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哲 李潔
【摘 要】高校逐年擴招畢業生數目增加,就業結構的不合理性和就業形勢的嚴峻性日益增加,應運而生的“慢就業”時代到來。“慢就業”時代的到來一方面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滿意度,另一方面卻造成就業市場的供需失衡。本文通過對緩解高校“慢就業”現象的對策進行探析以期實現就業市場與高校畢業生的雙贏。
【關鍵詞】慢就業;高校畢業生;對策
隨著國家綜合實力的增強和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高校畢業生擇業時擁有更大的自主選擇權。擇業觀念的多元化使得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選擇暫時游歷學習,二次考研、考公務員、考事業單位,支教從事公益活動,調研了解市場代替直接進入職場,高校畢業生就業進入“慢就業”時代。
慢就業是指一些大學生畢業后既不打算馬上就業也不打算繼續深造,而是暫時選擇游學、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創業考察,慢慢考慮人生道路的現象。據統計,中國越來越多的“90后”年輕人告別傳統的“畢業就工作”模式成為“慢就業族”。“慢就業”時代的到來給予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更多的選擇,但是同樣使得許多薪資待遇一般,實力較弱的企業或者比較偏遠的基層單位面臨著吸引不到人才的窘境。一邊是不緊不慢一直處于觀望狀態的高校畢業生,一邊是無計可施的用人單位,如此不協調的就業狀態對于國家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造成不良影響。為緩解不良影響,本文在保證高校畢業生就業滿意度和擇業自由度的前提下探析緩解“慢就業”現象的對策。
一、抓好入學教育,讓職業目標和生涯規劃根植心中
入學教育是幫助剛剛邁入大學校門的新生樹立正確人生觀,良好有效的入學教育會幫助大學生快速適應大學生活,為后期充實而快樂的大學時光埋下伏筆。然而高校實施入學教育的現實情況卻不如人意,雖然開展專業思想教育、學籍管理和校紀校規教育、學習方法和生活適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安全教育、誠信廉潔教育等方面活動,但是大多出現流于形式的情況。大部分高校都忽略了職業規劃教育在入學教育環節中的重要地位,認為職業規劃是高年級學生才需要考慮的事情。清晰的目標和逐步完善的規劃將在大學四年為高校學子提供方向引領和不懈動力,可以極大程度上避免“慢就業”中學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工作、適合什么工作情況的出現。
二、發揮家校合力,幫助家長認識“慢就業”帶來的隱患
高校畢業生進入“慢就業”時代的幕后強大推手之一便是最為關心關注學生成長發展的家長,家長出于對學生的保護延緩畢業生進入社會鍛煉的時間。許多家長認為學生能力尚且不足,無法適應高強度的工作或者無法接受精心培育的學生薪資待遇、社會地位和發展空間的局限性,但是家長卻忽略了“慢就業”的弊端。“慢就業”首先會增加家庭的經濟壓力,若本著“先就業,再擇業”的理念,高校畢業生便有了個人的收入來源本將減少家庭開支。其次,“慢就業”為高校畢業生的惰性和依賴性的滋生提供溫床,抱著有父母作為強大后盾理念的高校畢業生失去了為個人美好人生奮斗的強大動力而是將自己的未來與父母的經濟能力捆綁。
三、深化開放程度,打破高校與政府、企業等招聘單位的壁壘
年輕是高校畢業生的資本,但是如何避免年輕成為無知的代名詞則需要高校打破與政府、企業等招聘單位的壁壘。讓長期在學校、家庭和社會三重庇佑,老師家長重重保護下的高校畢業生走出舒適圈,真實體驗工作的酸甜苦辣。部分高校畢業生抱著害怕進入自己不喜歡的行當,一味在校門徘徊不肯邁出走向社會的一步。高校作為人才培育單位應當盡可能縮小象牙塔與現實社會的差距,真正做到幫助高校畢業生適應社會節奏,培養出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要幫助畢業生增加實踐機會,通過開拓就業市場、簽訂就業實習基地、簽訂教學實習基地協議、引進技術人員作為專兼職教師等方式幫助高校畢業生完成學生生涯到職業生涯的良好對接。
四、完善人格教育,健全就業心理指導和人格獨立培訓體系
高校畢業生雖然生理年齡達到成人水平,但是心理年齡以及人格成熟度卻參差不齊,很多學生在大學保持著只重視學習成績的理念,缺乏對人生過程和心理成長的思考,缺乏辯證思維和勇于挑戰的精神,缺乏人際交往能力和綜合素質提升。在擇業過程中存在絕對化要求和逃避心理,高校畢業生雖然具有較高學歷但是實際操作能力有限,為單位創造的實際價值無法在短期體現。然而高校畢業生對于單位能夠提供的工作地點、工作環境、薪資待遇,發展前景等有不切合實際的幻想,面對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存在著不滿足要求不就業的絕對化傾向,失去了接觸社會現實的機會,進入“慢就業”狀態。因此高校需要加強就業心理指導和人格獨立教育工作,培養一批理想信念堅定,不怕吃苦,開拓進取的有為青年。
【參考文獻】
[1] 朱赫.結合新時期大學生的特點探討入學教育管理新策略[J].文教資料,2016,(26).
[2] 王世宇.淺析如何提高大學生就業質量[J].華章,2014,(1).
[3] 曹光明.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的課程化設計[J].濰坊學院學報,2016,(6).
[4] 李維平.淺析經濟常態下的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J].考試周刊,2017,(65).
[5] 王欣.化解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中政府作用的發揮[J].中外企業家,2016,(10).
[6] 付小鳳.模糊評價模型在高校畢業生擇業中的應用[J].南北橋,2015,(8).
[7] 杜林致.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教程[D].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
[8] 郭鐘澤.農林高校畢業生職業價值觀實證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