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田雨
【摘 要】范成大出使金國途中作72首紀行詩歌,詳細記錄了其所經過的地區,從第一首《渡淮》到最后一首《會同館》都是在金人占領區所作,詩歌中詳細記錄了詩人從渡淮一路北上燕山的出使路線,反映了所經地區的山川河流,物候風俗及名勝古跡。范成大對金統治者的諷刺、對復國的渴望、對民眾苦難的關注也都在詩歌中有所體現。范成大使金途中這七十二首詩不僅反映了其所到之處的真實情景,也飽含詩人憂心祖國卻又無可奈何的復雜情感。
【關鍵詞】范成大;使金詩;地方特色;愛國情懷
范成大乾道六年也就是1170年出使金國,途中寫下72首紀行組詩,據《攬轡錄》的記載和其詩歌題目下的自注可知,詩人五月份受命出發,六月出國門,八月渡淮河進入金人占領區,使金詩第一首從此處開始,之后經過江蘇、安徽、河南、河北至燕山,這段途中應該有很多奇特壯麗的自然風光,但范成大在組詩中所見大部分都是對人文景觀的描述,范成大使北諸詩歌中詳細記錄了詩人出使的路線及途中所見景觀,一方面詩人作為使臣出使金國,責任重大,多居住在驛館,沒有更多的時間欣賞山川美景,另一方面詩人所經之地都是被金人占領的區域,目之所及皆是蕭條破敗的景象,心中充滿國土被占領的沉悶憤慨,這種情景下詩人能夠憑吊古跡借古諷今,抒發自身情感,卻無法在詩中贊嘆山河故地。
范成大使金詩中有大量對各地景觀名勝,風物特產的描述,對我們了解當時沿途各地的具體狀況有著重要的作用。從詩歌中我們能夠看出,詩人八月份經過淮河,此時看到的是“昨夜南風浪如屋” i的淮河景觀。京城是“倚天櫛櫛萬樓棚”,原本繁華熱鬧的街市如今是一片“藥市蕭騷土市寒”的荒涼景象;在涿北燕南之間詩人感受到“寒北風沙漲帽檐”的風沙天氣;到達燕山后的天氣是“苦寒不似東籬下,雪滿西山把菊花看。”詩人在開封西瓜園看到“碧蔓凌霜臥軟沙,年來處處食西瓜。”西瓜味淡而多液,本是燕北種植的作物,如今詩人在開封也看到了大量種植的西瓜。在內丘看到了天下第一的鵝梨,這種鵝梨本身“汗后爽似冰”,花身“耐久老猶榮”,梨子初熱時收蔽,十月出汗后最佳,除此之外詩歌中“梨棗從來數內丘,大寧河畔果園稠”反映出內丘發達的水果種植業。而從《望都》中“望都風土連唐縣,翁媼排門帶癭者”之句可發現當地人多患癭疾,婦女尤其多,詩人自注中解釋可能因為唐縣患這種病的人非常多,而望都與唐縣相鄰,染上了唐縣的風土。詩人在《固城》中提到:“柳捲諒罐汲泉遙,味苦仍咸似海潮。”可見固城鎮水味惡劣,需要用柳作大棬汲取井水,然后用涼罐晾曬儲存。范成大詩歌中的這些地理氣候風俗物產狀況給我們提供了豐富非材料,讓我們對當時這些地區的狀況有所了解,而這些內容也成為了其詩歌的一部分,同樣有著重要的文學價值。
詩歌中提到了大量的文學景觀,而且大多是人文類文學景觀,包括虞姬墓、雷萬春墓、雙廟、伊尹墓、留侯廟、相國寺、文王廟、趙州石橋等,能夠看出這其中作有很多都是愛國愛國志士墓塚,作為一個詩人,范成大在經過這些歷史古跡時不禁吟詠感嘆一番,用詩歌來表達自己對歷史事件的看法,也借此表達自己想要收復國土的雄心壯志。
同時詩人在對所經各地進行描寫時都或多或少帶有自己的情緒,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愛國詩人途經被占領區的無奈與悲涼。首先從詩歌中我們能夠看出詩人對山河故地的無限懷念。金人占領宋朝國土后,很多地方的名字都被修改,但范成大詩歌中所用的地名都是未修改前的,金人占領宋地后,東京被改為南京,朝陽門被改為宏二門,麗景門被改為賓曜門,宣德樓被改為承天門,但范成大詩歌中所用的全部都是宋時的舊名。其次在范成大使北諸詩中我們能夠看到詩人對北定中原收復江山的渴望。《州橋》一詩中寫道“忍淚失聲聞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借當地父老之口來表達自己的盼望六軍到來的心情。詩中還有對故土離亂荒涼不復往日繁華的悲痛,詩人在《宜春苑》有“連昌尚有花臨砌,腸斷宜春寸草無”之句;昔日相國寺名揚天下,熱鬧非凡,如今詩人所見是“傾檐缺溫護奎文,金碧浮屠暗古城”;當年趙州禪師道場如今也是一副“庭前空有柏森森”的景象;還有那安肅軍也是“南城煙火北城荒”。詩人出使途中各種復雜的心態都在詩歌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范成大是一位愛國詩人,他的72首使金詩字字句句都飽含對家國江山的熱愛,有著報效祖國雖死不悔的滿腔熱枕,這也是當時很多愛國志士的心之所向;除此之外,這一組紀行詩反映了詩人從渡淮開始直至燕山的出使路線,對途中各地的山川河流,氣候風俗都有所記錄,讓我們能夠準確了解到各地在當時的具體狀況,為我們研究這一時期的歷史地理文學都提供了豐富的材料。
注釋:
i (宋)范成大《范石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145-158頁。以下所引范成大詩皆出自此處。
【參考文獻】
[1](宋)范成大著,富壽蓀校.范石湖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2]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M].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82.
[3]周汝昌選注.范成大詩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
[4]于北山.范成大年譜[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5]王欣.論宋金和戰背景下的范成大使金詩[D].汕頭大學,2007.
[6]張樹峰.范成大使金詩文研究[D].河北大學,2008.
[7]李芳.范成大行旅詩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09.
[8]齊穎.范成大紀行詩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6.
[9]楊文衡.范成大的地理學研究[J].自然科學史研究,1988(2).
[10]徐立.范成大紀游詩文簡論[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1992(5).
[11]方健.杰出的地理學家范成大[M].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