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東勇
【摘 要】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也是科學技術發展的載體及使其轉化為規模生產力的工具與橋梁。裝備制造業是一個國家綜合制造能力的集中體現,重大裝備研制能力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化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準。本文論述了機械制造裝備的發展趨勢,機械制造裝備應具備的主要功能,機械制造裝備的分類,國內外機械制造裝備及技術的發展現狀,國內外機械制造裝備及技術的存在難題及解決方法。
【關鍵詞】裝備制造業;發展現狀;國際競爭力
一、機械制造裝備的發展趨勢
隨著制造業生產模式的演變,對機械制造裝備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使現代化機械制造裝備的發展呈如下趨勢。
1.向高效、高速、高精度方向發展。效率、質量是先進制造技術的主體,高速和高精度加工是制造技術永無止境的追求。高速、高精度加工技術可使數控系統能夠進行高速插補、高實時運算,在高速運行中保持較高的定位精度,極大地提高效率,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檔次,縮短生產周期和提高市場競爭能力。
2.多功能復合化、柔性自動化的產品成為發展的主流。國際上多功能復合加工機床的發展趨勢是以結構復雜、形狀各異的箱體類零件加工或更為復雜的零件加工。近幾屆國內外舉辦的國際機床展覽上就展示了最新的復合加工機床、五軸加工機床、納米加工機床、新型并聯加工機床等,展示了世界裝備制造技術發展的最新動向。
3.實施綠色制造與可持續發展戰略。制造業在創造豐富物質產品的同時,消耗掉了大量資源和能源,并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綠色制造是綜合考慮環境影響和資源效益的現代制造模式,是人類可持續發展戰略在制造業中的體現,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中國制造:生態文明”的要求。
二、機械制造裝備應具備的主要功能
機械制造裝備應具備的主要功能中,除了一般的功能要求外,應強調柔性化、精密化、自動化、機電一體化、節才節能、符合工業工程和綠色工程的要求。
機械制造裝備應滿足的一般功能包括精工精度、強度、剛度、抗振性、加工穩定性、耐用度、技術經濟等方面的要求。
三、機械制造裝備的分類
機械制造過程是從原材料開始,經過熱、冷加工,裝配成產品,對產品進行調試和檢測、包裝和發運的全過程,所使用的裝備類型繁多,大致可劃分為加工裝備,工藝裝備,倉儲傳送裝備和輔助裝備四類。
加工裝備是指采用機械制造方法制作機器零件的機床。機床是制造機器的機器,也稱工作母機,其種類很多,包括:金屬切削機床、特種加工機床、快速成形機、鍛壓機床、塑料注射機、焊接設備、鑄造設備和木工機床等。
工藝裝備是指產品制造時所用的各種刀具、模具、夾具、量具等工具。它是保證產品制造質量、貫徹工藝規程、提高生產效率的重要手段。
倉儲傳送裝備包括各級倉儲、物料傳送、機床上下料等設備。
輔助裝備包括清洗機和排屑裝置等設備。清洗機是用來清洗工件表面塵屑油污的機械設備。
四、國內外機械制造裝備及技術的發展現狀
裝備制造業是為國民經濟各行業提供技術裝備的戰略性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裝備制造業是國家工業的重要基礎,振興裝備制造業是實現工業化、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新中國成立以,經過幾十年年的艱苦創業和發展,我國裝備制造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已逐步建立起門類比較齊全、具有相當規模和一定技術水平的裝備制造業體系,為電力、冶金、石化、交通等國民經濟部門和國防建設提供了大量裝備。特別是改革開放后,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加強科技攻關和技術改造,裝備制造業發展步伐明顯加快,總量和能力都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一批重大裝備自主化建設實現了新突破,裝備制造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并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經過多年發展,作為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基礎性產業的裝備制造業,我國的裝備制造業取得顯著成就。我國的裝備制造業已形成完備的產業體系,行業規模不斷擴大,支柱產業地位進一步加強,總量居世界第四位,擠身世界裝備制造業大國行列,制造業已具備相當生產能力,且自主研制能力顯著增強,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成效顯著,保障能力明顯提升。為國民經濟重點行業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節約了大批工程建設資金。
五、國內外機械制造裝備及技術的存在難題及解決方法
我國的裝備制造業在建國以來有了很大的發展,然而,與很多發達國家相比,產業大而不強、自主創新能力弱、基礎制造水平落后等問題依然突出。我國裝備制造業規模大,但總體實力不強。企業數量多,但缺乏巨人企業;發展速度很快,但經濟效益比較差;基本形成了完整的體系,但技術空心化問題嚴重,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很少;裝備產品大多數是單機生產,缺乏成套產品,裝備成套能力薄弱;出口多是勞動密集型的初級設備, 高層次高科技含量的產品少,高技術裝備國內匱乏;自主創新能力差,大多數高端裝備都是依賴進口,依賴引進技術嚴重。
制造業存在很多的難題,我認為最大的難題還是因為我國裝備制造業缺乏自主創新能力。現在已成為世界重要的制造基地,國外很多廠家都在我國設有制造加工基地。但是,大部分的制造廠家沒有產品的知識產權,只是作為國外廠家的生產工具而存在。“兩會”廣泛流傳著這樣一筆賬:出口一臺售價32美元的DVD,成本13美元,付給外國人專利費18美元,中國企業只賺1美元。其次,裝備制造業的生產線設備主要依賴進口。關鍵技術的自給率較低,特別是航空設備、精密儀器、醫療設備、工程機械等具有戰略意義的高技術含量產品,80%以上尚依賴進口;重大裝備制造業中,70%的數控機床、76%的石油化工裝備為國外產品所占領。
裝備制造業目前仍處于“模塊供應者”階段。知識經濟時代國家之間的競爭為科技創新能力的競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對于整個國家整體實力的提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高新技術產業,外國公司傭的知識產權占有絕對優勢。必須要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改變目前被動的局面,才能增強我國裝備制造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和實力。
提高裝備制造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首先要有一批富有自主創新能力的人員,只有重用和適用這些入員,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國內外先進的技術,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和品牌,企業才能富有生命力和活力。同時,國家要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來保護我國裝備制造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全面升級。
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國內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來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多年來,一些企業未能妥善處理好技術引進與消化吸收創新的關系,對消化吸收引進技術和創新方面的投入嚴重不足,以致出現了無休無止的“引進、弓}進、再引進”,有的甚至陷入“引進一落伍一再引進一更落伍”的惡性循環。因此,一定要妥善處理好引進先進技術與自主創新之間的關系,把吸引外商投資與產業產品結構的調整優化結合起來,制定相應的規劃與調控政策,引導外資更多地投向高新技術產業和現有企業的技術改造。
六、結語:淺談我的理想
我的專業是紡織機電一體化,也是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下的一個大分支,相對一些發達國家,我深切感受到我國裝備制造業方面自主創新能力的薄弱。一直都說我國是制造大國,但我國卻不是制造大國,因為我們缺乏自己的品牌,想要使中國變成制造強國或創造強國,必須要重視培養有自主創新能力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陳愛貞 《中國裝備制造業自主創新的制約與突破——基于全球價值鏈的競爭視角分析》2009年21期 出版年份2009-11-01
2.徐冉 《自主創新能力對裝備制造業角色演變的作用》2005年11期 出版年份2005-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