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瑩瑩
【摘 要】在經濟全球化下,各國的貿易、服務等相互依賴,相互競爭,在國家競爭中知識產權的保護尤為重要。從我國知識產權發展現狀看,目前我國的知識產權依然存在保護意識薄弱、體系不完善、缺乏專業人才、懲罰力度不大等問題。在我國對外貿易中,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一方面能提升我國的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過高的知識產權轉化費用增加企業負擔,從而不利于對外貿易的長期穩定發展,因而在知識產權國際保護下,控制好保護的“度”,從而增加我國的對外貿易的質和量,促進經濟的全面持續發展。
【關鍵詞】知識產權;國際保護;對外貿易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以及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各行各業在新時代下不斷進行創新性發展,在創新發展中,我國不斷加大創新投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到各行各業,也深入到對外經濟中,在對外貿易發展中,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尤為重要。在經濟快速發展下,有些企業有些人利用“偷盜、抄襲”滿足個體利益,比如“360扣扣保鏢”軟件商業詆毀糾紛案、“寶慶”商標特許經營合同糾紛案、“quna.com”域名不正當競爭糾紛案、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案等等,這些案例的出現無一不在提醒我們要重視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下面本文將從我國知識產權的發展現狀著手,論述知識產權國際保護對我們對外貿易的影響。
一、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及我國知識知識產權發展現狀
知識產權,也被稱為“知識所屬權”,是指“權利人對其智力勞動所創作的成果享有的財產”,是關于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創造的智力勞動成果的專有權利,主要分為發明專利、商標以及工業品外觀設計等方面組成工業產權,知識產權具有四大特點,分別為專有性、地域性、時間性以及屬于絕對權。知識產權國際保護是知識產權保護中的一種,知識產權國際保護以六大原則為基本原則,分別為國民待遇、最惠國待遇、透明度、獨立保護、自動保護及優先權原則,根據六大原則來確定和保護雙邊或多邊的國家的利益。比如與貿易相關的知識產權協定(TRIPS)、與環境相關的《巴黎公約》、與文學作品相關的《伯爾尼公約》。知識產權國際保護發展于19世紀后期,知識產權的保護內容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而在不斷更新,其保護的范圍也在不斷擴大,同時也根據市場需求和發展在不斷創設新的知識權利,其標準也越來越高。
近年來,我國越來越重視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由《著作權法》、《商標法》和《專利法》三部法律構成的來構成的我國的知識產權法,在2017年4月24日,最高法首次發布《中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綱要》,可以看出我國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體系在不斷完善,同時近幾年來,我國的知識產權質和量都有一定的提高,然而根據調查發現目前我國的知識產權依然存在保護意識薄弱、體系不完善、缺乏知識產權保護專業人才、懲罰力度不大等問題。首先是保護意識薄弱,漫天論文抄襲、商標重復、代碼再用等問題,這都說明大部分人缺乏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其次是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不完善,目前可依據的法律法規主要為知識產權法,沒有適應不同行業的標準規范,需要更加細化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法規,能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科技的發展,同時對于違反知識產權法的懲罰力度不大,讓人覺得是小打小鬧,無法引起重視,沒有達到懲戒的目的,最后是缺乏相應的人才,說到知識產權,大部分都知道,但是僅停留在“知道、了解”層次,因而在知識產權保護中缺乏專業人才,專業人才一方面能深入了解現有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另一方面能根據現狀和未來發展需求,創新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以更好的保護我國的知識權利。根據我國目前在知識產權保護中存在的問題,為了進一步提升我國知識產權保護能力,首先從各方面各途徑加大對知識產權保護的宣傳力度,以增強大眾和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其次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法規體系,細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法規,同時增大懲戒力度,讓違反者違反一次就不敢再違反,最后建立知識產權保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全面培養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綜合性人才,從而促進社會經濟科技的深入持續發展。
二、知識產權國際保護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
我國作為大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在國際貿易中占據主要地位。而在國際貿易中,商品和服務中所包含的知識和技術含量越來越高,相應的知識產權在國際貿易中越來越重要,因而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也尤為重要。縱觀這幾年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可以發現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是一把雙刃劍,即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對我國的對外貿易既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作用。
首先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對我國的對外貿易的積極影響主要體現在通過知識產權,國際上能夠認可更多的知識技術,提升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能夠提升我國在國際上的競爭力,能夠擴大我國對外貿易的范圍和延伸我國對外貿易的深度,相應的能帶來更多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因而在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下,從“中國制造”發展到“中國創造”,越來越多的中國創造被世界認可,并服務于國際,通過知識技術以及服務更好的為國際作貢獻,同時也能帶來更多的貿易。
其次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對我國的對外貿易的消極影響主要為利益轉化問題,將知識技術轉化到應用力,不僅需要一定的費用,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并且專利轉化費一般都是高昂的,這樣過于高的專利費用會增加企業的負擔,不利于企業的長期持續發展,企業費用增加了,勢必會增加出口成本,這樣不利于對外貿易的長期發展。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全球化發展下,我國從全方位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細化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法規,增大懲戒力度,建立知識產權保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從而解決企業和個人對知識產權保護的認識不全面問題。同時在我國對外貿易中,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一方面能提升我國的創新能力,提升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過高的知識產權轉化費用不利于貿易的長期穩定發展,因而在知識產權國際保護下,要控制好保護度,從而增加我國的對外貿易的質和量,促進經濟的全面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康桂菊, 徐成嬌. 中華老字號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J]. 新經濟. 2015 (11).
[2] 曹志平. TRIPS與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J]. 湘潭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1, (3).
[3] 馮潔菡. 發展中國家與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J]. 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0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