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玉峰
摘 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實踐歸納等研究方法,對“教訓賽研”一體化在體育教育專業武術教學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展開研究。研究認為:“教訓賽研”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對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武術教學人才的培養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其不僅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和職業能力,還能幫助學生更好的適應職業教育環境,提高社會適應力。建議:體育教育專業的授課教師要以積極態度去轉變落后教育觀念,充分加強對于“教訓賽研”一體化教學理念的認知和理解,不斷豐富教學內容與方法,優化“教訓賽研”一體化教學環境,才能有效實現學生理論素質、實踐素質與科研素質的同步培養,進而培養更多具有教學、訓練、競賽與科研素質的武術教育人才。
關鍵詞:“教訓賽研”一體化 體育教育專業 武術教學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8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5(b)-0119-02
“教訓賽研”一體化是教學、訓練、競賽、科研四方面的協同與集成,以期獲得最大的教學效益和人才培養效果。高校的體育教育,兼具教育、實踐和科研的功能,通過對訓練與競賽體制的進一步完善,可以促進教學、訓練、競賽、科研等各項活動之間的滲透和融合,有利于體育教學人才的更好培養,達到以訓促學、以賽促練、以研促教、學研結合等理想效果。具體到高校武術教學人才的培養上,“教訓賽研”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可以有效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之間的銜接,提高人才的專業素質、職業水準、創新素質和科研能力,對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武術教學人才的培養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1 “教訓賽研”一體化對武術教學人才培養的促進作用
1.1 可以幫助學生確立職業理想和目標
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傳統的武術教學人才培養模式,其教學內容和實踐形式都是相對單調和封閉的,學生缺乏對于社會和工作崗位的了解,未能進行有效的職業體驗,所以很多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從入學到畢業,都沒有確立相應的職業理想和發展目標,在校期間的學習活動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對于體育教育專業武術教學人才的培養而言,在校學生很多都是要走向一線教學工作崗位的,所以教學人才的培養需要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和目標。體育教育專業的課程教學,學生不僅是要具備基本的專業知識,還必須具備較強的職業意識和職業能力,所以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注重知識、意識、情感、能力、職業道德等各項素質的協調化培養,這樣才能滿足未來武術教學工作崗位的現實需要。“教訓賽研”一體化可以將教學、訓練、競賽、科研等教育活動有機統一,可以有效滲透職業道德、責任意識、競技意識、溝通交流、團隊協作、武德品質、敬業精神等職業素質和能力方面的教育,實現從理論學習到實踐體驗的有效過渡,讓學生對體育教師職業有一個更加全面、清晰的認知,明確個人的學習目標和發展方向,進而樹立正確、科學的職業理想和目標。因此,“教訓賽研”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可以進一步促進武術等課程的教學改革,更好的激發學生的職業意識和情感,突出教學人才培養的教育特色,幫助學生對教師職業和教學崗位有更加全面的認識,進而確立職業理想和目標。
1.2 可以提高學生對未來教學工作崗位的適應能力
目前的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教學,基本上是采取封閉式的辦學模式,學校與社會的溝通與合作相對較少,學生對工作崗位和職業環境的接觸非常有限,所以即便有的學生學習成績優秀,理論知識水平比較高,但是在未來走上工作崗位時,仍舊存在比較明顯的職業素質缺陷,導致教育專業學生對教學工作崗位的適應能力較差,會影響學生在未來的職業發展。尤其是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未來的教學崗位必然會對武術教學人才的綜合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他們不僅要要基本的武術運動技能和教學能力,還需要具備一定的武術訓練指導能力、競賽組織能力和科研能力。“教訓賽研”一體化模式的構建,將課堂教學與課外訓練、競賽活動、科研活動融為一體,學生甚至可以參與到教師的科研項目中來,這一方面可以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消化和吸收,另一方面可以讓武術教學人才的培養與崗位需求實現更好的對接,提高課程教學與人才培養的針對性,進而縮短學生的崗位適應周期,讓學生在未來可以更好的適應武術教學工作崗位。此外,在一些武術訓練和競賽項目中,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提高學生的溝通協作能力,對學生未來參與武術競賽活動的組織或者走上武術教練工作崗位等,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1.3 可以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統一
對于武術教學人才而言,不僅要具備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理論知識水平,還需要對武術運動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所以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統一。對于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后,武術教學人才還需要具備一定的競賽組織能力和科研能力,這就使得高校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滿足不了高素質人才培養的現實需要。借助“教訓賽研”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學校在制定體育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時,可以有效增加實踐教學的比重,并讓學生積極參與武術訓練、競賽以及科研等活動,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知識應用的有效銜接。同時,高校還可以結合自身的實踐教學資源、科研項目資源等,對體育教育專業和武術教學的資源進行優化配置,科學設置武術教學實踐課程體系,讓學生在更多的實踐活動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積累教學工作崗位的實踐經驗,有助于學生更好的成長為滿足教學崗位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1.4 可以優化和創新專業課程教學環境
傳統的體育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主要是依靠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兩種形式,所以容易出現教學理念不變、教學內容不變、教學資源不變等情況,尤其是在訓練、競賽和科研方面,這在以往都是相對薄弱的,學生參與進來的機會比較少,人均資源占有率比較低,長此以往,會造成教學資源的相對單一和陳舊,不利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教訓賽研”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會促使高校不斷增加在訓練、競賽和科研方面的投入,讓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到更加充分的體現,加快教學資源的更新換代,為學生提供一個更有助于武術教學人才培養的教學環境。例如,競賽環節的教學投入,可以給學生更多參與武術運動的機會,并在高質量的武術競賽中積累一些組織工作經驗、裁判工作經驗和訓練工作經驗;科研環節的教學投入,則是可以讓學生參與到教師的科研項目工作中來,在“學以致用”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職業素質和科研能力。
2 體育教育專業武術“教訓賽研”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施
“教訓賽研”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改革、構建與實施,主要涉及到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環境、教學資源、管理制度等方面的調整工作。基于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武術教學人才的培育需求,“教訓賽研”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需要重點做好以下幾點:
2.1 轉變教師的傳統教育觀念
在“教訓賽研”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當中,教師是最主要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所以體育教育專業的教師,必須盡快轉變傳統落后的體育教育教學人才培育觀念,對訓練、競賽、科研等人才培育手段給予更高的重視,并逐漸增加在武術人才課程體系中的授課比重,樹立培養知識型、研究型、實踐型人才的教育思想觀念,更好的充當學生學習與成長的合作者、引導者和促進者,讓學生在學習武術過程中可以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知識與能力并重。
2.2 改變落后的教學方法和管理形式
由于“教訓賽研”一體化教學模式對實踐教學和“學以致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過去“以教為主”的教學方法已經相對落后,教師必須積極探索“以生為本”的教學方法,要在體育教學與管理工作中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多地采用交流式、討論式、探究式、引導式、指導式的教方法,與學生在平等、寬松的環境和氛圍中共同完成學習、訓練、競賽與科研任務,并結合武術技術領域和教學職業崗位的任職要求,去為學生開展更有針對性、實效性的武術學習活動。
2.3 加強“教訓賽研”教學條件建設
“教訓賽研”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需要學校有持續、穩定的經濟投入作為物質保障,即學校要在保持課程教學常規投入的基礎上,著重增加訓練、競賽和科研方面的經濟投入,加強“教訓賽研”教學條件的針對性建設,進一步優化學校的體育人才培養環境,為武術教學人才綜合素質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教訓賽研”一體化教學的核心是“實踐”,所以學生在制定教學資源分配計劃和人才培養方案時,要著重增加實踐性教學資源的投入,讓學生在更多的實訓、競賽和科研活動中積累崗位經驗,發展職業素質和情感,持續改善體育教育專業武術教學人才的成長環境。
3 結語
總之,體育教育專業武術課程“教訓賽研”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對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和職業能力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有助于體育教育專業創新性、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對此,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的教師一定要積極轉變落后的課程教學觀念,要能夠真正理解和踐行“教訓賽研”一體化教學理念,不斷地去優化體育實踐教學流程,完善體育教育專業武術教學人才培養的課堂內外教學環境,讓學生更多的參與到教學、訓練、競賽與科研工作中來,提高學生在各類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拓寬學生的知識來源渠道和能力發展路徑,進而培養更多高素質的武術教育和指導人才。
參考文獻
[1] 唐月琴,金永.教學論視角下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研究[J].福建體育科技,2017,36(6):49-51.
[2] 陸小馬.蘇州市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改革探索[J].運動,2016(20):120-121.
[3] 陶凌榮.高校武術教學項目的時尚性創新意義[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0(4):195-196.
[4] 張志賢.武術教學中的健身作用解讀[J].運動,2014(8):92-93.
[5] 吳建堂.體育招生與體育專業人才選拔關系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4,28(3):85-87.
[6] 劉寧.構建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評價體系的新思路[J].運動,2013(9):87-88.
[7] 張敏.對高校體育教師職業性專業發展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4(5):95-96.
[8] 康建敏,周靜,劉振忠.新形勢下體育專業大學生思想文化教育策略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5(9):118-120.