常運轉,甚至對企業經營產生負面影響。有的企業則對未來信息技術和企業產業十分感興趣,盼望嘗試,期待獲取更高的經濟收益,我國對知識產權保護仍有極大漏洞,社會對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沒有一個清楚的認識。仿冒產品屢禁不止。員工沒有樹立終身學習的職業發展概念,適應不了未來的企業發展。
二、我國在樹立“中國制造2025”下的國際形勢和我國在國際上遇到的一些困難
制造業作為傳統產業的支柱型產業,代表國家實力的強盛。在當今國際形勢持續嚴峻的局面下,貿易戰的苗頭開始逐漸出現,各個國家都在思考新的經濟增長點,用實際舉措迫使經濟回暖。美國等國開始重新傳統制造業,發布實施多項戰略計劃,一定程度上影響我國制造業,將信息化和制造業相結合,推動制造業發展變革,進而迸發新的活力,用法律法規切實保障制造業,作為制造業回暖的后盾。歐洲各個國家也相繼頒布多項關于制造業的發展戰略。英國頒布“英國工業2050戰略”法國則頒布實施了“新工業法國戰略”,德國也不甘落后,頒布出臺“工業4.0戰略”和“2020高科技戰略,”日本韓國等國家同時也為應對當前經濟形勢,促進制造業的回暖,頒布一系列法律法規。
長久一段時間,歐美發達國家過渡到信息化社會,忽視制造業,一味的依靠虛擬經濟,反之中國改革開放后,經濟形勢一片大好。中國制造業占全球制造業比重越來越大。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工廠。制造業是一個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上的國家對中國的制造業的依存不斷加深,世界其他國家逐步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開始推行制造業復興戰略。
2008年的金融危機過后,國際經濟形勢持續低迷,為吸引傳統制造業回遷,美國制定實施多項政策,開拓新的經濟增長點,大幅度的增加就業崗位,穩定社會秩序。傳統進口市場份額的日益減少,影響中國制造業,中國制造業需要加強創新,開拓新的市場彌補出口市場的不足。世界其他國家加大對中國的“雙反”調查力度,中國企業頻繁應對,逐步疲勞。其他國家在中國企業深受影響的時候,抓緊發展制造業,對中國制造業的光伏產業沖擊力度尤其突出。
中國制造業現在處于一個關鍵時刻,在信息化的年代,抓緊轉變經濟產業,開拓新的經濟增長點。創新科學技術,爭取在當前競爭環境日趨激烈的年代,努力發展經濟。制造業在國際收購遇到國際間的阻礙,是發的國家預防我國海外投資的體現。借鑒國際間成功案例,吸取經驗,總結教訓,才能減少失敗頻率。更好的促進信息化與制造業的協同發展。
三、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制造業進行升級的策略方法
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利用我國基礎設施相對完善等優勢條件,鞏固傳統制造業地位。秉持嚴謹負責的工匠精神,嚴抓產品質量關卡,提升工作效率,促進企業發展。向高標準方向邁進,才能守住制作業的優勢。工匠精神代表國家的工業精神的脊梁,只要真正將工匠精神刻進每一個職員心中,才能更加穩妥的完成制造業升級改造。
培養專業人才,逐步打破發達國家對一些核心關鍵技術的掌握,加大對新型科學技術的投入,積極培養適應當代信息化的員工,以便跟上企業發展的步伐,自動化生產將取代傳統產業生產。減少企業的生產成本,促進企業未來發展。爭取走出適應我國國情的發展之路。
四、總結
總的來說,在當前新時期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產業轉型的關鍵時刻,在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努力完成產業升級改造,從中國制造過渡到中國創造。但是實際生產中遇到種種問題,阻礙制造業升級改造。在信息化的年代,將信息技術和其他產業技術相融合,協同發展,提高軟實力,向智能型轉變,抓緊轉變經濟產業,提高企業生產效率。開拓新的經濟增長點。創新科學技術,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利用我國基礎設施相對完善等優勢條件,鞏固傳統制造業地位。秉持嚴謹負責的工匠精神,嚴抓產品質量關卡,提升工作效率,培養專業人才,加大對新型科學技術的投入,走出適應我國國情的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2]郭洪義.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制造業轉型升級研究[J].魅力中國,2016(45).
[2]黃群慧,霍景東.中國制造2025戰略下制造業服務化的發展思路[J].中國工業評,2015(11).
[2]陳永昌.中國制造2025將強力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J].北方經貿,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