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平
摘 要:田徑運動作為一項古老而傳統的體育項目,是高校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其他體育項目的基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田徑課程資源具有豐富多樣性,田徑課程資源與田徑課程實施密不可分,沒有田徑課程資源就沒有課程,田徑課程資源為田徑課程提供源源不絕的素材,否則田徑課程就成了無本之木。田徑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就是要把有價值的田徑課程資源發掘出來,通過整理、加工,使之具有更高的教育價值。
關鍵詞:體育教育 田徑專業 資源開發 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8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5(c)-0037-02
1 甘肅省本科院校體育教育專業田徑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1.1 人力資源開發與利用現狀
田徑課程資源開發起決定作用的是人力資源,只有當教師、學生和校內外更多的人士,利用自身優勢和體育特長都參與到田徑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中來,才可能實現“有效田徑教學”的追求。田徑教師不僅要對課程資源進行鑒別、利用、積累和開發,還需要創造性的工作,需要教師有更高的素質。在實際田徑教學中,部分田徑教師只是把自己作為田徑課程資源的利用者,沒有作為一種課程資源來開發和利用。很多教師還僅僅把田徑教材(教學大綱)和場地、器材作為田徑課程資源,課程理念轉變滯后,對豐富的田徑課程資源的概念較為模糊,學生的“主動性”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大多數學校都不把校外教練、班主任、團委等作為田徑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人力資源。
1.2 田徑場地設施和器材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現狀
田徑設施和器材直接關系著高校田徑教學的好壞,在日常教學中,不僅要開發利用校內的場地、器材資源,還要結合本省特有的地域、地貌特點以及校外眾多體育場地等資源。在實際田徑教學實踐中,各高校場地設施、器材配備不均衡,且主要考慮“競技運動比賽”功能,對于個體對健身、娛樂等的功能較少考慮。因此,就要求田徑教師不能抱著依賴和等待的心理,而是要積極地去開發和利用身邊的校外資源。但由于考慮到安全等多方面因素,校外場地設施、器材對田徑課程改革的支持遠遠不夠,學校領導不同意到校外上課,校外場地借用方也不愿意把場地設施借用給校方,導致高校校外田徑場地設施、器材的利用率很低。
1.3 田徑課程內容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現狀
田徑課程內容是實現田徑教學目標的重要條件,包括理論課程內容資源和實踐課程內容資源。課程內容要不斷更新,貼近時代、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把學生對體育時尚的追求引導到健康向上、參與性強、安全有益的課程內容中來。田徑教師要在繼承傳統田徑項目的基礎上改造和創新教學內容,從整體健康角度出發,創造出新的適應于學生生理、心理特點的教學內容、要求、方法,使之能更好地發揮效能。但在實際田徑教學中,田徑教材內容主要以競技運動項目為主,內容刻板,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學生對田徑課程積極性不高。同時,田徑實踐課教學形式單一,以班級組織形式,沒有把一些具有時代性、地方特色、民風、民俗的新興項目融進田徑課堂。
2 影響甘肅省本科院校體育教育專業田徑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原因分析
2.1 教師課程資源開發意識
田徑教師是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中的主體,田徑教師的課程資源開發意識是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內在、起決定性作用的要素之一。但部分教師對田徑課程資源開發的態度是等待、觀望,甚至一些教師認為田徑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應該是少數專家的事情,是受傳統“教材就是課程資源”思想的影響,禁錮與“教教材”的層面上,導致教學信息封閉、教學方法和手段滯后,從而影響教學效果。部分老師對田徑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價值認可,但在實際教學中卻很難落實,主要是工作量大,日常培訓機會較少,使得有些老師有心而無力。
2.2 學校領導重視與支持
學校領導作為學校的決策者與組織者,對田徑課程資源開發的態度是很重要的,應有意識、有組織地對課程資源進行開發與利用,這樣才能使學校走在的前列。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學校領導對田徑課程不夠重視,關注度不高,使得田徑教師感到“備受冷落”,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不高,課程資源開發無從談起;同時,學校體育經費較少,且主要用于運動競賽上,投入田徑教學的經費杯水車薪,難以改善學校田徑場地、器材建設滯后的現狀。
2.3 傳統課程評價體系的影響
課程評價體系是教師開展教學的無形指揮棒,指揮著教師的授課方式和內容,也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田徑課程資源含有較為廣泛內容,因此,設置的評價指標應該要能全面反映田徑課程資源的各方面內容。但受傳統評價體系影響,目前的評價過于注重對課程結果的探討,而忽視過程的評價。因此,只有充分發揮課程評價的導向作用,在對教師、學生以及課程建設等各方面進行評價時增加對其開發利用田徑課程資源方面的評價,從而促進學校、教師、學生對田徑課程資源開發的重視。
3 甘肅省本科院校體育教育專業田徑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的對策
3.1 充分利用多方人力資源參與田徑課程資源開發利用
人力資源在所有課程資源中最具活力,其他資源必須通過人力資源才能釋放能量。田徑教師在課程實施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是田徑課程資源開發的核心人物。他們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教師的創新會給田徑課程資源開發帶來活力。因此,應該加大對田徑教師的培訓,拓寬教師視野,增加教師課程開發的能力。同時,學生是課程實施的對象,更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把學生作為主體,就是要通過體驗性學習、實踐性學習、參與性學習,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的經驗背景轉化為有意義的田徑課程內容,滿足學生的興趣要求。另外,除了教師和學生外,應充分開發和利用班主任、學生田徑骨干、校醫、團委、學生會、學生田徑社團的作用,創設平臺,引導他們參與學校田徑課程。
3.2 提高田徑場地、設施器材利用率
場地器材是田徑教學的必不可少的資源,直接影響著田徑教學的效果。各學校現有場地器材有限,田徑教學器材緊缺,需要發揮一材多用,一材多能的功能。同時反復使用現有器材,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興趣,教師應創新思路,在器材使用方法上想辦法、出點子。另外,需要因地制宜,量體裁衣,合理布局和使用場地器材,最大限度地挖掘場地和器材的使用空間和時間。其次,需要加大對高校田徑設施經費的投入。提高田徑設施經費占高校教育經費的比例,逐步減小各學校投入不勻衡、落差大的問題。
3.3 改進現有田徑項目引進新興運動項目
要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繼承傳統田徑項目的基礎上,改造和創新教學內容,從整體健康角度出發,創造出新的適應于學生生理、心理特點的田徑教學內容、方法,使之滿足和適應學生的需求。改造主要包括改造規則、改造器材,即簡化規則、簡化技術,降低難度要求,根據學生的運動能力來確定身體接觸的程度和合理對抗程度,并以此修訂和簡化傳統運動規則、降低難度。其次,應該將一些富有地方特色、民族性、文化特性的并符合學生特點的傳統體育項目引進田徑課堂,將田徑課程內容和地方特色運動項目有機結合起來,發揮地區資源優勢,體現地域、民族和文化特征。
參考文獻
[1] 徐延宇,陳正華.高等學校課程資源:界定、類型與系統分析[J].遼寧教育研究,2004(9):70.
[2] 陳俠.課程論[M].人民教育出版,1989:12-13.
[3] 馬云鵬.課程與教學論[M].中央廣播大學出版社,2006:2.
[4] 吳剛平.課程資源的理論構想[J].教育研究,2001(9):59.
[5] 黃曉玲.課程資源:界定特點狀態類型[J].中國教育學刊,2004(4):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