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敏



【摘 要】本文以“互聯網+”為背景,分析了在“互聯網+”的大趨勢下,會計這一職業的現狀,并結合當前會計人員自身的期望、會計從業所需證書以及市場對人員的需求等方面開展調查。
【關鍵詞】“互聯網+”;會計;就業
當今時代是知識的時代,知識經濟已成為當今社會的標簽。社會的日新月異,對當下會計專業人才不斷提出新的要求,新的挑戰。只有緊跟時代的步伐,順勢而為,依時而動,才能在新的時期掌握先機。
一、“互聯網+”
“互聯網+”最早是由馬云和馬化騰在投資平安保險的發布會上提出來的。它的意思是指在某一個傳統行業的基礎上附加上互聯網的高效與便捷,使得該行業在互聯網的虛擬世界中像現實世界一般創造財富。
2015年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互聯網+”行動計劃。互聯網在當下,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工具。這其中的關鍵就是創新。“互聯網+”所具有的特性除了可以連接一切可連接的之外,還可以進行跨界融合。如果說“+”所代表的連接一切是目的,那么跨界融合就是措施。“互聯網+”所代表的不僅僅是知識社會信息經濟趨勢不斷增強的表現,更重要的是一種以互聯網思維為導向的社會經濟的革命。
二、會計記賬方式的變化
中國會計的發展由來已久。夏朝商品交換逐漸發展,進而產生了貨幣,為商朝商業活動的興起創造了條件。商朝時期,從事商品交換活動的人被稱為商人。當時已經出現了單式記賬法,它對經濟活動的記錄采用文字的形式,而記錄形式卻是不固定的,有麻繩,冊等。
到了近代,由山西商人創造的“龍門帳”到引進并改良西方國外的復式記賬法,將“借貸記賬法”中的“借”、“貸”符號改為更符合中國傳統的“收付記賬法”和“增減記賬法”。記錄形式為各種賬簿。
而中國現代會計的發展以管理會計的產生為標志,解放初期,我國仿效蘇聯建立新中國基本會計制度。隨著會計法治體系的建設的發展和完善,注冊會計師事業的興起與發展以及會計職稱制度的推行,我國會計逐步與國際會計接軌。但依然以傳統的手工做賬為主。
目前雖然出現以“用友”、“金蝶”為主的一系列電子做賬工具,但基本是用于培訓等方面,在企業中的應用并不是很廣泛。由此看來,未來會計行業與互聯網的融合將會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類似“用友”、“金蝶”之類的軟件將會越來越多,功能越來越強大。
三、信息分析
我們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會計及相關專業的人員展開調查,在本次調查活動中,共發出529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為519份。統計分析結果如下:
1.調查對象分布專業如圖1所示:
在本次調查中,我們以會計專業的人員為主要調查對象,其他經濟相關專業及一些社會人士為輔助對象,包括在校學生和工作人員。
2.在“互聯網+”的大趨勢下,我們對會計未來的發展方向的調查,即“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發展在未來誰將占據主導地位的結果如圖 2所示:
對于未來會計的發展趨勢,有70%的人認為管理會計在“互聯網”的模式下將會占據會計行業的主導地位。但是就當下來說,財務會計依然居于主體地位。并且將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里保持著這個地位。趨勢是一個較長的發展、變革、演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新事物與舊事物的對抗,交替的過程是漫長而曲折的。自2015年來,國家大力促進“互聯網+”政策與各行各業的融合,大數據時代不斷發展是這個趨勢演變過程中良好的一面。但是社會積瘀已久的沉珂使得這個過程更加曲折。然而總的趨勢還是向著管理會計的方向邁進。
3.企業對新時代業務中“互聯網”的使用要求的調查結果如圖3所示: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會計人員需要經過專門的培訓,并且需要熟練的掌握相關業務處理的軟件,才能更好地勝任本職工作。近幾年隨著會計電算化的出現,“用友”、“金蝶”等軟件的不斷普及和新軟件的開發,使得企業逐漸改進傳統的手工做賬,將傳統的會計行業與互聯網相結合。如此一來,不僅僅降低了企業的成本,而且會計工作的專業性進一步增強,對于會計人員工作技能的培訓也就越來越重要。不斷的適應時代的發展,學習新的技能才能滿足新時代的用人需求。在任何時候,過硬的專業技能一直被社會所需要。
4.“互聯網+”時代,對于會計業務處理的變化的調查結果如圖4所示:
對于會計業務處理的變化,有63%的人認為會計功能將不斷擴大,而會計功能的擴大,同時意味著會計工作方式的網絡化,信息處理的動態化和財務信息的無紙化。“大數據”時代中,數據庫的建設,使得許多信息實時共享成為了可能。會計工作方式逐漸網絡化,意味著信息的處理也在大數據的支持下動態化,財務信息報告也將可以在網絡中查詢。會計業務的處理將以虛擬的形式反應現實。
5.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會計專業人才工作能力需求結構也發生著變化。調查結果如圖5所示:
人們認為,新的時代背景下,對財務狀況進行動態管理并進行相關的財務分析和預測是極為重要的,而后期的構建財務報表居于次要的地位。這大概是由于軟件的普及,基礎的數據分析已經可以由計算機代勞,由此,對于財務的分析和預測以及數據的管理將成為主要工作,財務報表等將以輔助性的形式出現在工作中。與此同時,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會計行業的國際化進程也在逐步加深,這也就對會計人員的外語有了進一步的要求。
6.在企業招聘中,企業對于會計人員能力調查結果如圖 6所示:
對于企業來說,對于實踐經驗的需求是最普遍的,其次是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專業知識和應變能力的要求。對于法律知識和溝通技能雖然也重要,但不是核心的需求。
四、“互聯網+”下的就業機會與威脅
90年代信息高速公路的發展到今天,互聯網不僅滲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也在影響著各行各業的發展。在2014年11月財政部下發的文件《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中,為管理會計的發展規劃了方向。與此同時,也釋放了一個信號:在“互聯網+”時代,會計行業也要轉型,改革。尤其是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變。將互聯網引入會計工作,解放會計人員繁瑣枯燥的工作模式,將更多的精力以互聯網跨時空,跨地域的形式打造升級版的會計行業。
(一)企業
互聯網的發展在與傳統行業融合的同時,也在促進著傳統行業進行轉型升級。在互聯網時代下2.0版本的經濟社會正逐步成型。會計行業,也面臨著轉型升級的機遇。一個新的時代開啟時,風口上的產業往往面臨著機遇與威脅兩大挑戰。互聯網時代是一個巨大的風口,將社會上大多數的企業卷入其中。被動與主動,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
對于傳統的會計行業來說,會計人員的工作枯燥又復雜。往往需要人們灌注巨大的精神在里邊。一般來說,會計人員的工作是對企業發生的各項業務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及時為使用者提供真實可靠的財務信息。
但是在互聯網的模式下,這些工作將會變得高效而便捷。企業的財務數據可以直接通過網絡從其他部門采集。不僅可以節約數據收集所耗費的成本和精力,還可以讓企業利益最大化。與此同時,與會計相關的銀行,證券等機構信息共享性增強,結算方式也將發生新的變化。電子票據的使用將不斷普及。互聯網的發展在減少會計人員工作時間的同時,必然會導致會計崗位所需人員下降。
企業所需人員下降而人力成本上升,必然加劇行業內部就業競爭,失業人員與待業人員對于工作的需求將會成為一個嚴峻的挑戰。
(二)學校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社會經濟的發展可以說是日新月異。而我們在大學四年的生活中對社會的發展的了解還停留在舊的時代。
社會的變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尤其對于會計專業來說,國家每一年都在更新各類會計準則和法規,同時也就需要我們不斷地進行學習。對于學校來說,每一年都會依據社會趨勢對教學計劃進行調整,但是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在學校的我們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思維依舊停留在上一個層面。而在企業招聘中卻是依照當下的需求來招聘人才。如此一來,就造成我們與時代一定程度上的脫節。
(三)個人
在求職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還是專業證書和個人的能力。營業稅改增值稅政策的不斷推廣落實,使得財務人員變得越來越重要。但是由于互聯網的沖擊,基礎的財務崗位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的需要。會計工作漸漸向電算化轉變。
對于會計人員來說,從業之前必不可少的就是各種證書。專業證書主要有:
1. 職稱證:助理會計師(初級),會計師(中級),高級會計師(高級)
2. 執業資格證:注冊會計師(CPA-PRC)
3. 特許公認注冊會計師(英國、歐洲以及許多國家法定會計師資格)(ACCA)
4. 國際注冊內部審計師(CIA)
5. 英國國際會計師(AIA)
6. 美國注冊管理會計師(CMA)
這些證書當中,前兩個是中國法定的證書,也是普及率較高的證書。而只有初級會計師是可以在校期間獲得,其他證書都需具備一定條件才可進行考試。尤其是近幾年政策的不斷改革,使得會計行業考試專業性增強,考試難度相應增加。也要求會計人員在在新型的會計崗位上,不僅僅需要專業知識,還需要具備一定的管理能力。
企業對于個人能力的要求,不僅僅在于專業能力,還有office的操作,應變能力和道德修養等方面的要求。會計是一個國際性的行業,與互聯網相結合的新型會計要求我們以會計的視角結合文化、法律對經濟社會有新的認識并且具有自我學習、持續學習、跨界學習的能力。
五、小結
“互聯網+”是一個機遇與危機并存的時代。會計從業資格證的取消雖然提高了會計行業的門檻,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非專業人員的涌入,使得會計人員向高層化發展。這對個人的能力提出了更進一步的要求。
網絡的普及,提高了數據分析能力,讓會計人員從重復性的核算工作中解放出來。減少了企業的運營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對一部分從業者造成壓力。然而,在歷史進步時,科技的進步不會帶來人力的大規模失業和動蕩。這是因為伴隨著社會的進步,新的崗位也在出現。社會的變革,帶來的是某個行業的改革而不是消失。
對于企業來說,他們招聘總是要選對公司發展有利的。他們既希望應聘者具有相應的能力,也希望員工素質較高。然而對于我們來說,即使我們在前期已經做了大量的準備,但依然缺乏時間的沉淀。信息共享使我們學習的東西有了很大的選擇性。但對于知識和時間的付出和收獲,我們需要通過舍和得來維持這之間微妙的平衡。
為了就業,有的人選擇了考證,用證書敲開企業的大門,有的人選擇了考研,第二學位,以學歷來提升自己的優勢。但無論選擇哪種方式,都是個人能力的不同提高方式。我們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在會計這一行業中,無論是不斷更新的政策要求還是財經法律、制度,都需要我們的不斷學習來適應時代的變化。因此,終身學習能力是極為重要的一點。
與此同時,網絡的發展所帶來的信息泥沙俱下,良莠不齊。信息的安全性變得尤為重要。而員工能否堅守住企業的“秘密”也是一個未知。個人的誠信與責任心也是必不可少的。
“互聯網+”所帶來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總體趨勢是網絡化,虛擬化,高效化。互聯網與會計的跨界融合所帶來的將是以互聯網為思維導圖的社會。是一個全新的會計行業。
【參考文獻】
[1]“互聯網+”如何加?[N].華商網-新文化報,2015-03-09.
[2]360百科〔DB/OL〕htpps://m.baike.so.com/doc/7869991-8144086.html
[3]李家璦.中國會計發展史采擷[J].廣西財政高等專科學報,2002,16(2).
[4]汪靜,張三月,“互聯網+”會計人才的培養要求[J].現代經濟信息,2017(1).
[5]韓麗萍.“互聯網+”時代洶涌而來,財務人員應如何轉型[J].財會學習,2017(16):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