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豪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的投資需求也更加旺盛,人們對財務信息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注冊會計師審計就是確保財務信息能夠質量過關的最重要一步。然而,近年來一些上市公司頻頻出現違規行為,但為這些公司進行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卻發表了不恰當的無保留審計意見,縱容了企業的造假行為。審計的失誤與較高的審計風險密切相關,控制好審計風險可以降低審計失誤發生的幾率。本文通過對航天通信審計失誤案例中存在的審計風險的成因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防范措施,希望能夠有助于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合理控制風險,提高審計質量。
【關鍵詞】審計風險;職業道德;內部控制;風險防范
一、引言
航天通信全名為航天通信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其主營業務主要為紡織用品和高科技航天物品及軍工產品,其業務廣泛跨及多個領域。2007-2014年航天通信多次被發現財務造假,但是在此期間,航天通信的審計報告卻一直都是標準的無保留意見。這表明其聘請的注冊會計師沒有勤勉盡責,出具了代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審計報告。而審計風險是指注冊會計師經過審計后,盡管財務報表中存在著重大錯報,卻仍然形成了不當審計意見的風險,它與這種審計意見的形成直接相關。
本文將通過對航天通信審計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種審計風險進行分析,探討其成因,并針對審計工作者在審計過程中如何降低各種審計風險提出自己的建議,希望這能有助于審計工作者在審計進程中提高審計的正確性,推動我國審計市場向良性發展,進一步維護利益相關者的利益。
二、航天通信審計風險的成因
(一)多次舞弊帶來的重大錯報風險
2007-2014年間,航天通信通過多種手段進行舞弊造假,且從2007年造假被披露開始,便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通過查閱當時新聞我們發現,2009年便有200多名股民因其造假而維權,航天通信也被立案調查。
更令人驚訝的是,航天通信四次造假方式手段各不相同,可謂竭盡全力變著法子造假,且涉案金額巨大,累計涉案金額過億。從2007年第一次財務造假開始,航天通信的重大錯報風險就變得很高,日后的多次財務造假更是進一步提升了其重大錯報風險。
(二)管理層存在很大問題,公司內控存在嚴重缺陷
2007年航天通信原董事長陳朋飛被查出貪污挪用公款而被追究刑事責任,說明該公司高層十分混亂,助長了高管進行貪污腐敗,且相關問題2007年以前可能就已發生。同時,航天通信由許多子公司組成,每個子公司都有自己的利益,這就需要航天通信加強內部控制,加強對子公司的管理。然而,航天通信有多次造假行為是子公司進行的,這就說明航天通信很可能對子公司監管不力。如果有較為完善的內控制度,子公司的行為將會受到董事會較好的監督與管理。而子公司屢次出現也說明不僅航天通信的內部控制存在缺陷重大錯報風險很大程度上來源于管理層,管理層和其設置的內控制度存在問題將大大提升風險,因此我們可以發現,航天通信管理層沒有執行好自己的責任,帶來了很大的審計風險。
(三)法律不健全,對財務造假懲罰太輕
一方面,我國航天產業常年為國家所壟斷,我國關于該產業的相應法律尚不完善,這就容易使部分企業鉆空子。另一方面,我國證券市場法律亦不健全,并且相關法律沒有得到良好的執行。航天通信歷次違規,收到的懲罰僅僅是浙江證監局下發的責令改正的文件,并沒有實質上進一步的處罰。投資者多次維權甚至起訴,最終都因缺乏相應的處罰根據不了了之。良好的執行完善的法律可以增加企業在財務造假上所受懲罰帶來的成本,從而會使企業在造假意向產生時進行三思并可能打消造假念頭。相反,法律的不健全導致處罰力度弱,從而縱容航天通信敢于冒險進行財務造假,引起重大錯報風險的提高。
(四)審計人員缺少獨立性,未能恰當確定檢查風險
2005年開始中和正信成為航天通信的會計師事務所,2009年中和正信與天健光華兩家事務所合并為天健正信,因此,2005-2010連續六年實際上是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在對航天通信進行審計。而簽字注冊會計師中,多次出現了楊雄(2005-2007、2012、2014)和惠增強(2009-2013)的名字,雖然沒有違反簽字注冊會計師不得超過連續五年為同一企業提供服務的規定,但是一方面注冊會計師在多年內為同一企業提供審計可能會導致審計人員和管理層更加熟悉,并容易出現審計師在做審計決策時受到管理層影響,甚至喪失獨立性。
三、針對航天通信審計風險的防范措施
(一)完善審計環境,建立健全相關法制
注冊會計師具備獨立性的重要程度一直是得到公認的,為了保持這種獨立性,不僅被審計單位要減少甚至杜絕對審計人員審計工作的干涉,而且政府部門也應該盡量減少對審計工作的干預,給審計行業營造出真正獨立的環境。凈化執業環境離不開對違背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甚至違法的行為進行打擊,對相關人員嚴懲不貸,絕不姑息。同時,建立健全審計相關的法律法規,不但有助于在審計進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理有據,最大程度地壓制、懲處造假、舞弊行為,而且有助于審計人員之間明確各自責任,分散并弱化審計風險。
(二)審計人員提高風險意識與獨立性
審計風險一直貫穿于審計工作始末,這就意味著審計人員從接受業務委托到出具審計報告,都要保持職業懷疑態度,保持并強化風險意識。項目組成員應該了解企業慣有的舞弊造假手段,做好風險預防與應對措施。審計工作者出于謹慎性考慮,在評估重大錯報風險時不能高估重要性水平,不能低估審計風險而最終出具不恰當的審計意見。同時,獨立性是注冊會計師的靈魂,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注冊會計師可能接受到來自于經濟利益、外界壓力等方面的影響,對獨立性產生威脅。正因如此,這就需要政府部門和審計人員的共同努力:政府部門要加強培訓、引導與監督,對違反獨立性的行為嚴懲不貸:審計人員則要進行自我約束,銘記職業道德,堅守住職業操守,讓獨立性始終作為審計者的標志。
(三)企業加強對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視
重大錯報風險在很多時候往往就源自于企業薄弱的內部控制環境,而內部控制由極易被管理層忽視。事實上,如果被審計單位管理層能夠重視內控,設置合理的內部控制制度,并促使其有效運行,那么許多潛在的失誤、漏洞都能夠靠企業自身的內控制度發現并糾正過來,從而不管是企業經營風險、財務風險還是審計風險,都能被大大降低
四、結論
本文分析了航天通信審計師連續多年未發表恰當審計意見的案例,對案例中審計風險產生的原因分別進行了分析。航天通信連續多年出現造假、航天通信管理層存在問題以及內控制度存在的缺陷、法律尚不健全以及企業財務造假違法成本較低等原因導致案例中重大錯報風險較高。與此同時,審計人員獨立性未能有效降低檢查風險。通過分析我們發現,審計風險不是不可控的,需要審計人員在審計之前對被審單位可能出現的重大錯報風險充分重視并合理評估,對自身可控的檢查風險降低到合理的水平,從而控制審計風險提高審計結果準確性。
針對案例中出現的審計風險,本文從社會法制監管、審計人員自身和企業加強內部控制三個角度提出了對審計風險的防范措施。其中包括凈化執業環境,完善法律環境;審計人員強化風險意識,謹慎評估風險、提高并始終保持獨立性;企業加強對內部控制建設,降低重大錯報風險。這些防范措施的施行將有利于將審計風險控制在合理水平,以保證良好的審計質量,減少審計失敗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鞏福棟.淺議審計風險[J].會計師,2011.
[2]吉永芳.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成因及控制[J].中國內部審計,2014(4):86- 90.
[3]王賢斌,劉霞.品牌溢價: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收費—來自A股市場的證據[J].蘭州商學院學報,2014(1):87-96.
[4]吳俊深.現代審計大辭典[M].長江出版傳媒崇文書局,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