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政 謝曉東 楊姍姍
摘 要:本文以體育院校學生社團的運行機制為研究對象,通過對41個學生社團主要負責人進行問卷調查,分析和研究目前學生社團在自身組織體系、管理體制機制、活動組織方式、社團干部產生方式、指導教師配備情況、新媒體使用情況等多方面的現狀,提出以下建議:社團需強化制度建設,規范社團管理,緊抓章程落實情況;加強品牌活動建設,創新活動形式和內容;加強社團與社會組織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提高學生社團的實踐能力;開拓資金來源方式和渠道;建立指導教師考核機制,加強教師對學生社團科學的指導等。為進一步加強學校共青團對社團工作的領導,改善社團運行的模式,發揮社團的育人功能等方面作用提供基礎。
關鍵詞:體育院校 學生社團 運行機制 模式 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5(c)-0045-02
學生社團是高校學生工作的一部分,是學生活動的重要載體,也是大學生社會實踐和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為豐富學生業余文化生活,造就德才兼備的合格人才服務,在豐富學生生活、營造良好育人環境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學校社團數量龐大,成員較多,活動多樣,在社團的運行過程中就暴露出諸如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社團管理制度雜亂等問題,這些問題就反映出學生社團沒有形成一套良性的運行機制。目前關于學生社團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學生社團在促進人的發展和校園文化的營造等方面的作用,對學生社團自身的運行機制缺乏深入了解,也就無法為進一步深入加強學生社團組織建設提供良好的指導。
本文以體育院校學生社團的運行機制為研究對象,對41個學生社團主要負責人進行問卷調查,了解體育院校學生社團的運行狀況,分析社團運行的機制性問題,為進一步加強學校共青團對社團工作的指導、改善社團運行的模式、發揮社團的育人功能等方面作用提供理論基礎。
1 問卷設計與實施
1.1 問卷設計
根據實際調查需要,本文針對高校學生社團運行機制的情況設置問題,如社團管理制度、領袖產生方式、社團經費來源、指導教師情況、新媒體使用情況等。
1.2 問卷實施
選取了北京體育大學41個學生社團的主要負責人作為調查對象,發放問卷。問卷采用實地發放的形式,發放給學生社團主要學生干部問卷50份,回收41份,回收率82%,回收有效問卷41份,回收問卷有效率100%。
1.3 問卷效度檢驗
為確保問卷的合理性,整個設計遵循了問卷設計的基本要求,并在問卷發放前請專家對問卷進行了效度檢驗,效度檢驗采用對問卷內容做定性評價的方法進行。請專家根據調查表指標內容,按非常合適、合適、比較合適、不太合適、不合適5個等級進行評定,專家總體評價結果為非常合適和合適的占75%。
1.4 問卷信度檢驗
為了保證調查結果的可靠性,本文對調查的結果進行了信度檢驗。信度檢驗采用重測法,通過對問卷中帶有主觀或偶然性的第12題進行了重測,重測時距為15d,根據兩次測試結果計算其信度系數范圍為0.86,(信度系數達0.80以上,認為調查材料較為可靠),表明調查問卷的結果是可信的。
2 調查結果與分析
2.1 社團管理制度不健全且現有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
大多數高校學生社團由校團委負責指導管理,校團委下設學生社團管理委員會負責具體日常工作。學生社團管理委員會雖然有整體的章程,但是對社團整體人事、財務、教師指導等方面都缺乏詳細的管理制度,對單個學生社團的內部管理也沒有詳細的規定和說明。調查結果顯示,43.9%的社團沒有人事制度,26.92%的社團沒有財務制度,60.98%的社團指導教師很少露面,容易出現社團干部產生方式缺乏民主性和規范性、社團活動開展方式不規范、教師指導不到位等情況。
同時,現有的社團管理章程落實不到位,很多社團主要負責人不了解社團管理委員會的章程,也不制定本社團內部的管理制度,都是根據自己的個人想法來管理社團,沒有成文規定。而且當這一任負責人卸任之后很多管理方式也容易隨之消失,不利于單個社團的長期發展。
2.2 社團活動組織方式較為陳舊,活動內容不能滿足學生真正需求,學生積極性不高
學生社團的活動大多是以前開展過的,主題陳舊,形式單一,缺乏創新,適應不了新時代學生發展的需要,活動內容也不能滿足學生真正的需求。根據調查結果,46.34%的社團活動較多,但形式較少,社員反應一般,積極性一般;24.39%的社團有一些活動,但是內容單調,社員對參加活動不感興趣;只有26.83%的社團活動多,豐富精彩,內容對社員有益,社員參加活動的積極性非常高。此外,很多活動缺乏專業性指導,不能很好地吸引學生,導致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
經過調查,73.17%的社團希望今后多開展文藝晚會、游園、趣味競技活動等娛樂活動;51.22%的社團希望今后多開展技能、學術知識等方面的競技比賽;41.46%的社團希望開展集體出行干訓、到企業進行參觀學習等形式的活動;39.02%的社團希望開展社區志愿服務;31.71%的社團希望開展學術知識性講座。
2.3 社團資金來源渠道較少
大多數學生社團的資金來源于團委和社員社費,但由于學生社團數量較多,團委經費也有限,所以團委對每個社團的經費支持就略顯不足。而且社費都是入社團時只繳納一次,數量也較少。很少有社團有社會贊助或其他資金來源,社團資金不能很好地滿足活動需求。調查結果顯示,53.66%的社團都因為財務緊缺,導致活動無法進行。
2.4 缺乏專業性、科學性的指導
學生社團雖配備有專業的指導教師,但指導教師幾乎沒露過面,沒有給學生提供專業的指導。根據調查結果,36.59%的社團指導教師經常指導,60.98%的社團指導教師很少露面,團委老師對高端、專業性強的活動也無能為力,社團運行和活動開展幾乎完全靠學生自身。
3 結論與建議
3.1 強化制度建設,規范社團管理,緊抓章程落實情況
首先要不斷完善和更新社團管理委員會的章程,適應新時代發展的潮流,滿足新時代學生的新思想、新需求,將人事制度、財務制度、換屆選舉制度等進行完善。其次要細化單個社團的管理制度,從社團注冊到活動開展,到經費使用都有明文規定,讓每個社團在工作和活動上都有章可循,對學生社團起指導作用。最后要緊抓社團章程落實情況,完善監管機制,保證每個社團都按章程辦事。
3.2 加強品牌活動建設,創新活動形式和內容
每個社團都有自己的常規活動,幾乎每周開展一次,活動內容大體相同,很容易讓人產生厭倦情緒,缺少堅持下去的意志。通過加強品牌活動建設,可以減少活動的次數,提高活動的質量,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通過打造品牌活動,對學生也起到鍛煉的重要,讓學生真正在社團中得到能力的提升。對于一些技能性強、需要每周進行訓練的社團,訓練過程中也容易懈怠,可通過舉辦相關賽事來起到激勵的作用,比如輪滑社每學期末舉辦一次輪滑比賽。
3.3 加強社團與社會組織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提高學生社團的實踐能力
學生社團應為學生提供實踐鍛煉的平臺,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應加強社團與社會組織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不斷吸取優秀的企業文化,借鑒企業的管理模式,提升自身的能力。比如體育類社團可與某些賽事工作合作,定期組織志愿者進行賽事服務等,既為賽事增添了力量,也為學生提供了鍛煉的平臺和機會。公益類社團可定期前往社會機構進行志愿服務,文藝類社團可參加一些社會演出等,都可對學生起到鍛煉作用,將社團的功能表達得更徹底。
3.4 開拓資金來源方式和渠道
學生社團的資金來源不能局限于團委和社費,團委經費有限,社費又非常少,不能滿足活動需求。應開拓活動資金來源渠道,多找一些與社團性質或內容相關的贊助商,做到互利共贏。而尋找贊助商的過程對學生來說也是一次很好的鍛煉機會。部分社團還可進行社團商業化運營,比如素質拓展協會可以跟校外企業聯系,進行素質拓展培訓,獲得一定的資金。體育類、文藝類社團可通過商業演出獲取資金,一方面獲取了資金,另一方面對自身也起到了鍛煉作用。
3.5 建立指導教師考核機制,加強教師對學生社團科學的指導
團委老師數量有限,精力有限,不可能照顧到所有的社團,對一些專業性的知識也了解不多。每個社團配備的指導老師雖然專業性較強,但是對社團的指導較少。一方面是因為教師自身較忙,精力有限,另一方面是缺少一套完善的教師考評機制。既然被選為社團指導教師,就應該為學生負責。因此社團要建立教師考核機制,嚴格記錄指導教師指導的時長及內容,對指導教師加以約束。同時也應建立教師獎賞機制,比如算到教師的課時里,提供一定的工資等,以達到激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中國教育百科全書[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
[2] 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1999年版縮印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986.
[3] 共青團中央、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團工作的意見(中青聯發[2005]5號)[Z].2005-01-13.
[4] 王建慧.高校學生社團發展周期與運行機制相關性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2010(5):90-93.
[5] 梁艷.高校學生社團運行和管理機制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10(11):29,31.
[6] 劉韻.中美高校學生社團運行機制的歷史分析比較[J].經營管理者,2014(12):218.
[7] 歐陽大文.中美高校學生社團的比較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
[8] 王逸楠.高校學生社團管理創新研究[D].鄭州大學,2013.
[9] 張澍,曾燦.高校學生社團管理機制的創新實踐[J].當代青年研究,2011(6):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