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琦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使得人們對身心健康的訴求越發強烈。正是基于體育運動的獨立魅力和優勢價值,已然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時至今日,體育在高等教育體系中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終身體育運動導向下,其開展備受推崇。本文基于新課改視域,在對高校體育教學現狀進行簡述分析的同時,重點就其相關改革策略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新課改 體育教學 現狀 改革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7(c)-0098-02
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把改革創新作為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改革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突出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新時期,在素質教育理念的引導下,我國引發了一場新的課程改革潮流,其中亦包括體育教學。新課改視域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立足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得到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和熱議。
1 高校體育教學現狀
新課改視域下,隨著素質教育改革實施深化,高校體育教學得到了進一步的優化完善,并在發展學生方面創造了巨大價值。但客觀維度上講,受多重因素影響,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現狀亦有不盡如意之處,某種程度上限制了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具體而言,部分高校體育教學墨守成規,缺乏創新性,相關內容設計仍舊以體育競技技能為中心,未能體現出當今社會發展對體育教學培養的真正需求,其實效性大打折扣。同時,很多高校體育教學內容的創編,忽視了學生個性、特長和興趣培養,對發展學生理念滲透不足,導致體育教學踏步不前。綜合來看,高校體育教學作為一項系統化實施工程,需要精準的目標定位作導向。但事實上,很多高校并未將個人目標與社會目標有機耦合,片面強調學生身體鍛煉,難以推進終身體育事業發展。在體育教學方式方法上,部分教師依舊強調以自我為中心,尚未深刻意識到學生主體間存在客觀差異,對其主觀能動性發揮不足,繼而影響了其參與積極性、主動性。
2 新課改視域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策略
新課改視域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作為一項系統化工程,需要關注師生共同參與,并從明確導向目標、豐富課程構成、注重方法創新以及完善評價機制等多角度入手,具體實施策略如下,以供參考和借鑒。
2.1 明確導向目標
新課程的目標應體現時代要求,使學生成長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新課改視域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應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強調以生為本理念先導,實現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尤其對于高校體育教學而言,其作為學校體育教育的最高層,應以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為主,細化各階段具體目標,講求循序漸進。對于大部分高校學生而言,正值身體形態發育和運動習慣形成的關鍵期,同時亦是走向社會、實現價值的鋪墊階段。因此,新課改視域下高校體育教學應以情感意識為切入點,不斷優化相關元素組成,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體育鍛煉方法,培育其良好的終身體育意識,繼而有效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及心理健康水平,為成為新一代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奠定基礎。在新課程改革全面發展學生的宏觀目標導向下,高校體育教學應分層次進行,注重知識目標、能力目標以及情感目標、意識目標的有機結合,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2.2 豐富課程構成
不知從何時起,受課程管理體制和競技體育發展的影響,我國高校體育教學課程多以競技運動項目為主,各階段之間的銜接不夠緊密,重復、陳舊等現象嚴重,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學生興趣。新課改視域下,高校應逐步豐富體育教學課程構成,注重新鮮元素的引入,保持與時俱進,強調體育精神的宣導,支持學生全面發展。目前來講,隨著社會發展,大多數高校學生更傾心于娛樂體育和休閑體育。因此,高校應就體育教學項目進行重新調整和優化,不斷豐富其中內容構成,強調多元化組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提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基于興趣發生的高校體育教學,才是最有效的。事實上,部分高校已逐步將健美操、肚皮舞、太極拳等項目容納到體育選修課程中,并有效激發了學生參與興趣,滿足了其個性化需求。在具體的體育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傳統內容與新興內容相結合的方式,強調學生個人興趣及個性差異,在完成基礎知識技能培訓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2.3 注重方法創新
綜合來講,新課改視域下高校體育教學分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個板塊,強調教與學的有機結合,需要良好的軟硬件環境支持。尤其是隨著高等教育普及化、大眾化,生源數量急劇增長,加之擴招政策實施,高校體育教學面臨著巨大壓力。對此,高校應集整優質資源,提高對體育教學發展的重視程度,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不斷加大相關投入,引進先進器械設備,優化師生配比結構,并組織多樣化的培訓教研活動,保證體育教學改革順利實施。體育教學的價值不單單體現在智力和心理上,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素質。在高校體育教學理論知識課堂上,教師要善于借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通過圖片、影像、視頻等元素展現個中魅力,直觀形象地講述相關知識,促進學生有效吸收和掌握。同時,教師還需合理分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時間比重,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遵循其主觀認知成長規律,轉變以往過分偏重講授的教學,積極采用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方法,并組織多樣化的文體實踐活動,豐富學生學習生活的同時,使之身心素質得到全方位鍛煉。
2.4 完善評價機制
如上所述,新課改視域下,高校體育教學的核心目標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完善的評價機制應從多角度、多方位考慮學生實際,善于發現教學問題,為體育教學改革提供信息依據。以全面發展學生為目標導向,高校體育教學評價需對教與學的整個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在具體的踐行過程中,高??蓪W生體育態度、體育知識、運動參與、運動素質、身心健康等融為一體,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事實,為下一階段的體育教學發展奠定基礎,同時有針對性地加強轉向訓練。另外,在評價過程中,應注重評價主體多元化,強調師生共同參與,將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按照一定比重進行結合,真實地反映學生學習實際,激勵他們更加積極、有效地自主學習。完善的高校體育教學評價機制,不單單針對學生,還需就教師的“教”進行考核,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態度以及看教學創新等,總結經驗,調整教學設計,實現教學資源利用價值的最大化。在此基礎上,有意識地組織多樣化培訓教研活動,及時宣導先進思想理念,豐富教師學識涵養,提升其綜合素質能力。
3 結語
作為一項系統化工程,新課改視域下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對各方面參與要素提出了很高要求,未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因此,作者希望教育界的眾多研究者能夠對此項問題予以持續的關注和參與此課題研究,結合實際情況,分析當下高校體育教學不足,以新課程改革為視角,有針對性地提出更多有效改革舉措,關注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永剛.新課改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的創新策略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7(11):152-153.
[2] 王建業,康高超,高磊磊.新課改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方面存在的問題及策略[J].農家參謀,2017(12):143.
[3] 郝宇.淺談新課改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研究[J].中國培訓,2016(2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