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云芳
摘 要:傳統的體育教學主要關注的是學生的身體素質,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強身健體,往往忽略了在體育教學中學生的心理成長。但時代和社會是在不斷發展進步的,現在更加提倡的是體育教學要關注學生的雙重健康,隨著學生課外鍛煉觀的提出,體育教學也要不斷的調整教學策略,不管是從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要融入課外鍛煉,時刻關注學生的快樂成長。
關鍵詞:中學體育 新時期 課外鍛煉 培養舉措
中圖分類號:G8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5(b)-0086-02
1 體育教學與課外鍛煉聯動機制的重要性
要在體育教學中融入課外鍛煉,首先要明白什么叫做課外鍛煉,課外鍛煉的具體體現有哪些,然后再談如何在體育教學中融入課外鍛煉的問題。中國學生的課外鍛煉主要分為三個大的方面: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綜合表現為六個小的方面: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在體育教學中融入和培養學生的課外鍛煉,最重要的是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教師一定要善于發掘。體育教學與課外鍛煉聯動機制,這種方式很好的銜接了體育教學和文化課教學。還有許許多多類似于這樣的方式,激發學生興趣和內部動力,從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2 體育教學與課外鍛煉聯動機制的建設建議與措施
2.1 因人而異,有選擇性的選擇體育運動方式
中學生正處于身體發育的發展時期,骨骼較為脆弱,容易發生變形;肌肉發育尚不完全,力量太小,耐力不足;肺活量小,容易感到疲勞。而這種種跡象表明中學生的運動量不能太大,運動時間不能過長。而對于不同的學生來說,其身體素質與所能承受的運動量也不盡相同,如果對學生進行超負荷運動訓練,非但不會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還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所以老師一定要了解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并據此為學生分組進行不同的訓練。比如在中學階段,老師可以將學生大致分為3個大組,根據不同年級進行劃分,按年級對每個年齡段的學生進行分組,分配合適的運動量。在同一年級中,男生和女生的身體發育狀況也不盡相同,男生天生就要比同年齡段的女生身體素質好,耐力強,所以在對男女生的運動量進行合理規劃的時候,老師需要考慮男女生不同的基本狀況和身體素質,例如:長跑項目的及格標準應該根據男女素質差異分別制定,男生的長跑是1000m,女生在800m。例如籃球鍛煉,男生比女生更適合此類項目,因此,教師應當將男生與女生分開,避免水平差距過大,導致運動失去原有的競爭性;在男生或是女生中再次進行細化時,要考慮到同一性別中不同學生的身體素質是不同的,老師要在開學第一節課當中就了解每個學生的基本情況并將其劃分為不同的小組進行體育鍛煉,例如實心球項目,部分學生身體素質欠佳,力量較弱,老師應當將學生分為高水平與低水平兩類,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避免學生產生心理落差,失去鍛煉的積極性,此外,鍛煉的標準也應合理劃分,對于高水平小組應該設置15m以上的及格線,促進他們更加努力,而低水平應當設置10m的及格線,給予他們自信心,不斷進步。另外在體育課堂教學中,老師要將“游戲”與“教學”相結合,讓學生在體育課中張弛有度,在娛樂中學習鍛煉,強身健體。
2.2 創設情境教學,激發學生體育運動樂趣
資料表明,人所處的社會環境與心里環境會對其大腦的發育產生相應的影響。體育游戲在教學活動中將音美形體聯系在一起,通過對大腦的有利刺激,使學生對體育鍛煉產生學習興趣,激發其潛在的能力。而在游戲教學中,老師也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傳統的游戲方式,要發揮創新意識,將體育與其他學科結合在一起,學習鍛煉,對游戲進行一定的包裝,為體育教學活動注入新的活力。在各種教學活動中運用創設情境的方法更能夠提高游戲的趣味性,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當前教學活動中普遍被師生所接受的一種教學方法。比如,在進行體育游戲活動“你加我加他”時,我們可以加入數學元素讓游戲規則變得更加有趣。老師組織學生分散站好,圍成一圈,若老師說“12-7”,學生需要根據老師所說的算式進行計算過后迅速反應向附近的同學靠攏,若5個人一組即為通過,若多于5或者少于5即為淘汰。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年級調節要求的難易程度,如“12÷4”“3的倍數”“2×5”等,將體育活動與數學元素結合在一起,在體育鍛煉中復習鞏固文化課知識,在游戲教學中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2.3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學課堂內外活動中的實施
中學體育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適當放棄原有的,不合時宜的教學方法,采用較為新鮮的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的熱情。體育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時,還應該多多聽取和尊重學生對于教學方式的意見,并對自己的教學方式及時作出調整,以適應學生的學習狀況。教師在教學時,還應該向學生灌輸心理健康知識,使得學生在完成體育教學任務時,也可以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例如,體育教師可以組織部拔河比賽,向學生進行團隊協作思想教育,在無形中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并且在學生之間進行體育比賽,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身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抗壓精神以及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教師應該在課堂內外都要與學生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認真傾聽學生的心里話,然后與學生一起解決問題,給予學生幫助。中學生非常渴望得到教師的鼓勵,因此教師可以時常對學生進行鼓勵,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
2.4 創新體育游戲方式,提高活動效率
天性使然,中學生對新鮮事物總是充滿了好奇心和充沛的熱情,一些簡單的活動加入新的趣味元素就能夠引起他們的注意力,所以老師需要在一些基礎的體育活動中開發新的模式,豐富這些活動的形式,用以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保持對體育活動的新鮮感,繼續保持參加體育活動的熱情。通過合理組織課外創新型體育活動,不僅保證了學生日常的體育鍛煉,還能夠讓學生對體育教學充滿期待和熱情。
2.5 培養學生體育鍛煉自覺性
因課外鍛煉不同于校內的體育課程,需要學生提高主動性,嚴格要求自身積極參與課外鍛煉,教師應當在體育課對學生實施思想建設,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課外鍛煉的自由性以及種類的多樣性,告訴學生課外鍛煉的樂趣,激發學生運動興趣。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不能忽視學生的心理健康,中學生學習壓力巨大,假期經常被作業困擾,不愿外出運動,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倡導學生結伴鍛煉,共同進步,綜合發展。
2.6 加強校企合作
因學校課時以及場地資源的限制,學生課外無法找到運動場所,學校應當與羽毛球館、籃球館進行人才培養合作,為學生的假期運動提供良好地運動環境,加強學生運動的積極性,保證學生課外活動的可行性。
2.7 學校場地假期管理
除校企合作外,學校往往為保證校園環境以及逃避事故,假期不允許學生進入校園。因此學校應該發布通知,制定科學的校園管理制度,假期中定時開放學校場地供學生鍛煉,例如周一、周三、周五下午兩點至五點開放籃球場地,周二、周四、周六開放足球場地,避免過多的參與人數導致校園秩序的混亂,同時合理分配了場地資源為學生構建良好的體育氛圍。
3 結語
中學體育教學需要每一位教學工作者,不斷的改進與努力,在傳統教學方式與理念中,融入新的教學觀念與思想,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通過體育課程來提升自己的綜合全面素質,讓學生在體育課堂中感受到快樂,在快樂的教學氛圍中,增長體育相關的理論知識。教學之路,任重而道遠,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具備長遠發展的眼光,幫助學生提升課外鍛煉,讓學生在未來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姚志鵬.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的途徑與實現方式[J].學周刊,2015(36):150.
[2] 潘麗萍.體育課過程評價影響學生自我鍛煉意識的解釋模型[J].浙江體育科學,2015,37(4):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